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炎的簡介
胰臟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能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質與澱粉。胰臟同時也是一個內分泌器官﹐能分泌胰島素(Insulin)與升糖激素(Glucagon)等﹐控制血液中血糖代謝的衡定。胰臟炎(Pancreatitis)是指胰臟發炎。引起胰臟發炎的原因﹐是由於胰臟酵素的製造﹑分泌和活化過程出現問題﹐導致胰臟酵素與其他毒物侵蝕胰臟及週圍組織。胰臟炎是指胰臟因某些原因﹐使其內部浸潤了大量的免疫細胞(白血球)﹐所引起的發炎反應。因此﹐胰臟發炎的診斷﹐通常以胰臟外分泌(消化酵素)異常為主。
理論上胰消化酵素原是在肝臟中合成,在輸送到胰臟中,經過加工變成胰臟消化酵素,當這些胰臟消化酵素在運送中,不具有活性,由十二指腸中注入小腸後,才能發揮消化酵素的功用。因此,這些消化酵素在胰腺,胰管,總膽管,十二指腸中,不會造成任何傷害。胰臟炎是在某種原因下,例如胰管阻塞,總膽管阻塞,腫瘤擠壓等,使得胰臟消化酵素在進入小腸之前,被活化,當胰液經過的路徑過度狹窄或者被阻塞時,導致胰臟發炎的疾病。換句話說,就是胰臟消化酵素滯留太久,進而分解消化胰臟自身與其相關組織。這種自我消化作用會引發劇痛,還可以引起週圍組織的感染及發炎,導致胰臟膿瘍,不僅讓人疼痛難耐,還可能致命。
尤其是有酗酒習慣的人﹐最容易引起胰臟發炎。酗酒導致胰臟炎的機制,目前還不是很清楚,有可能和血液中酒精的代謝產物,引起的氧化壓力及發炎之細胞激素分泌有關;另外,也可能是供應胰臟的微細血流不足,進而引發胰臟炎。酒精可能會製造毒素﹐傷害胰臟細胞﹐也能讓某些蛋白質沉澱在胰管壁上﹐造成胰管阻塞﹐提昇胰管內壓力﹐損害胰臟的功能。膽結石,十二指腸逆流,血脂肪過高等,都有可能引起胰臟炎。另外﹐某些寄生蟲﹐如吸蟲(Flukes)的感染﹐成蟲偶爾寄生在胰腺管內﹐阻塞胰液正常分泌﹐引起胰管炎和胰腺炎。
由此可見﹐胰臟發炎是一種非細菌性引起的發炎﹐它是被胰臟自身分泌的酵素或酸液所浸蝕﹐而造成組織細胞的損傷或壞死。許多胰臟發炎表現出症狀﹐如疼痛﹑化膿﹑水腫﹑潰爛等﹐屬於次發性的細菌感染﹐這些細菌大多來自腹腔或腸道。
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Familial hyperchylomicronemia) 或者患有脂肪代謝疾病﹐如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等﹐也是胰臟發炎的高危險群。
通常胰臟炎有下列三種情形﹕
- 壺腹阻塞膽汁逆流
胰管與膽管終端匯合,在十二指腸上有一個共同的開口稱為法透氏壺腹(Ampulla of Vater)。如果壺腹共同通道阻塞﹐膽汁會逆流進胰臟﹐就會引起胰臟發炎。譬如膽結石從膽囊掉到總膽管,而總膽管的出口,又和胰管會合成一個共同通路,再接到十二指腸,一旦結石卡在會合的這個共同通路上,就有可能增加胰管的壓力而導致發炎。另外,十二指腸乳頭(Ampulla)控管胰液出口,當發生腫瘤影響胰液流出,有可能會引起胰臟發炎。所以如果病患莫名發生胰臟發炎,也有可能是由於壺腹腫瘤。
- 十二指腸液逆流
因膽結石或者十二指腸乳頭旁憩室(Periampu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的阻礙,能造成壺腹括約肌的閉鎖不全﹐使得進已入十二指的消化液逆流回胰臟﹐因而引起胰臟發炎。
結石從膽囊掉到總膽管,而總膽管的出口又和胰管會合成一個共同通路,再接到十二指腸,一旦結石卡在會合的這個共同通路上,就有可能增加胰管的壓力而導致發炎。
- 胰液逆流
因胰臟癌或其他癌組織的擠壓﹐能導致胰管內壓力增高﹐例如膽結石落入膽胰管造成阻塞﹐或者膽胰管腫大﹐使得胰液逆流回胰臟﹐引起胰臟發炎。
在嚴重胰臟發炎之下會有﹕出血﹑組織損壞﹑感染與囊腫等現象。同時毒素或酵素能進入血液﹐破壞其他器官﹐如心臟﹑肺臟以及腎臟的正常功能。胰臟炎有兩種﹕急性胰臟炎與慢性胰臟炎。雖然急性胰臟來勢洶洶﹐但治癒後很少遺留下任何後遺症。許多急性胰臟發炎的病人﹐已有膽結石或膽管結石﹑高血脂﹑高膽固醇在身﹐並且有可能是酒精中毒。
慢性胰臟炎則是由長期累積﹐對胰臟的傷害所造成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外傷或酗酒。酒精能造成許多蛋白質沉澱在胰管壁上﹐阻塞胰液的釋出﹐造成胰臟功能的萎縮。此外﹐長期酗酒能傷害胰臟細胞﹐最終導致胰臟細胞的大量死亡。除此之外﹐某些代謝失調﹐如糖尿病﹑慢性腎衰竭﹑血色素沉著症(Hemochromatosis)﹑副甲狀腺功能失常﹑某些消化道癌症﹑總膽管阻塞﹑自體免疫疾病﹑三酸甘油脂過高﹑長期營養不良﹑血管疾病等﹐均有可能引起胰臟炎。
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有可能引起胰臟炎。例如長期服用類固醇﹑利尿劑﹑非固醇類消炎藥﹑抗生素﹑抗病毒﹑免疫抑制劑﹑避孕藥﹑雌性激素等。
慢性胰臟炎的病情會時好時壞。一旦胰臟嚴重發炎﹐其症狀與治療方式和急性胰臟炎是完全相同。慢性胰臟炎大致上可分為三類﹕鈣化性﹑阻塞性﹑發炎性。酗酒或酒精中毒是構成上述三類胰臟炎的共同因素。鈣化性胰臟炎是指受到毒物的傷害﹐如酒精。阻塞性胰臟炎是指胰液通道受阻﹐如腫瘤或結石。發炎性胰臟炎是指受到自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如修格蘭氏(Sjogern's Syndrome)自體免疫疾病。
胰臟炎的症狀
急性胰臟炎的症狀有﹕左上腹腫脹疼痛﹐尤其是左上腹牽引到背部。這剛好與膽結石的症狀﹐右上腹疼痛來區別。背痛﹐當身體前傾時﹐疼痛能獲得舒解。心跳加速﹑血壓低﹑顏面蒼白﹑發紺﹑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虛弱﹑發燒畏寒﹑腸蠕動聲音減少﹑左肋膜積水﹑脈搏微弱﹑皮膚黏冰冰﹑盜汗﹑少尿等。此外﹐還有引起胰臟發炎其他疾病的症狀﹐譬如膽結石﹑黃疸﹑腹水等。胰臟發炎的腹痛是非常強烈,尤其是吃了東西後,通常會更痛;大量嘔吐之後,疼痛依舊,沒有任何緩解的跡象。如果接受抽血檢查,脂肪酶,澱粉酶,和三酸甘油酯的檢測值,會出現異常的高飆情形。
慢性胰臟炎有多種症狀﹐以長期腹痛、消化不良和腹瀉、糖尿病等最常見。胰外分泌不全症(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EPI)﹐也是慢性胰臟炎常見的表徵。
此外,慢性胰臟炎可能會造成脂肪便。排便時注意一下馬桶中糞便的情況,若有油漬物浮在水面上,這就是所謂的脂肪便。有時脂肪便能沾在馬桶瓷磚的表面,不容易被水沖乾淨。雖然脂肪便的原因有許多,但它恐怕是胰臟出問題的前兆,不妨檢查肝臟和胰臟功能。
慢性胰臟炎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轉成急性胰臟炎或胰臟癌。胰臟炎急性發作時﹐在某些情況下﹐能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症候(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多重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敗血病或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症(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休克等﹐嚴重的併發症。
胰臟炎的診斷
胰臟炎發生時﹐病人血中的澱粉脢(Amylase)與脂肪脢(Lipase)等酵素增高。血液中同時增高的成份﹐還可能有﹕白血球﹑血糖﹑血脂肪等﹐但血清鈣﹑鎂﹑鉀﹑鈉等離子濃度會下降。X光﹑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造影(MRI)或腹部超音波影像﹐可看到胰臟腫大與其相關併發的跡象。澱粉脢(Amylase)的參考標準是23-85U/L﹐脂肪脢(Lipase)的參考標準是0-180U/L。
當胰臟受損傷或有病的時候﹐胰臟外分泌功能比內分泌功能﹐先表現出損傷的症狀﹐當急性胰臟炎開始的時候﹐血清澱粉脢的濃度會上升﹐而脂肪脢的濃度也會上升﹐但是損傷太廣或太重的時候﹐合成這些酵素的胰臟外分泌腺﹐都破壞掉了﹐就不會再生成酵素﹐血清中的消化脢濃度﹐反而會減低。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其他許多疾病﹐也可能會引起澱粉脢(Amylase)或脂肪脢(Lipase)等酵素的增高﹐例如十二指腸穿孔、腸阻塞、膽管疾病、糖尿病性酮酸中毒等。
逆行性膽胰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對了解胰臟炎的原因﹐有相當大的幫助。此外﹐病人尿液與糞便的檢查﹐也是對胰臟炎非常重要診斷的依據。慢性胰臟炎的診斷﹐比較困難﹐醫生要做整個胰臟功能的檢查﹐看看胰臟是否能分泌足夠的消化液。除此之外﹐要驗血﹑驗尿與驗糞便等﹐來鑒定慢性胰臟炎的存在﹐及追查慢性胰臟炎病情的變化。
胰臟炎的治療
胰臟炎主要是靠自己復原。胰臟炎的治療大多屬於輔助性質﹐譬如禁食與補充病人的體液﹐以保持血液中電解質﹑血漿與血球容積比(Hemotocrit﹐HCT)的平衡。防止胰臟繼續分泌胰液﹐而造成更進一步的自體破壞。同時要觀察病人的尿液﹑心跳﹑血壓﹑呼吸等生理現象。使用止痛藥物﹐來減輕病人的疼痛。因此﹐病人要暫時禁食數日﹐以點滴來維持病人的需要﹐直到疼痛消逝與胰臟消腫之後﹐再開始餵食低油脂的流質食物。
如果血糖過高﹐要施以胰島素的治療。針對不同的酵素量的增加﹐也可以用酵素抑制劑﹐來減輕其作用。此外﹐對細菌的感染﹐也可以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如果病人出現嚴重嘔吐的狀況﹐要插鼻管﹐來協助病人呼吸與排除污物。萬一有內出血﹑膽結石或組織壞死的情形﹐則需要動手術﹐清除結石﹑止血﹑或去除污血與壞死組織。
醫生在完成治療之後﹐要明瞭胰臟炎發生的原因﹐以便將來能徹底防止胰臟炎的復發。慢性胰臟炎的治療最主要的﹐就是要革除致病的原因。同時病人也可以減低食物中脂肪與蛋白質的攝取量﹐或服用含胰臟酵素﹐來調整胰臟的功能。有時也需要服用胰島素﹐來降低血液中的血糖。甚至為了減輕病人的疼痛與不適﹐要施行手術﹐切除腫大的胰管﹐以便利打通胰管的阻塞。患者一定要戒酒﹑控制飲食﹑多多休養﹐以免胰臟炎的惡化。
胰臟炎的預防
接受定期健康檢查。注意觀察血脂肪與血糖的濃度。如有其他相關疾病﹐如糖尿病或膽結石要及早一併治療。尤其是膽結石或膽管阻塞的患者﹐應該考慮膽管取石或開刀拿掉膽囊。保持胰管的通暢﹐可以降低胰臟炎的發生機率。
徹底戒酒戒菸。酗酒是刺激胰臟發炎的元凶﹐如果再吸煙﹐對胰臟的傷害更是有增無減了。
飲食不當是導致胰臟炎發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攝取大量脂肪﹑蛋白質﹑咖啡因與刺激性飲食。嚴禁食過量過飽。食物應以低脂肪與清淡為主。保持營養均衡。此外,要注意飲食的衛生,尤其是要避免食用,未經熱處理過的食物,例如生魚片等,免得攝入寄生蟲等。國外旅行時候,儘量不要選擇到衛生環境差的區域。
避免肥胖﹐經常攝取過多脂肪﹐能刺激腸道內膽酸(Bile acid)的分泌﹐提高膽結石的形成。脂肪能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抗性﹐使得血中三酸甘油酯增多﹐容易導致胰臟發炎。
下列是有關胰臟炎資訊的網站﹕
http://digestive.niddk.nih.gov/ddiseases/pubs/pancreatitis/
http://www.pancreasfoundation.org/learn/pancreatitis.shtml
http://www.mayoclinic.org/pancreatiti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