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痛風的簡介(Gout)


痛風的簡介


蛋白質/核苷酸代謝中含氮的終產物是氨,生物通常不能迅速方便的除去氨,必須將其轉換為一些其他物質,如尿素(Urea)或尿酸(Uric Acid),因為它們毒性比較小,相對的容易排出體外。

痛風
(Gout)是屬於關節急性發炎的一種代謝疾病發病的原因是普林(Purine)代謝失常﹐產生過多的尿酸(Uric Acid)﹐尿酸鹽結晶沉澱在關節中所引起的。通常人體細胞中蛋白質的某些氨基酸,和DNA/RNA核苷酸的嘌呤(Purines)部份,在細胞死亡之後,就會被分解,最後代謝產生尿酸。尿酸主要來自人體細胞死亡後,蛋白質代謝的廢物,約佔百分之八十左右,而小部份則從外來飲食中(如動、植物蛋白質成份),大約佔百分之二十左右,共同構成體內總尿酸的來源。因此,當人進入老年時,尿酸的生成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增加。

當尿酸過高無法順利排出時,哺乳類動物包括人,可以將尿酸轉化成尿素(Urea),排出體外,以降低體內的尿酸濃度。如果細胞死亡過多過速,遺傳缺陷,缺乏特定的轉化脢,營養不良,飲食不恰當或不均衡,衰老,長期脫水,肝臟或腎臟功能不佳等原因,都能造成高尿酸。

尿酸鹽結晶通常發生在手腳關節﹐尤其是大腳趾或大姆指的關節部位﹐有時也可能侵犯腳踝﹑膝蓋﹑手腕﹑手臂關節等
處。原因可能是因為手腳的溫度比身體要低﹐有利於結晶的形成。在極少數的情形下﹐尿酸結晶也會沉澱在脊椎或髖骨等關節部位。

當這些形似針狀的尿酸結晶在關節處形成時﹐白血球會視它們為外來異物而展開攻擊同時在發炎關節部位釋放出能導致發炎的化學物質﹐這就是痛風產生的原因。病情劇烈時引起腳趾手指關節疼痛與腫脹﹐甚至變形﹐嚴重防礙行動。

普林經由肝臟代謝形成尿酸﹐大多由腎臟將尿酸排出體外。當男性血液中的尿酸值在7 mg/dl以上﹐女6 mg/dl以上時﹐便稱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尿酸值雖然是診斷痛風的重要指標﹐但也有痛風患者尿酸值卻偏低的情形。一般而言﹐有痛風的人大多數有高尿酸血症。但有高尿酸血症的人﹐不一定會有痛風。

尿酸本身就會引起血管的收縮﹐而產生高血壓﹐如果再加上腎功能代謝不良﹐血液裡就容易發生尿酸的堆積。痛風這種病最危險的﹐不是在劇痛上﹐而是在因「高尿酸血症」所引起命的併發症。由於過多的尿酸鹽結晶會在身體各器官沈澱﹐而造成腎臟衰竭、腎或尿道結石、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致命的併發症。

尿酸過低通常是因為腎臟功能不健全﹑鉛中毒或葉酸缺乏等。尿酸的標準範圍是﹕2.5-8.5 mg/dl。

假痛風(Pseudogout)是因為關節內焦磷酸鈣(Calcium Pyrophosphate Dihydrate)的結晶沉澱所致﹐出現的症狀與痛風的十分相似。假痛風又稱為關節軟骨鈣化症﹐易發生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通常與退化性關節炎相關﹐男女罹患的比率幾乎是相同。


痛風的危險族群



  • 遺傳

有痛風病人的子女發病比率約為平常人的十倍。而且發病年齡偏低﹐經常不到30歲。大多因先天性遺傳缺陷---HPRT酵素(次黃嘌呤鳥嘌呤轉磷酸核糖基酵素/Hypoxanthine-guanine-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PRT)的功能不良﹐普林代謝產物容易積存﹐而引起的尿酸過多。


  • 年齡

痛風通常發生在成年人身上﹐但若是年輕人有痛風毛病﹐其症狀往往比年紀大的人來的嚴重。據統計﹐痛風患者以4060歲的人最多。更年期之後的女性﹐在失去雌激素的保護下﹐痛風的機會有迎頭趕上的趨勢。


  • 性別

一般痛風的得病率﹐男性比女性高出甚多。可能是男性喜好飲酒﹐口味比較偏好動物性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加上男性喜歡激烈運動﹐容易在短時期間產生大量尿酸。


  • 飲食

肝臟能將普林類分解成尿酸。如果吃進大量含普林類的食物﹐如海鮮﹑動物內臟﹑肉類﹑啤酒等﹐會引起尿酸過剩。此外﹐酒精也能促進尿酸的生成﹐因此暴飲暴食是引起痛風的主因之一。如果口味太重﹐常飲用含糖飲料﹐或平時飲水不足﹐都容易造成體內脫水﹐提高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導致痛風的發作

除了維他命B5/泛酸(Pantothenic Acid)之外,如果體內長期缺乏維他命,如A、B1、B2、C、D、E或B群中的營養素,便無法將體內尿酸順利的轉化成尿素。上述營養物當中,尤其以維他命E最為重要,人體內部尿酸生成,維他命E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正常人平日內部組織都可將大部份尿酸轉化成尿素,現加工精緻的食物流行,每天很難吃到含有天然維他命E的食物,只要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飲食中缺維他命E,體內尿酸濃度便會比平常高出7倍左右,一旦補充維他命E之後,尿酸就會逐漸減少 。


  • 其他疾病

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能增加尿酸鹽的形成。甲狀腺機能不足(Hypothyroidism)能影響腎臟血漿流動﹐使得尿酸不易於過濾分離。另外有些先天性HPRT酵素功能不良或患有腎臟疾病﹑白血病(Leukemia)與乾癬(Psariosis)的病人﹐均有尿酸過高而導致痛風的情形。


  • 藥物

利尿劑(Diurectic)﹑媧發靈(Warfarin)﹑環孢靈Cyclosporine)﹑(Pyraziamide)﹑乙氨丁醇(Ethambutol)等均可能造成痛風。例如利尿劑會傷害腎臟排除尿酸的功能。維他命B3(Niacin)又名菸鹼酸,阿司匹寧(Aspirin)與抗結核等藥物能抑制尿酸經腎臟排泄。


  • 肥胖

肥胖者得痛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三倍。肥胖者的皮下脂肪較多﹐當飢餓時﹐皮下脂肪會分解、氧化而產生許多酮體積存在人體內。此酮體便會妨礙腎臟排泄尿酸﹐使尿酸升高。同時酮體能使血液呈現酸性﹐有利於尿酸結晶的形成。而且肥胖者易出汗﹐使尿量相對減少、尿酸濃度變高。如此不但會造成腎臟或尿路結石﹐也會影響尿酸排泄。


  • 放射線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身體組織被破壞﹐或食慾不振﹐以致營養不良﹐導致身體組織分解﹐血中尿酸升高引發痛風。同樣的道理飢餓也可導致痛風。


  • 腎臟衰竭或結石

腎臟功能不佳無法即時排泄血中尿酸﹐造成尿酸過高﹐引起痛風。同時尿酸結晶沉澱在腎臟﹐容易造成尿酸結石。


  • 激烈運動

運動員發生痛風是正常人的十倍以上。雖然激烈運動之後會造成尿酸升高﹐但經過休息後﹐血清尿酸會逐漸恢復到正常。不過因為運動員每天運動量極大﹐因此發生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機會﹐也就相對增加。



痛風的症狀與診斷


大約有80%的痛風患者﹐有高三酸甘油酯血症﹐反之﹐在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患者﹐亦有80%患者﹐同時有高尿酸血症。

痛風發作之前﹐並沒有特殊癥兆。
痛風通常是由受傷﹑手術﹑飲酒過度﹑攝取大量含有普林食物﹑倦怠﹑壓力﹑或疾病等所引起的。痛風發生一般在夜晚時分居多。腳趾關節產生劇痛﹐尤其是走動或者觸動發炎的關節﹐常常產生劇痛。此外關節部位發熱而且有明顯紅腫的情形。痛風其他症狀還有發燒﹑發冷﹑以及心跳加速等。

頭幾次發作﹐大概只有一個關節發炎﹐疼痛在持續一天後會自動消失﹐關節消腫﹐恢復正常。如果不進行治療﹐痛風發作的頻率就會增高﹑疼痛時間加長甚至發作在好幾個關節部位最終會造成關節構造受損或關節變形。持續在高尿酸(Hyperuricemia)的狀態下,尿酸就會開始在體內形成結晶,並累積起來,除了關節內,肌腱、肌肉、皮膚,甚至內臟器官,都可能出現尿酸結晶。

尿酸結晶能防礙關節的活動﹐尿酸鈉鹽形成痛風石(Tophi)沉積在關節附近﹐甚至出現在腎臟等器官與手腳肌腱等部位。如果不治療﹐會變成慢性痛風石關節炎。關節附近的痛風石體積過大時會破裂﹐而散發出像粉筆灰狀的白色結晶。

痛風石是由大量的免疫細胞,包裹尿酸結晶,再混合脂質、蛋白質等物質所形成的。痛風石具有侵蝕能力,能侵犯周邊組織。因此,痛風石的存在,能造成皮膚的潰瘍、肌腱韌帶的斷裂、軟硬骨的侵蝕等,進而導致關節變形,甚至引起肢體功能障礙或跛行。

這與一般關節附近腫脹的腱鞘囊腫(Ganglion cyst)或滑液囊腫(Synovial cyst)等﹐是不同的﹐腱鞘/滑液囊腫通常比較不會痛﹐也不礙事。痛風石的附近除了有紅腫與疼痛的現象﹐甚至可見皮下白色的結晶。

大約有五分之一的痛風患者同時患有腎結石(Kidney Stones or Urolithiasis)。腎結石也是一種尿酸鹽結晶。如果未經治療﹐腎結石會阻塞尿管與尿道﹐引起腎臟發炎或損害腎臟功能﹐而轉成痛風性腎病(Gouty Nephropathy)

痛風的診斷是根據痛風的症狀與受傷的程度來定。如果血中尿酸過高﹐當然是一個有利的證據。只是痛風發作時﹐尿酸早已沉澱﹐血中尿酸濃度可能已恢復正常。此外白血球數目會增加﹐主要是白血球正在處理由尿酸結晶引起的發炎。一般最有效的診斷方式是抽取關節液﹐化驗是否有被嗜中性(Neutrophil)白血球吞噬形似針狀的尿酸結晶存在。也就是在病人發炎的關節抽出關節液﹐經由偏光顯微鏡觀察到尿酸鹽針狀、負偏光的結晶﹐就可確定是痛風。

另外一種診斷方式﹐是給予低量秋水仙鹼(Colchicine)﹐如能有效治療痛風﹐也可作為診斷痛風的根據。要更進一步確認的話﹐可用X鑒定關節是否有不對稱的腫脹與骨下囊腫﹐但沒有骨質侵蝕的現象。


痛風的治療


痛風治療的首要任務是控制發炎情況舒解患者的疼痛。治療關節炎可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如果有消化道出血或腎臟疾病的顧慮﹐就要用副作用較小的環氧化脢抑制劑(Cyclooxygenase-2(COX-2)Inhibitor)來治療發炎﹑消腫﹑與止痛。

秋水仙鹼(Colchicine)是傳統但不鼓勵用來治療痛風的藥物﹐秋水仙鹼能有效地降低尿酸鹽的結晶﹐但是秋水仙鹼本身有蠻嚴重的副作用。痛風患者在服秋水仙鹼12小時內症狀減輕疼痛發炎可以在2436小時內消失。但秋水仙鹼能引起腹痛與下瀉﹐也能抑制骨髓造血機能。因為秋水仙鹼能干擾細胞正常的有絲分裂(Mitosis)﹐造成白血球與血小板減少等﹐會引發再生不良性貧血的後遺症

此外﹐可以考慮使用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由於類固醇藥物有穩定細胞膜、阻止疼痛神經纖維傳遞及抑制前列腺等發炎物質生成的作用﹐因而具有消炎特性可以減輕骨破壞性疼痛及神經或脊髓受擠壓引起的痛還能提高情緒增加食慾所以對疼痛整體性改善都有幫助。類固醇也有副作用會抑制造骨細胞的活性及促進蝕骨細胞的活性。因此服用類固醇藥物的結果會造成骨質的流失。

如果病人需要長期壓低血中尿酸的含量﹐就需要使用降尿酸藥物(Uricosuric Drugs)其副作用有頭痛﹑嘔吐﹑腎結石﹑白血球減少等。服用時要多多喝水﹐避免尿酸在尿中濃度過高。

除此之外﹐可採用黃嘌呤氧化酵素抑制劑(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這是一種嗜中性球和巨噬細胞抑制劑﹐例如Allopurinol。可用來減低身體內尿酸的形成。其副作用有皮膚出疹﹑皮膚發癢等。有時還可以考慮使用調節血液酸鹼度的藥物﹐來降低血中尿酸。

如果沒有醫生的許可﹐治療痛風的藥物﹐不能隨便停服﹐縱使症狀完全消失﹐患者仍需繼續服藥。

如果不排斥偏方的話﹐不妨食用新鮮椰子與木瓜來幫助治療。


痛風的預防



  • 管制飲食

儘量選擇低普林食物如蛋類﹑乳類﹑水果﹑穀類等。多吃蔬菜,如空心菜﹑西芹﹑蕃茄類食物﹐以提高血液中的鹼性。尤其是含水份高的瓜類,譬如黃瓜﹑冬瓜等,有利於排出尿酸。

對雞肉、豆類、豆芽菜﹑菇類、蘆筍、菠菜﹑紫菜﹑全麥麵包﹑麥片﹑花椰菜等
普林含量略高或能增加尿酸的食物﹐食用時要小心注意。避免經常攝取含普林過高之食物,例如:動物內臟﹑火鍋湯底﹑濃縮雞汁或肉汁﹑牛肉﹑豬肉﹑羊肉﹑火腿﹑海鮮類﹑啤酒﹑魷魚絲﹑牛肉乾等飲食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如果已患有代謝症候群﹐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腎臟病等﹐要格外注意個人的飲食控制﹐最好遠離油膩﹑甜食﹑過鹹與含高磷類的食物。


  • 保持水份與體溫

多喝水以保持每天2公升以上的尿量為原則。水能幫助沖淡身體內的尿酸﹐同時讓尿酸由尿液中排泄出體外。寒冷季節﹐尤其要持四肢手腳的溫暖。避免飲用含有糖份的飲料,幫助體內尿酸的排出。


  • 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餓過度

注意控制鹽分、糖分、高蛋白質、高脂肪的攝取量。鈉會促進尿酸沉澱。少喝汽水類甜飲料。尤其要避免飲用酒類﹐因為酒精會促進尿酸的合成。高量脂肪會抑制尿酸的排泄。


  • 補充維他命與礦物質

多吃維生素BC含量豐富的食物。這類食物可促使組織內累積的尿酸鹽溶解。但過量的菸草酸(Niacin)及維他命A可引起痛風發作。當維他命與礦物質(鐵、鋅、硒等)缺乏時可以導致細胞的DNA遭氧化而破壞破壞的DNA主成分腺嘌呤、胍嘌呤會產生普林身體處理或排出不當就會有造成痛風的可能。研究發現酸櫻桃(Tart Cherry)含豐富前花青素﹑褪黑激素﹑維他命A﹑B﹑C等。目前已知維他命A﹑B1﹑B2﹑B5﹑C﹑D﹑E﹑鐵﹑鉀﹑鈣質等營養素﹐尤其維他命B5/泛酸(Pantothenic Acid)與維他命E是強力的抗氧化劑﹐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尿酸﹐舒緩關節炎及痛風﹐並增強肝臟與腎臟的功能,提高體內尿酸轉化成尿素的生化反應,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濃度。


  • 保持適當運動

運動不可以太激烈﹐應以有氧運動為主。提高心肺功能﹐控制體重。運動前後要補充足夠水份﹐避免提高血中尿酸濃度。


  • 不要隨便吃藥

患有痛風的病人最好避免服用任何能提高尿酸或妨礙尿酸排泄的藥物。例如降壓利尿劑﹑媧發靈﹑阿司匹寧﹑與抗結核等藥物。


下列是有關痛風資訊的網站﹕
http://www.niams.nih.gov/Health_Info/Gout/
http://CureYourGout.com
http://www.cdc.gov/arthritis/basics/gout.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