骨關節炎的簡介
全美有將近三千萬老人無法正常行動。然而造成老人不便於行最大的原因﹐是來自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如果關節中軟骨(Cartilage)磨損和退化﹐碎屑流落在韌帶潤滑液/關節潤滑液(Synovial fluid)中﹐引起發炎。由於缺乏軟骨的保護﹐硬骨前端容易增生或生長出骨刺(Spurs)﹐限制關節轉動範圍﹐造成身體僵直﹐行動不便﹐這雖然是人老化現象之一﹐也是骨關節炎的特徵。目前發現部份原因﹐可能與膝蓋內側皺壁(Plica)老化或纖維化有關﹐皺壁增厚,失去彈性與表面粗糙化﹐在關節經常運動摩擦當中,會磨損骨骼表面組織﹐造成碎屑﹐刺激細胞激素分泌,引起發炎反應﹐使得關節僵硬、疼痛與發熱,軟骨磨損﹐得不到恢復﹐長年累積損害的結果﹐導致關節變異。
其實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單純的軟骨流失,關節周邊組織包括骨頭、韌帶、肌腱、肌肉、滑液膜/滑液囊(Bursa)等,都會產生病理變化。重力壓迫並不足以損害軟骨,而是關節組織的修復能力退化,加上關節本身結構問題,組織老化與環境因素長期複雜交互作用,最終才引發膝蓋退化。
關節潤滑液(Synovial fluid)由關節滑液囊(Bursa)分泌。滑液囊是關節內表面一層薄而柔軟的疏鬆結締組織,被覆在關節腔內側面,滑膜的重要功能是分泌關節潤滑液,正是因為有了關節潤滑液,才可以提供關節組織所需的養分,進一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潤滑,避免關節中軟骨摩擦與直接碰撞。膝蓋受傷或者老化等,均能影響到關節潤滑液的正常分泌,加速膝關節的磨損和關節組織的退化。
一般人年紀超過六十以上﹐或者過度使用關節﹐加上身體器官逐漸衰退﹐韌帶與附近肌肉肌腱萎縮或硬化﹐無可避免地﹐骨骼關節就會開始變形﹐修補軟骨磨損的能力﹐也隨之降低。膝關節皺褶病變(Plica syndrome)起因於﹐長期膝蓋內側皺壁﹑關節軟骨與腿骨等相互間的摩擦,引起發炎﹐其他如滑液囊發炎(Bursitis)或膝關節腫脹等,也可能會影響到關節的正常功能﹐當發炎症狀長期無法獲得解除時﹐會造成皺褶纖維化與增厚,加速關節軟骨之磨損與退化。
一旦軟骨組織完全磨損﹐讓鄰近硬骨直接碰撞﹐會引起極端的疼痛與不適。軟骨的成份主要是水份﹑膠原蛋白(Collagen)與醣蛋白(Proteoglycans)等。再下去就是一種稱為(Chondrocytes)的軟骨細胞﹐能分泌細胞間素(Cytokines)﹐刺激附近骨骼細胞﹐生長出骨刺。這些小突出物﹐能刺激關節﹐造成發炎。通常骨關節炎發生在腿膝蓋與髖關節。
退化性關節炎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輕度、中度、重度。輕度是關節軟骨稍微有磨損、潤滑液開始不足,症狀不明顯,當站立過久、蹲下、上下樓梯膝蓋關節會有點疼痛。如果演變成中度時,走在平面道路上,都會覺得膝蓋不舒服。重度則是不管在任何情況之下,膝蓋組織都會感到疼痛。
有時退化也出現在頸椎與手腳關節上。骨關節炎是無法復原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減少患者的疼痛與降低其行動的不便﹐最好的保健方法﹐就是體重的控制﹐以及避免上下樓梯的動作。如果年齡在七十以上﹐經常膝蓋不舒服﹑發熱或疼痛﹐上下樓梯時﹐需要靠扶手幫助﹐或者行走旅程﹐無法超過一哩路的話﹐就要接受醫生的檢查﹐以防止可能意外的發生。
骨關節炎與風濕性關節炎不同﹐骨關節炎是由於人體的衰老所引起的﹐而且是局部性的。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由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起的﹐是全身性的﹐與年齡沒有直接關係。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時﹐受損的部位通常有發炎與腫脹的現象﹐且容易造成行動不便﹐全身虛弱﹐體重減輕與發燒的情形。骨關節炎通常在休息之後﹐症狀會減輕或得到改善。隨著年齡增加﹐骨關節炎的病狀會逐步加深。
骨關節炎的危險族群
骨關節炎的危險族群﹐包括﹕年齡﹑性別﹑肥胖﹑先天畸形﹑肌肉衰退﹑早期損傷﹑關節炎﹑新陳代謝和荷爾蒙失調﹑以及飲食不當。
在四十五歲以上的族群裡﹐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炎的機會﹐也相對地增加。但八十歲以後得骨關節炎的機率﹐反而會下降。可能是活動減少﹐加上行動緩慢的原因。
據調查顯示﹐女性罹患的骨關節炎機會比男性高。尤其是五十五到六十歲停經的婦女﹐也許是女性荷爾蒙分泌不足﹐而引起骨關節炎。因為接受荷爾蒙取代治療(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ERT)的女性﹐比較不易罹患此症。使用荷爾蒙取代治療﹐被懷疑會增加心臟病及中風危險﹐近期研究發現﹐新一代的雌激素受體調節劑藥品--鈣穩錠(Raloxifene)﹐可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及骨質稀少問題。通常在用來治療骨質疏鬆症時﹐也明顯降低了停經後﹐婦女的心臟病及發作的機會。不過是否能預防心臟疾病,還需進一步試驗。至於荷爾蒙取代治療的副作用﹐詳情請參考老年乳癌的簡介。
據調查統計﹐每增加十磅體重﹐就能加重腿膝蓋百分之四十傷害。所以適度減輕體重﹐有助減慢腿膝蓋骨關節炎的發生。
先天髖關節形成不良症(Hip Dysplasia)的人﹐年紀大時﹐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髖骨關節炎。另外,天生X型腿或O型腿:因膝部力學結構不良,韌帶鬆弛、軟骨磨損速度,比正常人快很多,加上膝蓋往內翻,O型腿或X型腿的膝蓋關節發炎,會隨年齡增加而日趨嚴重。
股四頭肌(Quadriceps Muscle)脆弱的人﹐年老時﹐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腿膝蓋骨關節炎。
年輕時腿膝蓋或是髖關節﹐曾經受過傷害的人﹐例如韌帶損傷﹑破裂等﹐晚年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骨關節炎。
一般性關節炎的患者﹐或因工作或運動嗜好﹐過度使用膝蓋關節的人﹐年老時比常人更容易罹患骨關節炎。
當新陳代謝和荷爾蒙失調時﹐譬如伯哲德氏疾病(Paget's Disease)﹐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血鐵沉積症(Hemochromatosis)等﹐均可影響骨關節炎的形成。伯哲德氏疾病是指患者骨骼結構不正常且易碎﹐骨折處新生的骨骼膨大﹐發生骨肉瘤的機會極高。肢端肥大症是指患者腦下垂體分泌過多生長激素﹐骨骼過度生長﹐造成骨質鬆軟﹐易造成骨折或關節炎。血鐵沉積症患者是因為身體吸收鐵質功能異常﹐過多的鐵質沉積組織與器官﹐導致骨骼代謝失常。
骨關節炎的診斷
患者的病歷和身體檢查報告﹐是提供最好的診斷根據。骨關節炎的症狀﹐是每天早起之後﹐會有關節僵硬疼痛的感覺﹐籍暖身運動後﹐痛楚能在十五分鐘左右消失﹐其他的症狀是關節活動範圍縮小與行動不便﹐受損的關節部位﹐對觸摸十分敏感﹐彎曲膝蓋關節時﹐發生清脆嘎軋的響聲﹐有時突出的骨刺﹐能造成膝蓋的腫脹。尤其是膝蓋關節內側部位﹐受力比較重﹐可能是最早出現骨關節炎疼痛的地方。
通常骨關節炎的診斷﹐無需化驗血液﹐除非是有痛風或風濕性關節炎的顧慮。X光片﹐核磁共振掃描(MRI)﹐或是超音波掃描等﹐均可用來鑒定骨關節炎的情況與程度。一般而言﹐骨關節炎主要發生在經常活動及負重的關節上﹐如膝關節、髖關節、手指指間關節、腰椎及頸椎等。在X光片下﹐骨關節炎的特徵包括﹕關節面狹窄、變形、骨刺形成、軟骨下方硬化及退化性囊腫形成。核磁共振掃描可用來發現骨關節炎的早期變化﹐超音波掃描可檢查腫脹積水現象。
骨關節炎的治療
雖然骨關節炎也許是持續終身的一種慢性疾病﹐而且是不可能完全治癒。因此治療的重點是以控制疼痛﹐與保持關節肌肉靈活為主﹐下列是幾種有效的治療的方法﹕
經常做適度運動﹐能強化關節與附近肌肉﹐促進關節液分泌﹐降低關節損傷的機率。最好避免彈跳或碰撞形式的運動﹐應該以游泳﹑走路﹑騎自行車﹑溫和式的有氧運動﹐來維持並促進關節靈活。運動之前﹐必需給自己足夠暖身時間﹐降低關節疼痛和僵硬﹐所造成傷害。如果有興趣參加Arthritis Foundation所舉辦的特殊活動﹐可閱覽網站http://www.arthritis.org/。
被用來減少骨關節炎症狀﹐和改進關節活動性的藥物中﹐最常用的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如泰利諾Tylenol等。其次是阿思匹靈Aspirin和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ion drugs﹐NSAIDs)﹐包括: Ibuprofen(Advil﹐Motrin)﹐Naproxen(Aleve)﹐Ketoprofen(Orudis KT)等。
一种新NSAID抗發炎藥物(Cyclooxygenase-2﹐COX-2)抑止劑最近上市﹐以緩和消化道副作用見長。如果上述藥物無法止痛﹐可能需要使用皮質類固醇包括: 可體松、Methylprednisone、Decadron和Aristocort等。在韌帶潤滑液裡有一種自然的物質玻尿酸(Hyaluronan)﹐可減少關節痛。玻尿酸被注射入膝蓋後﹐能補充韌帶潤滑液的不足。此療法的名稱是Vicosupplementation。
如果無效,不妨考慮注射血小板濃縮製劑(Platelet rich plasma﹐PRP),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只是PRP治療﹐也算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一旦PRP無法改善關節問題的話﹐就剩下了關節手術的治療。
在不危害健康的原則下儘量減輕體重。因肥胖超重所帶來骨關節炎的風險是十分明顯。體重的增加會加重關節的負荷﹐加速軟骨的損耗。
冰敷﹑熱敷﹑熱水浴﹑紅外線燈照射﹑和按摩能解除痛苦。熱處理可減少僵硬﹐並且增加靈活度。如果出現發炎腫脹現象﹐宜採用冰敷處理﹐在20分鐘以後﹐就會有舒解疼痛的效果。
病情嚴重時﹐手術可幫助修理被損毀的軟骨和去除寬鬆骨頭片段。以下是兩種不同的手術方式﹕譬如替換整個損壞的關節(Arthroplasty)﹐或是去除損壞的骨頭組織(Osteotomy)。一般去除損壞組織之外﹐如果能一併清除膝蓋內側皺壁粗糙不平的表面﹐這樣可徹底解決膝蓋的問題﹐同時也能幫助膝蓋軟骨的再生,又稱為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rthroscopic Cartilage Regeneration Facilitating Procedure,ACRFP)。
至於關節鏡清除膝蓋內側或膝蓋放鬆手術等,也是膝蓋內側疼痛患者﹐可以要求醫師給予治療的選項﹐以免長期忍受膝蓋疼痛﹐甚至可避免膝蓋替換手術。
高位脛骨截骨術(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此施術方式常針對年紀輕,但膝關節單側軟骨已經嚴重磨損,並造成膝關節內翻或外翻(O型腿或X型腿)的情況。由於膝關節長期承受重力,以及過度的運動,使單側軟骨遭受磨損、軟骨厚度減少及關節間隙狹窄,造成載重合力線,離開膝關節面中點,而使局部關節面,承受過多之壓力,長期關節受力不均勻,因而導致疼痛及變形。
脛骨截骨手術的設計依照生物力學,在脛骨上端約離關節面兩公分處,截去一小塊骨頭,再矯正膝關節內翻、變形,使得內、外側關節能平均受力,恢復到膝關節的正常關係,使其符合生物力學軸線,可使膝關節內側間隙恢復正常,進而改善膝關節壓力分布不均情況,特別是減輕內側膝關節壓力,減輕疼痛。
接受人工替換膝蓋或髖關節手術的人﹐須忍受復健拉筋的週期較長,且術後行走僵硬、不能自在運動。除了要經過長期復健之外﹐還要注意手術後﹐可能帶來的血栓阻塞問題﹐尤其是靜脈血栓(Vein thrombosis)或肺栓阻物(Pulmonary embolism)的形成﹐對年長或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選擇接受治療之前﹐要做謹慎的考慮。此外,置換人工關節的風險併發症有:人工關節的磨損與鬆脫,骨折和關節脫臼,人工關節的感染與發炎等。
目前醫學界發展出關節固定術(Arthrodesis)﹐又稱為人為關節強硬術﹐可以徹底解決骨骼相互摩擦所產生的疼痛﹐可惜關節運動受到很大的限制﹐只適合如足踝關節的治療。除此之外﹐還可以濃縮病人血液中的血清與血小板﹐重新注射入關節中﹐促進磨損軟骨重生﹐是膝關節手術之外的一個選擇。這是利用自體醫療的方式﹐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骨關節炎的預防
接受荷爾蒙取代治療的婦女﹐比一般婦女罹患骨關節炎的比例﹐要低將近三分之一。隨著治療時間的長短﹐結果似乎是有越長越好的趨勢。但仍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運動前要充份做好熱身輔助運動﹐儘量防止膝蓋全蹲﹑跪坐﹑盤腿等﹐以避免膝部發生膝內翻(Genu varum)﹐一旦膝蓋附近組織鬆弛時﹐容易發生膝蓋不穩定的情況﹐通常需要更強壯的肌肉﹐來支撐身體。
適度間歇的壓力,能促進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基本上不會傷害軟骨。可是,長期重複的關節組織發炎,會增加軟骨間的靜態壓力,不但造成緊繃痠痛的不適感,也會使軟骨逐漸崩解。早上起床時,最好能按摩一下膝蓋,讓膝蓋附近局部的血液循環暢通後,再開始膝蓋的活動。
尤其不要輕易跳動或跳躍﹐同時下樓梯時﹐要放慢步調﹐以減輕膝蓋所承受的衝撞力。運動時儘量避免在水泥地等,缺乏彈性的地面,這些地面對膝蓋不能提供保護作用。因此,運動最好選擇在草地或者木板地面上進行。此外﹐在寒季要注重膝蓋與下肢的保暖﹐避免腿部血液循環不良。不妨穿戴護膝,以加強膝蓋的保護和保暖。
膝關節附近半數以上的肌肉,與股四頭肌群(Quadriceps muscle group)有關,提高股四頭肌的肌肉強度,就可以減輕膝關節的負擔,還可以保護膝蓋,並提供膝蓋必要的支撐。深蹲的過程可以感覺股四頭肌群收縮,平時鍛練股四頭肌的方法,就是多做以深蹲為主的下肢運動。此外,登階復健也有效,但最好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指導。
關節附近的肌肉群夠強壯的話,就可降低運動碰撞的反作用力,分散關節受到的壓力、減輕關節承受全身體重負擔,減少關節間磨損;反之,肌肉太弱、失去支撐功能,膝關節長期承擔所有活動所帶來的壓力,骨骼磨損劇烈,恐加速膝蓋構造的變型和退化、導致關節的疼痛與不適。
如果可能的話﹐要儘量避免爬樓梯﹑登山﹑久坐或睡醒立即下床走動﹐最重要的是控制體重﹐減少膝蓋所承受的重量。步行是最好的膝蓋運動,另外,腿部﹑膝蓋﹑腳踝的適度伸展,可以強壯腿部的肌肉與筋骨,增進身體的平衡。
運動可以增加軟骨中關節滑液的進出﹐更可以加強關節周圍肌肉、肌腱和韌帶的結構﹐而幫助關節承受重量﹐支撐身體。體重以及工作上過度負重,是在軟骨破壞到一定程度,骨架變形後,才開始有加速軟骨破壞的作用。如果可能的話﹐請教專家﹐訂做一雙適合的鞋子﹐或者加裝特殊避震鞋墊(Shock Absorbing Insole)﹐以期平衡支撐體重﹐並降低膝蓋碰撞力道﹐保護關節組織。同時日照可幫助身體﹐製造活性維他命D﹐增加鈣質吸收。
有規律的伸展、柔軟運動可以增加骨頭的密度﹐增進免疫作用﹐更可以使你心跳更有力﹐加強心臟循環系統﹐也可以促進身體的敏捷平衡度和柔軟耐受度﹐但要避免運動造成的傷害。尤其是類似太極拳類的運動﹐強調身體韌性與柔軟度﹐是最值得推薦的運動。
如果服用鈣片補充鈣質的人﹐每天最好不要超過500mg﹐同時要配合服用維他命D﹐與增加戶外日照時間與運動﹐提昇人體對鈣質的吸收。攝取過多的鈣質﹐在人體內容易沉澱組織或血管壁﹐提高心臟病﹑中風與器官結石的機會。
除了鈣與磷之外﹐鉀與鎂也是骨骼形成的重要元素。鉀的存在﹐可以調整人體血液與體液的酸鹼度﹐創造有利於造骨的環境。鎂能維持與延長鈣在人體內的代謝﹐能提高鈣在體內的功效。此外﹐鎂的存在﹐可以提高身體對鈣的吸收﹐同時能鞏固骨質﹐加強骨骼的抗壓力﹐降低骨折的機率。總之﹐鈣﹑鎂﹑鍶(Strontium﹐Sr)﹑維他命D3與維他命K﹐這五種是保持骨骼健壯的必要物質。
除了骨骼需要的必需物質之外,還要補充軟骨的組成原料,例如葡萄糖胺(Glucosamine)、膠原蛋白(Collagen)、軟骨素(Chondroitin)、蛋白聚醣(Proteoglycan)等。如果老來想要動作靈活,能蹲能走,肌肉強壯與否是關鍵。因此,想要讓肌肉強壯,就要補充咪唑胜肽化合物(Imidazole dipeptide)及維生素D等,增加肌肉強度,讓肌肉能充分協助骨頭和關節,以達成更好的支撐與運動效果。唯有骨骼﹑肌肉﹑關節組織,三者同時強壯時,行走或運動,才能更加安穩。
目前仍然無法找出預防骨關節炎的有效方法﹐不過防止身體過重與減肥﹐是最好保護膝蓋的方法。適度的運動可以加強膝蓋的承受力﹐但要避免過度運動﹐而造成的膝蓋關節傷害﹐保留足夠休息時間﹐補充水份﹐讓膝蓋關節能完全恢復等﹐均對保護膝關節有利。軟骨主要是由水、蛋白多糖及膠質(Collagen)所組成﹐而葡萄糖胺(Glucosamine)的主要作用﹐即在於幫助蛋白多糖及膠質的形成﹐以重建損傷的軟骨。軟骨膠(Chondrotin)則可吸收﹐及保持水份於軟骨內﹐以產生海棉體般的彈性作用。因此補充氨基葡萄糖﹐軟骨膠﹐與Methylsulfonylmethane(MSM)等飲食代用品﹐均能提供某種程度對抗骨關節炎的效果。只是還有部份研究學者﹐對這些食物補品的效果﹐仍存有相當程度的懷疑。因為這些食物補充劑﹐或許只能彌補一些軟骨組織的損耗。無法提供對骨骼磨損的有效保護﹐或關節變型的早期預防。
傳統醫學認為退化關節炎的原因,是來自關節過度的使用,而造成軟骨的磨損與退化,但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見解,懷疑部分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可能才是軟骨退化的真凶。這些含長鏈型飽和脂肪酸的食材,包括有奶油、牛油等動物性脂肪,以及棕櫚油。
抗氧化劑的攝取﹕這類成份像是維他命A、胡蘿蔔素、維他命C或是維他命E等。主要用來對抗會引起許多疾病的自由基(Free Radical)。黃色水果﹐像木瓜、胡蘿蔔富含維他命A﹔而芒果、橘子、葡萄柚等﹐則富含維他命C﹐維他命C能促進身體膠質的合成。維他命E則可在菠菜、蘆筍等青菜中得到。此外,硒(Selenium)除了可對抗自由基之外,也能促進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在鮭魚、鮪魚、小麥麵包、葵瓜子及許多海鮮中﹐皆有足夠的硒含量。
平常多吃些十字花科的蔬菜﹐例如綠色花椰菜﹑高麗菜﹑韭菜﹑大蒜等﹐都是保健之道。當今學者發現﹐攝取高量維他命C與D的人﹐可對防止骨關節炎有所助益。
生物類黃酮(Bioflavonoids)的攝取﹕生物類黃酮同樣地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運動傷害的復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在新鮮水果、疏菜及全榖類皆有豐富的含量。
老年人因血管壁缺乏彈性﹐突然從低姿勢站立起來時﹐容易產生體位性低血壓,而昏倒在地。又因跌倒而造成骨折或外傷等。所以患者欲從臥姿站立起來之前,需先坐勢數分鐘,讓血壓的調節適當之後﹐再站立起來。有神經障礙或身體缺陷的患者,因行動不靈活而容易意外跌倒受傷,宜多留心照顧。床鋪不宜太高,地板不宜太滑太硬等。
為了膝蓋的保養﹐最好避免前往﹐或者居住在寒冷潮濕與早晚溫差大的地方﹐如果可能﹐最好是選擇終年溫度宜人﹐而且不會過份潮濕的地方。例如靠近海濱﹐但屬於地中海型氣候的地帶。
另外,就是加強膝蓋周圍的肌肉強度,避免膝蓋組織,因為受力不均,而受到損傷,尤其要鍛煉出強壯的股四頭肌,來增加膝蓋的穩固性。藉由適當而正確的運動,來增強腿部肌力,穩固韌帶。平時避免過勞,以期降低關節軟骨的磨損,及可能造成的傷損,這才是正確的護膝方式。
如果膝蓋結構健全,不妨經常在坐姿時,讓單腿伸直,稍微用力向上抬,不僅可以鍛煉並強壯四頭肌, 同時也可以把潤滑液,壓入膝蓋軟組織之間的空隙, 給軟組織補充營養, 長時間習慣性做此動作,可加強軟組織的耐磨性能。
簡單的膝關節與髖關節柔軟操能強化膝關節﹑髖關節﹑與相關肌肉。幾款招式說明如下﹕
第一式:全身平躺﹐兩腿合併﹐單腿向左或右外張﹐再合攏雙腿。
第二式:全身平躺﹐雙膝合攏隆起﹐分向左右張開﹐觸及地面﹐再回復雙膝合攏。
第三式:身體側臥﹐下方膝關節﹐上方腿伸直﹐向上舉﹐放下腿後﹐轉身練習另一條腿。
第四式:端坐椅子上﹐雙膝之間夾一個枕頭﹐合攏雙膝﹐練習用力夾緊枕頭。
第五式:端坐椅子上﹐雙腿合攏﹐小腿輪流上踢。
第六式:全身平躺﹐兩腿合併﹐單腿伸直向上舉。
第七式:全身平躺﹐雙膝合攏隆起﹐用力將腰部向上挺。
第八式:坐在地上﹐雙手支撐上半身﹐一隻腿伸直﹐另一隻腿彎曲﹐將隆起膝關節壓回地面﹐重複練習另一隻腿。
如果不想長期服用止痛藥,來減少關節疼痛,不妨嘗試使用Heal-n-Soothe,它是大自然強效的蛋白水解酶和關節功能助理的配方。其中成份包含:蛋白質分解酵素,抗氧化劑等,來降低發炎反應,促進血液循環,清除關節組織廢物,改善關節局部生理代謝,擴大關節的活動範圍,增加關節伸展的柔軟度。
蛋白酶(Protease)
鹼性蛋白酶(Alkaline protease)
(Protease AM112.5 AP)
上述三種蛋白酶可以分解多胜肽鏈(蛋白質),成為胺基酸。
鳳梨酵素(Bromelain)
木瓜酵素(Papain)
上述兩種酵素可以分解大分子的蛋白質,成為小分子的多胜肽鏈。
齒葉乳香樹膠(Boswellia serrata gum extract):抗炎。
柑橘類黃酮(Orange bioflavonoid complex):抗氧化劑。
絲蘭根(Yucca root): 抗炎,清除廢物。
薑黃根(Turmeric root):預防/治療消化道等疾病。
薑根(Ginger root extract):促進代謝,止痛,防止感染。
蘆丁(Rutin):抗凝血;活血。
惡魔爪根(Devil's claw root extract):消炎,止痛。
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抗氧化劑。
Heal-n-Soothe對骨關節炎病患不是絕對有效,但值得嘗試一下,說不定它對病情,能提供某種程度的緩解。
下列是有關骨關節炎的資訊網站﹕
http://www.webmd.com/osteoarthritis/default.htm
http://www.aafp.org/afp/20020301/841.html
https://www.youtube.com/embed/1S3Y8xW_tK8
非常好的文章。谢谢
回覆刪除máy massage chân
chậu ngâm chân
máy matxa chân
máy ngâm chân
Dear Chien Seocam,
回覆刪除Thank you for your positive feedback! Wish you and your families all the best!
Happy New Year!
F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