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肺結核的簡介(Pulmonary Tuberculosis, TB)


肺結核的簡介



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TB)是由肺結核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所引起的疾病。肺結核桿菌是一種非常難纏的病菌。因為巨噬細胞吞噬肺結核桿菌後﹐無法消化分解結核桿菌,反而成為病菌躲藏與避免被捕殺的寄主細胞﹐所以要讓肺結核徹底斷根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很多免疫系統健全的人在感染之後﹐全無肺結核的症狀。這是由於帶菌者健康情形良好﹐限制了結核桿菌族群在人體內的增長﹐迫使桿菌生活在低代謝狀態。因此病菌得以長期潛伏在帶菌者的身體中﹐彼此相安無事。有時結核桿菌也會侵犯其他的器官與組織﹐通常受傷的組織會形成結核結節﹐然後鈣化﹐以致損害組織﹐防礙器官功能﹐減低患者的免疫力。

伺機而動的桿菌﹐一旦突破免疫防線﹐就能進入變異狀態。由於結核桿菌具有高度的抗原性﹐會導引患者發生遲發型過敏反應﹐可使病理改變向惡化方向發展﹐這就是發病期的開始。體內肆虐的結核桿菌﹐可以轉而攻擊任何含氧高的器官﹐譬如腦膜﹑皮膚﹑腎臟﹑淋巴腺﹑眼睛﹑骨骼﹑喉頭、扁桃腺、中耳腔、腸胃道、肋膜等。如果患者仍拒絕接受治療的話﹐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肺結核桿菌主要經由飛沫(Sputum)傳染給其他的人﹐但也可以通過皮膚破損處﹐進入人體﹐是一種很難預防的傳染病。它除了破壞肺臟之外﹐幾乎可以侵犯全身的組織與系統。健康的人吸入帶有病菌的飛沫﹐就會有可能被感染。據統計資料顯示﹐大約有十分之一的帶菌者終其有一生﹐至少會有一次機會﹐讓結核細菌活化而爆發出肺結核。發病的原因大多是來自帶菌者本身健康情形的惡化。例如罹患愛茲病﹑慢性病﹑衰老或癌症等。另外一種情形﹐就是感染者本身全無抗體。生平第一次與結核桿菌接觸﹐也有可能會馬上發病成為肺結核的患者﹐但機率不高﹐大概只有5%左右。大多數患者在感染肺結核桿菌之後﹐潛伏期可長可短﹐主要是決定在當事人的營養和健康狀況,以及免疫力的強弱。據統計在感染之後﹐一年左右是發病的高峰﹐兒童發病的機率又比成年人要高。


肺結核的帶菌者與肺結核的患者理論上是不同的。肺結核患者有傳染力﹐但是帶菌者通常不會散佈病菌。要成為一個肺結核的帶菌者﹐通常需要重複的與病菌接觸﹐才能被成功的感染。一旦由帶菌者轉變成開放式肺結核患者時﹐就要馬上接受隔離治療﹐以防止傳染給其他的人。因此﹐肺結核患者的居家﹑辦公大樓﹑學校教室﹑交通工具﹑軍營﹑監獄等封閉場所﹐都是最容易感染肺結核的地方。


雖然肺結核可用抗生素來對付﹐但是因為長期抗生素的濫用﹐細菌早已衍生出具有多種抗藥性的新品種﹐尤其是致命的多重抗藥性結核病菌(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使得肺結核的治療更加困難重重。




肺結核的危險族群


  • 老年人與愛茲病患

主要是因為本身抵抗力減弱﹐使得潛伏在體內的結核細菌開始活化﹐而攻擊組織細胞。


  • 經常接觸肺結核病患

通常是指照顧結核病患的家屬與醫護人員。由於工作與親屬關係﹐必須經常接近病患。


  • 身體差抵抗力不足

可能是必須接受抑制免疫系統藥物治療﹐以及患有自體免疫或進行過器官移植的病人。其次﹐是罹患慢性疾病如肝炎﹑身體虛弱或接受長期化療的人。此外﹐患有糖尿病或塵肺症(Pneumoconiosis)﹑腎衰竭﹑肝硬化等﹐也是高危險群。


  • 長期居留在療養院

長期缺乏運動與心情不佳而導致健康狀況差。此外﹐經常在封閉空間中生活﹐增加相互傳染的機會。


  • 長期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會讓人虛弱﹐是降低人體免疫力的主要原因。


  • 酗酒或吸食毒品

酗酒或吸食毒品都會影響肝臟與神經系統功能的健全﹐導致人體抵抗力的衰退。


  • 長期使用類固醇的人

類固醇藥物雖然是消炎止痛的良藥﹐但其副作用十分複雜﹐尤其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肺結核的症狀



肺結核患者的症狀有的很不明顯﹐但有些人的症狀卻是非常嚴重。一般症狀決定於肺部感染的位置﹑感染面積的大小﹑感染時間的長短﹑組織細胞傷害的程度﹐和病人的年齡與身體健康的狀況。肺結核的症狀有﹕長期咳嗽﹑咳嗽不停﹑多痰﹑痰中帶血﹑胸口隱痛﹑胸膜增厚﹑疲倦乏力﹑胃口不佳﹑長期略微發燒﹑夜間睡覺容易出盜汗﹑畏寒﹑體重減輕﹑急速消瘦等。嚴重的時候有咯血(Hemaptysis)﹑肋膜積水(Pleural effusion)﹑胸廓內陷﹑嗓音改變﹑肺水腫(Pulmonary edema)與心臟衰竭情況。縱使這些症狀在肺部疾病中十分普遍﹐仍要及時就醫檢查﹐不要拖延時日﹐以免導致不可收拾的後果。

事實上結核菌的感染﹐可以發生在身體上的任何部位﹐例如腦﹑脊髓﹑泌尿系統﹑消化系統﹑骨骼系統等﹐最終可能會形成結核性淋巴腺炎﹑結核性肋膜炎﹑結核性心包膜炎﹑結核性腦膜炎﹑敗血病(Sepsis)等。



肺結核的診斷



肺結核的診斷有﹕皮膚測試(Mantoux test)﹑胸部X光檢查與痰液培養。皮膚測試能斷定受測者是否曾經接觸過結核細菌。如果注射處結疤無異樣﹐代表受測者體內未帶菌。注射48到72小時後﹐若有紅腫現象出現﹐即是呈陽性反應﹐就表示受測的人是個帶菌者。通常陰性反應是指結疤直徑小於5毫米﹐5~9毫米為弱陽性反應﹐超過9毫米則屬於陽性反應。醫生會安排進一步肺部的檢查。

聚合酶鏈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就是將少量可疑的病患樣本,透過PCR的放大作用,以鑑定是何種微生物感染,提升病源檢驗的效率。PCR可以在數小時之內,對是否患有結核病,做出準確的診斷。

X光影像可以幫助醫生鑒定受測者肺部可能受傷(Fibrosis)或鈣化的情形。由肉芽腫(Granuloma)長期不癒與潰爛﹐而導致過度結疤﹐乾酪樣結核腫(Caseating Granuloma)是肺結核最有價值的診斷根據。通過治療後﹐鈣化的組織在X光影像上﹐會出現明顯白點﹐如果結疤形狀長期固定不變﹐通常代表在這區域的結核細菌﹐已與組織一起鈣化呈現不活動的狀態。如果肺部有損傷的跡象﹐就要實施痰液培養﹐來決定患者是否具有傳染力。一旦發現痰液中帶菌的話﹐就屬於開放性肺結核的病患﹐要馬上接受隔離治療。


肺結核的治療



帶菌者的治療是屬於防護性質。主要是清除體內潛伏的肺結核細菌﹐以防止日後可能的發作。如果醫生認為帶菌者需要接受防護性質的治療﹐帶菌者可能就要連續服用半年以上的抗生素(Isoniazid)

目前常用的第一線抗結核用藥包括:Isoniazid (INH)、Rifampicin (RMP)、Pyrazinamide (PZA)、Ethambutol (EMB)、及Streptomycin (SM)五種。


醫生會定期觀察病情的變化並做一些測試。對於開放性肺結核的病患﹐醫生會將病人轉往特定的病院﹐實行隔離治療﹐直到病人完全沒有傳染力後﹐才能回家療養。而且藥物除了抗生素(Isoniazid)之外﹐還會另加數種特效藥﹐如EthambutolPyrazinamideRifampicin來清除病菌。每次治療時期至少要九個月以上。在服用抗結核藥之前﹐患者一定要徹底檢查肝功能﹑B型肝炎、C型肝炎等。如果肝臟功能欠佳者﹐要考慮換藥﹐或服藥後﹐藥物可能帶來對肝臟的傷害﹐如肝硬化等。

接受治療的病患一定要堅持完成整個治療的過程。治療中千萬不可半途而廢﹐否則肺結核一定會捲土重來﹐病菌抗藥性增強﹐會讓治療的過程變得更加困難。


此外﹐醫生還要注意病人的各種機能變化﹐以及服用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尤其要特別留意病患肝臟功能與神經系統的變化。病人也要隨時觀察自己的改變﹐一旦發現有可疑的症狀﹐要及時通知醫生﹐以免發生其他疾病。



肺結核的預防



接種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 GuerinBCG)。卡介苗是一種減毒低活性的疫苗﹐能刺激人體對結核桿菌產生免疫力。雖然不能隔絕感染﹐但對預防肺結核有相當貢獻。在某種程度上﹐BCG可以充當免疫調節劑(Immunomodulator)﹐能增效或抑制某些免疫反應。


服用抗生素(Isoniazid)可以預防感染﹐尤其是不小心接觸到肺結核病患的受害者。


減少被感染的機會。一來居住處要保持空氣新鮮與通風完善。二來要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營養均衡﹑經常運動與適當休息可提高人體免疫力。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


出國旅行要避免進入衛生條件差的地區。如果一定要去的話﹐最好事先接受預防注射﹐並攜帶藥物以備萬一。


下列是有關肺結核資訊的網站﹕


http://tuberculosis.org/
http://www.medicinenet.com/tuberculosis/article.htm
http://www.pulmonologychannel.com/tuberculosis/types.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