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的簡介
焦慮(Anxiety)是一種緊張不安的情緒。這種情緒原本是可幫助人類﹐面對困難挑戰﹐並增加應付危險的能力。然而由於現代人的壓力與日俱增﹐幾乎從出生之後﹐就不斷地面臨層出不窮的威脅與挑戰﹐再加上對失敗的恐懼﹐在潛意識中﹐昇高了對事件威脅性的等級﹐同時低估了自己處理危機的能力﹐因而現代人經常受困於恐懼的意識中。容易在心理防衛機制上﹐出現偏差或失衡。當神經系統面對外在長期的挑戰﹐容易反應過度﹐進而影響人體各器官功能的正常運作﹐導致生理或心理上﹐發生許多異常或失衡的現象。這就是精神官能症(Neurosis)。
焦慮屬於精神官能症之一﹐患者的思考與行為大致上正常﹐沒有出現妄想或幻覺的乖異舉動。因此﹐焦慮症與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最大分別﹐就是精神分裂是以思考和推理障礙為主要的導引﹐精神症狀與行為出現異常的一種疾病﹐所以又稱為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患者經常會有違背現實的想法或意念﹐溝通困難﹐以及生活功能明顯退化的情形。至於焦慮症患者與外界溝通的能力﹐沒有障礙﹐推理和判斷力無誤﹐生活功能大多能維持正常。
焦慮的起因十分複雜﹐一般患者可能同時或曾經患有某些遺傳疾病﹑情緒障礙﹑過動症﹑自閉症﹑精神衰弱﹑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老年失智等。有時焦慮的性格是後天形成的﹐和患者的童年際遇或家庭教育有密切關係。也有些患者心理與生理兩者健全﹐但有人際關係的障礙﹐甚至有人格異常(Personality Disorder)/人格障礙的傾向﹐無法成功地調適與他人的關係﹐或紓解本身精神的壓力。
人格障礙可以分為三大類:多疑或怪異;情緒性;焦慮或恐懼。多疑或怪異型包括:偏執型(Paranoid)、類分裂型(Schizoid)和分裂型(Schizotypal)人格障礙。情緒型包含:反社會型(Antisocial) 、邊緣型(Borderline)、表演型(Histrionic)和自戀型(Narcissistic)人格障礙。焦慮或恐懼型可再細分為:強迫型(Obsessive compulsive)、迴避型(Avoidant)和依賴型(Dependent)人格障礙。
壓力是由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判定﹐下視丘(Hypothamus)去執行。下視丘通過交感神經﹐刺激腎上腺髓質(Adrenal Medulla)﹐分泌腎上腺素(Epinephrine/Adrenaline)與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其功用有﹕加速心跳與呼吸﹐提高血糖與血壓﹐提昇代謝速率﹐這是身體經過神經系統快速反應﹐處置突發性威脅或短期壓力的方式。腎上腺素能藉由擴張呼吸道,推動血流到四肢,幫助增強肌肉的力量,做出超尋常的反應。腎上腺素(Epinephrine/Adrenaline)對於組織代謝(Tissue Metabolism)的影響,較新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大,可增加身體的代謝率,使肝醣轉變為葡萄糖之速率增加,因而增加整個身體的活力和機動性。但腎上腺素對肌肉血管的收縮作用,較新腎上腺素(NE)弱,因此,在促使動脈收縮血壓升高時,不如新腎上腺素(NE)。但若在非緊急的情況下,體內長期有過多的腎上腺素,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導致暈眩、易怒、失眠、焦躁不安和其他焦慮的症狀。
下視丘分泌(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通知腦下垂體(Pituitary)﹐分泌腎上腺皮促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促進腎上腺皮質(Adrenal Cortex)激素的分泌。和腎上腺髓質分泌的激素,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作用,是通過內分泌系統,影響是全身性的,而且功效比較持久。
腎上腺皮質激素有﹕醛固酮又名留鹽素(Aldosterone)與氫化可體酮/醣皮質素(Cortisol)。醛固酮能造成鈉離子的回收﹐增加血液容量與心跳功率﹐使得血壓提昇。醣皮質素能將體內儲存的肝醣或蛋白質等物質﹐快速分解﹐並轉化成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以供肌肉使用﹐這是身體經過內分泌系統﹐處理長期壓力或恐懼的反應。
氫化可體酮/醣皮質素(Cortisol)在危急的情況下,負責維持體內液體平衡和血壓,通常能影響免疫和消化的正常功能。長期皮質醇過高,會抑制免疫系統,例如發炎反應,免疫力一旦被抑制,患者容易生病。另外,使血壓升高,並導致一些生理變化,例如:生殖能力及性功能降低、消化不良、月經不順、骨質疏鬆、臉上長痘痘、肥胖等。
因此﹐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與氫化可體酮等﹐就是構成壓力荷爾蒙(Stress hormones)的主要成員。和控制腎上腺素一樣,要維持皮質醇濃度穩定,全靠適當的釋放壓力,以維持內分泌的平衡。
一般焦慮病患在對抗壓力時﹐生理經常呈現出高亢狀態﹐這種反應和憂鬱病患無法抗拒壓力﹐而傾向逃避衰竭略有不同。總之﹐長期存在的壓力﹐對兩者病情的發展﹐均有密切的關係。有關長期壓力所造成的生理影響﹐請參閱憂鬱症的簡介一文中“壓力的惡性循環”。
對恐懼或緊張過度反應的人﹐會阻礙到正常能力的發揮﹐無法維持平時做事應有的水準﹐影響人際關係﹐容易造成日常生活中的諸多不便。過度的壓力﹐會提高血液中的壓力賀爾蒙﹐如氫化可體酮/醣皮質素(Cortisol)﹐可以分解身體內的蛋白質與脂肪﹐使得血糖與膽固醇昇高﹐導致血管粥狀硬化﹐提高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此外﹐氫化可體酮濃度在血中過高﹐會影響人類的正常記憶力﹐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某些人在正式場合中演講﹐會因為緊張﹐而忘記演講稿的內容。也有人在考場中﹐頭腦一片空白﹐完全記不得考試前準備好的資料。
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又可分為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與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人體有許多反應與現象﹐是無法由意識控制的,當遇到危險時的恐懼﹐能刺激自律神經產生出自然的反應﹐如心跳、血壓、出汗等。此外﹐自律神經的作用是反射性的協調與控制生命現象中的諸多功能﹐如﹕呼吸﹑循環﹑吸收﹑消化﹑代謝﹑睡眠﹑分泌﹑排泄與生殖等。人體大部分器官受到兩種系統的制衡與支配。交感神經的作用﹕瞳孔放大﹑毛髮直豎﹑肌肉緊繃﹑支氣管鬆弛﹑增加心臟輸出血液量﹑心跳加速﹑抑制腺體分泌﹑刺激腎上腺髓質激素分泌等。副交感神經的作用﹕瞳孔縮小﹑支氣管緊縮﹑心臟收縮力小﹑心跳緩慢﹑肌肉放鬆﹑促進腺體分泌﹑腸道平滑肌收縮等。
如果身體上括約肌功能失常時﹐除了與中樞神經相關之外﹐大多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人體受括約肌控制的部位有﹕食道﹑幽門﹑賁門﹑腸道﹑膽道﹑肛門﹑膀胱﹑尿道﹑陰道﹑子宮頸等。因此﹐發現由括約肌機能退化或障礙﹐所引起的諸種毛病﹐也可以檢查一下﹐自律神經的功能是否正常。
交感神經系統能引起人激昂與興奮﹐主要是用在應付發生的緊急狀況。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剛好相反﹐是平息這種狀態﹐讓人能休息並儲備能量。壓力常常讓人付出額外的能量﹐來面對與應付出現的狀況。個體承受壓力事件後﹐知覺上自然會產生安危﹑緩急﹑輕重的判斷﹐在生理與心理上﹐出現各種不同的反應。如果是焦慮症狀的患者﹐大多對壓力的承受力差或判斷力弱﹐無法冷靜沉著﹐趨於選擇採用過於激進的反應﹐而犯下錯誤或出現偏差性的行為。由錯誤的認知或判斷﹐所做出的反應﹐通常會帶來更多的麻煩﹑挫折與壓力﹐這些心理方面的活動﹐會反射到生理上﹐導致多種疾病上身﹐如果不懂妥善處理壓力與舒緩焦慮的話﹐對自己身心的傷害﹐會像雪球一般的越滾越大。如果發現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不妨找專業人士﹐做一次心率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測試。
焦慮的情緒能促進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增加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等的大量分泌﹐很快地能引發心悸、出汗、頻尿﹑頭暈目眩﹑喘不過氣來、口乾舌燥﹑食慾不振、腹部不適﹑手腳顫抖﹑大腸激躁症等症狀。由焦慮引起的顫抖﹐通常頻率較高﹐幅度較小。但由腦部或神經受損﹐所出現的四肢顫抖﹐通常頻率較低﹐幅度較大。
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遭遇一些令人緊張的事情﹐然而,長期的焦慮﹐會令人疲於奔命﹑肌肉無力﹑痛苦難耐。嚴重時會防礙到日常基本事物操作的能力。總之﹐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相互制衡﹐一旦遭到破壞﹐會引起生理與心理的異常反應﹐能造成對身體健康莫大的傷害。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罹患癌症已有年輕化的傾向﹐因此﹐聰明的人更要懂得﹐如何自我舒壓與調劑身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腎上腺疲勞(Adrenal Fatigue)的現象﹐其成因是腎上腺長期工作過度。現代人長期在生活的壓力下﹐得不到適當的調息﹐腎上腺因工作過度而疲乏﹐醣皮質素(Cortisol)因而分泌不足﹐導致人們無法有效對抗外在的壓力﹐與處理好疼痛的管理﹐加大了各種有害刺激﹐對身體的傷害。
腎上腺功能測定標準:醣皮質素(Cortisol)在早上8點所測得的值,小於3μg/dl,同時腎上腺皮促素(ACTH)所測得的值,大於100pg/ml,就可診斷為腎上腺功能不足。
醣皮質素(Cortisol)的正常值在早上8AM~9AM:5~20 ug/dl ;在下午4PM~5PM:3~10 ug/dl。腎上腺皮促素(ACTH)的正常值:上午8時:1.1~11.0pmol/L,ACTH下午4時為上午8時的一半量。總之﹐腎上腺的分泌必需正常與有效﹐才能維持身體健康。
焦慮在心理上﹑生理上﹑思想上﹑行為上﹐都能產生對人相當大的影響。焦慮病人的行為上常出現﹕緊張恐懼﹑容易受驚嚇﹑心煩氣燥﹑缺乏耐心﹑情緒失控﹑注意力不集中﹑無法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等狀況。睡眠品質差或是長期失眠,也是焦慮病患者經常有的症狀之一,常常在睡眠中作噩夢,例如夢到被追趕、急速墜落、窒息無法呼吸等,罹患這種噩夢症的患者,雖然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比較常有,但是有廣泛性焦慮症、憂鬱症等成人患者,也容易作類似的噩夢。如果焦慮可以被自己的意志所控制﹐而且不影響日常生活的正常作息﹐這算是合理的焦慮。
如果焦慮超過自己的意志與精神﹐所能承受的範圍﹐而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時﹐就進入焦慮症的範圍中。有焦慮症的患者容易情緒失控﹐常常會被人當成是有神經質﹐或小題大做﹐自尋煩惱﹐甚至有意找碴﹐故意激怒周邊的人。
當患者的生活中﹐長期被這些異常的行為所騷擾﹐無法化解過去的驚恐﹐或遺忘耿耿于懷的不快﹐且經常無由的流露出憤怒﹑驚慌﹑猜忌﹑悔恨﹑認知偏差﹑徬徨無助等負面情緒時﹐就要接受心理或精神科醫生的檢查。如果為了掩飾症狀﹐而否定醫生的診斷﹐或自我封閉拒絕治療的話﹐只會讓病情越來越嚴重。
一旦患者的焦慮情緒﹐能激發衝動﹐同時還患有衝動控制方面的障礙﹐這些病患都是人群社會中的定時炸彈。其激烈行為經常會觸犯法律﹐而遭受懲罰。一般衝動控制差的人﹐大多與腦前葉額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受到損害有關﹐或者主導情緒產生的杏仁體(Amygdala)﹐在收到由間腦傳來的神經信號﹐過快做出反應與決定﹐導致經常無法做出正確而精準的處理。總之,杏仁核過度反應與作用;額葉皮質對於杏仁核之管制不足;海馬迴(Hippocampus)不能及時提供正確訊息等,可能都是造成恐慌症的致病原因。這些病人必需接受醫療專業人士的治療或輔助﹐不然後果會非常嚴重。
除了交感神經興奮外﹐焦慮也可能是腦部某些區域的過度反應﹐或者抑制神經傳導物質伽瑪-丁氨基酪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作用不良的結果。目前已發現焦慮與三種中樞神經內的神經傳導物質﹕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血清素(Serotonin)﹐與GABA的失衡有關。如果長期處在焦慮的情緒當中﹐除了影響患者的心理之外﹐對神經系統也會造成某種傷害。
許多研究發現,腸道與大腦之間,存在著相互溝通的管道,有彼此調控的功能,但大多數大腦不會主動傳遞指令給腸道,而是腸道先接受訊息,再傳遞給腦做出決策。因此,腸道內的細菌生態變化,能引起腸道神經的特殊反應,當過當的刺激傳遞到腦部,可導致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
將特定腸道菌種注入幼鼠消化道中,發現細菌會影響大腦的生理變化,特別對於處理壓力、焦慮、憂鬱這一區塊,以及生成加速傳遞神經訊息的髓鞘(屬於脂肪,包覆在神經突觸上),甚至會增加神經傳遞物如乙醯膽鹼、色氨酸等的分泌。
總之﹐焦慮可能與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自律神經的失調﹐大腦恐懼處理系統的故障等有關。長期壓力的累積﹐也會導致恐慌的發作。再加上患者的人格特質﹐與對事務的認知﹐都能主宰焦慮的形成與加劇。尤其是對自我要求高﹐有工作狂熱傾向﹐與神經過度敏感的人﹐最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因此﹐體質﹑壓力與性格﹐就是這三種因素﹐造就了焦慮的情緒﹐也為患者的人生﹐帶來極大的苦惱與困惑。
某些藥物也可以引發類似焦慮的症狀﹐例如Ephedrine﹐Epinephrine﹐Methylphenidate﹐甲狀腺素(Thyroid hormone)等。也有一些專家把焦慮與一些慢性疾病相聯﹐如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高血壓﹑睡眠障礙等。患者常會對某些細微的生理或情緒變化﹐產生異常的反應﹐引起焦慮或恐慌的後續發作﹐這些症狀的顯現﹐可能與患者腦中﹐處理某些生理訊號反應中樞的過度敏感﹐或容易興奮有關。
研究發現﹐在四十至六十歲的男性中﹐對焦慮與憤怒的情緒﹐表現出強烈反應的人﹐其患有高血壓的比例非常高。相對的﹐血壓正常的人﹐多數反應比較溫和與理智。此外心臟病發作與焦慮﹐似乎有相當的關聯。恐懼與焦慮通常能引起心律不整﹐甚至心臟痲痺。如果長期生活在緊張與焦慮的環境中﹐能影響神經內分泌的正常功能﹐大多會讓男性更年期(Andropause)提早來臨。
男性中年時期大多仍在職場上拼搏﹐承受巨大工作壓力﹐壓力荷爾蒙即氫化可體酮(Cortisol)等與抗壓力荷爾蒙即脫氫異雄固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等長期的不平衡﹐會讓男性更年期(Andropause)提早出現。一般年輕健康的身體﹐通常在血液中﹐持續保有高濃度的抗壓荷爾蒙(DHEA)﹐及低濃度的腎上腺皮質素(Cortisol)。相反的,當壓力大或老化時(DHEA)/(Cortisol)比值﹐會傾向下降,因此﹐這兩項檢驗的結果﹐可以大致看出人體抗壓的能力或者承受壓力的情況。
DHEA是一種人體內會自然生成膽固醇類激素的先驅物﹐分泌自腎上腺﹐它是掌握人體新陳代謝最重要荷爾蒙的分泌﹐譬如包括性荷爾蒙的分泌等。詳情請參閱抗氧化劑一文。
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荷爾蒙(尤其是雄性激素,Androgen)的分泌量也逐漸降低,生理和心理出現相對的變化,產生了與女性更年期類似的不適症狀。在諸多症狀中焦慮的傾向﹐也會越來越明顯。
焦慮症包括﹕驚慌症(Panic disorder),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以及恐懼症 (Phobic disorders)等。焦慮除了擾亂人的平常生活之外﹐還能導致憂鬱症(Depression)。患有中度以上程度焦慮症的人士,應該考慮接受藥物和心理治療。
如何區分憂鬱症與焦慮症?憂鬱症的症狀主要有﹕悲觀﹑自責﹑自貶﹑缺乏自信﹑消極自殺等企圖﹐比較多見﹐泌尿生殖系統及消化系統的症狀尤為突出﹐如尿頻﹑缺乏性趣﹑消化不良﹑便祕及腹脹等。加上自律神經失調﹐容易導致睡眠障礙(早醒)﹑食慾不振﹑疲倦無力等。
焦慮症的症狀主要有﹕緊張不安﹑過度恐慌﹑情緒不穩等。症狀大多屬於心血管系統或呼吸系統的異常﹐如情緒激動﹑心悸﹑昏暈﹑胸悶﹑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缺乏耐性﹑嚴重失眠等。患者大多表現出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的現象。
除了症狀上的差異之外﹐如果由神經生化分析的角度來看﹐憂鬱症患者是腦中血清素(Serotonin)、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與多巴胺(Dopamine)等﹐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足的緣故。
焦慮症則是血清素的分泌或代謝失常﹐正腎上腺素功能系統亢進﹐但伽瑪-丁氨基酪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功能不足等的緣故。GABA是抑制神經興奮的一種物質。在某些情況下﹐多巴胺的分泌或代謝失常﹐有時也會影響焦慮症患者的症狀與日後發展。
如果有疑惑的話﹐不妨自我測試一下﹕
https://www.jktree.com/disease/article/1784.html
焦慮症的危險族群
環境壓力和人格特質﹐是焦慮症的危險因素。環境壓力來自工作或經濟(換職、失業、退休﹑同僚關係)﹐健康問題(生病、衰老)﹐分離(親友過世、失戀、離婚)﹐家庭問題(夫妻感情﹑子女教育﹑父母供養﹑親友來往)等。在人格特質的部分﹐通常是要求完美﹐快節奏﹐不善於表達情感或讚賞。除此之外﹐家庭與遺傳也與焦慮症有關。
在青少年期本身健康狀態不佳者﹐或從小目睹生重病的親人﹐成年期會有較高的疑心症(Hypochondria)或焦慮症傾向。幼年身體不好﹐對父母依賴重﹐獲得父母的關懷與呵護有加﹐因此缺少個人單獨應付困難與挑戰的機會。同時由於缺乏參與運動與競爭的機會﹐對接受與處理挫敗考驗的經驗不足﹐容易畏縮不前﹐不善於控制和轉換自己的情緒﹐更不會把緊張與壓力﹐化解成獲取成功與勝利的正面力量。
年幼時期對於某些創傷﹐具有持久和深切的恐懼回憶。例如遭受過車禍﹑性虐待﹑或曾經目睹暴力事件﹑親人病痛與死亡等﹐都可能經常被從前受創的經驗所困擾。每當回憶到創傷事件時﹐常常會令當事人心煩氣躁或焦慮不安。
焦慮症可能與重大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如氣喘、高血壓、心律不整、消化性潰瘍、肺栓塞﹑自律神經失調(Autonomic instability)等。並能增加心臟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致死率。此外﹐焦慮也與酒精濫用、鎮靜劑濫用相關。
焦慮症的一般症狀
焦慮症生理方面的症狀有﹕頭暈﹑想吐﹑虛弱﹑發冷﹑發抖﹑虛脫﹑口乾﹑出汗﹑胸悶﹑心悸﹑心跳加速﹑呼吸困難﹑肌肉緊張﹑失眠﹑血壓上昇﹑腸胃不適、腹瀉等。心理方面會出現﹕思維不清﹑週圍失真﹑記憶與抽象思考能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多疑善變﹑警覺性過低或過高。情緒方面常有﹕恐懼﹑緊張﹑缺乏耐心﹑情緒失控﹑憤怒﹑憂慮﹑悲傷﹑內疚﹑惶恐等。行為上會有﹕急躁﹑厭煩﹑退縮﹑孤立﹑坐立不安﹑猶豫不決﹑反反覆覆﹑甚至出言不遜﹑無法靜止休息﹑厭食或暴飲暴食等。
一旦上述的情況無法自行排解﹐甚至有失去控制的情形﹐就要尋求專家的協助。如果進入深度的焦慮﹐而且拒絕接受治療或援助時﹐病患會出現嚴重的無助感﹐甚至有自裁或暴力的傾向。
下列是特殊焦慮症的症狀﹕
- 驚慌症
驚慌症來襲之前毫無徵兆﹐發作之際會出現驚恐﹐與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潛意識中累積的壓力﹐有時會在某些外在的刺激下﹐激發患者恐怖的記憶﹐導致大腦的杏仁核體﹐釋放出過量的神經傳導物質﹐引起某些激素的異常分泌﹐造成自律神經短期內失控的現象。
因為症狀與心臟病發作十分類似﹐有呼吸困難﹑透不過氣來﹑心臟碰碰亂跳﹑心跳加劇﹑出冷汗﹑發抖﹑喉嚨有梗塞或胸口有窒息的感覺。此外﹐伴隨出現可能的症狀還包括﹕失真感﹑麻刺感﹑冷/熱潮﹑昏倒﹑頭痛﹑頭暈﹑虛脫﹑意識到頻鄰死去或快要發瘋的恐懼﹐甚至有完全失去控制自我的感覺。上述諸種症狀通常會持續五到十分鐘左右﹐但是在發作二十至三十分鐘之內﹐症狀會逐漸消失。最常見的例子是發生在重要事故﹐如考試或口試之前﹐或身心受創之後。患者大多屬於容易神經緊張﹐對自我要求高﹐性子急的人。一般驚慌症發作之前﹐大多沒有什么徵兆。通常患者突然進入封閉的場所內﹐例如開車進入隧道中﹐能誘使驚慌症的發作。
研究發現:驚慌症與家族遺傳有明顯的關聯,父母若有驚慌症,其子女罹患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4~8倍,而女性罹患率,大約是男性的2倍。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驚慌症的患者幾乎有一半以上﹐同時患有不同程度的憂鬱症﹐少數患者甚至有酗酒或吸毒的習慣。
- 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的特徵﹐是會重複出現﹐並且有持續性的過度緊張與憂慮﹐疑神疑鬼地擔心莫名的事物﹐且沒有一定的對象﹐缺乏特定的理由。患者似乎永遠感覺有做不完的事情﹐精神緊張無法放鬆。會對日常的一些瑣碎事件感到煩悶﹐例如工作壓力﹑經濟壓力﹑身體健康﹑人際關係等。煩悶的事件﹐可以由一件瑣碎小事﹐到另外一件﹐緊張的程度﹐可由擔心到非常憂慮。經常有全身不適與情緒失控的情形發生﹐嚴重影響到工作情緒﹑認知判斷﹑記憶力/專注力/學習力等衰退﹑自信心喪失﹑人際關係變差﹐甚至與自己家人都無法相處。女性的患者比男性多﹐尤其是成為職業婦女之後﹐擔心的事情比單身時多出很多﹐很容易一天到晚﹐擔心家裡的大小事情。坐立難安,急性子,缺乏耐心,經常把自己搞到精疲力竭。稍微的一點不順應﹐就很有可能爆發不必要的口角與衝突。
總之﹐廣泛性焦慮症大多是大腦中掌控焦慮的中樞出了毛病﹐無法適度的調整自己的情緒﹐經常出現情緒的過度反應﹐使得緊張與焦慮情緒得不到舒解﹐長期的壓力容易造成患者習慣性的頭痛﹑頭暈﹑口乾﹑失眠﹑容易作噩夢﹑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與肌肉緊繃等。病況嚴重時﹐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患者有頻尿﹑心悸﹑腹脹﹑消化不良與習慣性的疲勞等不適的症狀。有時廣泛性焦慮症與初期的憂鬱症並不易區別﹐而且兩者常常互為因果。因此﹐患者可能會在長期巨大的壓力之下﹐逐漸選用規避退縮的消極策略﹐最終轉變成續發性的憂鬱症。
- 強迫症
強迫症的特徵是重複地做一些沒有意義﹑沒有必要﹑甚至愚蠢的事﹐不僅影響日常生活﹐而且容易破壞人際關係。典型的範例﹐有恐懼細菌感染﹐而消毒所有可能接觸的物品之有潔癖的人﹐恐懼犯錯而有自裁傾向的人﹐甚至自我要求特別高﹐不斷地需要別人肯定﹐才能安心的人﹐或對某些人或事物有特殊敵意﹐甚至對某些感官刺激或異常行為﹐有特殊的嗜好等。
目前研究發現﹐強迫、焦慮和壓抑的生理機制﹐來自“皮質(Cortex)->紋狀體(Corpus striatum)->丘腦(Thalamus)->皮質(Cortex)”的迴路﹐出現信息傳導障礙﹐這種無法自動成功回饋抑制的情形﹐可能是強迫症的病理原因。當患者重複做一些舉動時﹐無法滿意而中止﹐因而一面倒的去做某些事情﹐甚至強逼周圍的人﹐也要做這些事情。
強迫行為出自固守的特定規則﹐而自己以為是在做某些有意義或不自主的重複行為﹐例如不停止地要求子女﹑購物狂﹑暴食與厭食症﹑不自覺的眨眼或嘴角/肩膀抽動(Tic)等。有時強迫症是由於患有先天性的遺傳疾病﹐例如妥瑞症(Tourette's Syndrome)﹐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與血清素有過度反應或代謝反常的現象。另外﹐如強迫性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這可能是後天形成的一種強迫症。
- 創傷後壓力症
創傷後壓力症患者﹐通常是因為有過十分恐懼與暴力的經歷﹐在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所造成心理上﹐無法化解的壓力。其特徵有作噩夢與回憶恐怖情景的習慣﹐或者突然被外界形像或聲音刺激﹐再度聯想起相同事件的發生﹐而引起全身的特殊反應。患者有逃避類似的環境與感受的傾向。拒絕回憶當時事件發生的細節與情形。有殊離感而無法產生出親密的感覺。經常有無助﹑害怕與逃避的傾向﹐意志消沉﹐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且有罪惡感。經常失眠﹐有嚴重的倦怠感。煩躁易怒﹐社交技巧拙劣。精神不集中﹐容易對驚恐有過度的反應等。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病患﹐通常體內下視丘(Hypothalamus)->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腎上腺(Adrenal gland)的內分泌控制系統出現異常。血中的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及尿中的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濃度﹐要比一般人高﹐而這兩種物質﹐是在遭逢壓力時﹐大腦自然釋放出的內分泌激素。另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病患﹐其血中腦內啡(Endorphin)濃度﹐比一般人要低。腦內啡算是人體的天然嗎啡﹐可以止痛﹐並讓人產生快樂及愉悅的感覺。
目前研究發現兩種大麻(Marijuana)的藥用成份: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和大麻二醇(Cannabidiol﹐CBD)﹐測試它們在不同比例之下﹐對治療PTDS患者所產生的藥效﹐十分令人驚奇。因此美國藥物管理局(Drug Enforcement Agency﹐DEA)﹐已經准許將藥用大麻﹐列入為處方藥物,用以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 恐懼症
恐懼症是對某種對象產生持續非理性的恐懼。例如害怕黑暗﹑打針﹑見血﹑牙醫﹑登高﹑游泳﹑動物﹑封閉場所等﹐很多是迷走神經過度反射(Vasovagal reflex)造成的。通常只有在危害正常生活﹐與工作需要時﹐才要接受治療。此外有對社交的恐懼症﹐即在公共場合會出現頭暈﹑想吐﹑臉紅、心跳加快,甚至發愣、語無倫次﹐心跳加速﹑全身發抖或發冷的現象等。
在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Vasovagal Syncope)發生之前,患者通常是經過誘發因子的引導,例如身體嚴重疼痛或創傷,情緒激動,解尿中或解尿後,受到驚嚇等,迷走神經在刺激之下,導致副交感神經的過度興奮,引起心跳變慢、血管放鬆、血壓降低,進而讓腦部的血液供應不足,患者開始頭暈、冒冷汗、臉色發白、視力模糊,接著眼前一黑,失去意識。常見的誘發因子包括:突發性的疼痛,例如突然肚子痛、焦慮或恐慌的發作、見到血、用力大小便時、劇烈咳嗽、站立太久、脫水等。
焦慮症的一般治療
焦慮症的治療不一定需要服藥。使用抗焦慮症的藥物﹐得依據焦慮症症狀的輕重﹐病人的特質與其能忍受症狀的程度﹐來做決定。一般治療焦慮症﹐可通過教育方式﹐讓病人了解病症的起因﹐或者通過心理分析師的協助﹐來進行心理治療﹐協助患者明瞭情緒﹐和所憂慮的事情之間的關係,並尋求對策,消除原先有的心理障礙。
學習漸進式的肌肉放鬆術﹑生物回饋(Biofeedback)﹑瑜珈﹑自我催眠﹑或冥想等﹐都可以減輕因焦慮情緒﹐帶來的痛苦。尤其是患者在專家催眠言語的暗示下﹐很容易進入肉體與精神深度放鬆的狀態﹐擺脫平常情緒上的壓力﹐改變心情﹐讓大腦獲得充份的休息﹐並增強自信心﹐選擇正面思考的方式﹐在恢復自主神經的平衡功能之後﹐患者便可不再受焦慮情緒的困擾。
此外﹐改變患者對引起焦慮的事物﹐所產生的反應,讓患者能客觀對抗﹐並合理化自己的恐懼。降低對人或事務的期待﹐學習與失敗/挫折/恐懼等負面情緒和平相處。
這些方式主要是訓練患者﹐發展出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用來鍛煉並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同時可以藉著睡眠﹑運動﹑與避免飲用酒精與咖啡精飲料﹐來降低焦慮症的症狀。
要多多參加焦慮病友的聚會或經常聯繫﹐互相交換心得﹐分享病痛經驗﹐彼此鼓勵支持﹐共同掃除焦慮的陰霾。
如果患者常常會因焦慮的情緒﹐而改變其行為模式﹐或出現危害社會的衝動﹐甚至有自裁或傷害他人的傾向時﹐一定要接受專業醫師的徹底檢查與治療﹐千萬不可輕忽或逃避。
如果患者發現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不妨考慮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Correlative Neuromodulation Therapy﹐CNT)﹐這是藉著外在物理的方式﹐對人體某些部位的外圍神經﹐加以刺激﹐以期調控在特定器官上﹐作用失當的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基本上CNT是利用﹐對不同部位的神經刺激﹐來調控某些神經(如自律神經)的功能﹐並協助恢復神經的正常功效﹐以期達到根本治療各種神經失調的疾病。這是一種非侵入性﹑安全﹑與無明顯副作用的治療方式。
焦慮症的藥物治療
抗焦慮症藥物的功能﹐大多是用來平衡人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大腦中有許多能與抗焦慮藥物結合的接受器﹐然而容易焦慮的人﹐其體內經常會產生干擾這些接受器功能的物質。當抗焦慮藥物能適時與接受器結合的話﹐就可以避免這些干擾物質﹐影響大腦的正常生理功能。
-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不僅可治療憂鬱症﹐同時也可以減輕焦慮症狀。血清素功能不足﹐分泌量不夠﹐或作用不良會造成憂鬱症。抗憂鬱劑是藉由刺激或增加血清素活性﹐來治療憂鬱症,但混合兩種或多種抗憂鬱劑,卻可能導致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選擇性的抑制血清素被再吸收的藥物,可使得神經元突觸區的血清素濃度升高,因此藥物具有高度選擇性,而且又不影響﹐其他神經物質的傳導,所以副作用自然較其他抗憂鬱劑來得少。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藥物為百憂解(Prozac)。百憂解主成份Fluoxetine,是一種藉由剌激單一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並抑制其再吸收,來改善心理狀況的藥物,因而產生抗憂鬱與焦慮作用。服用百憂解必須留意,最好清晨服用,因為晚上服用﹐容易造成失眠。
此外,若同時服用其他與神經有關的藥物、荷爾蒙製劑、或是精神科藥物(如抗癲癇藥),可能會產生多種藥物交互作用。另外應避免飲酒及與葡萄柚汁一同服用。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有﹕噁心、腹瀉、影響血糖等,有些人會有肌肉無法控制或昏眩情形,服藥後避免從事駕駛或操作機械。
- GABA-benzodiazepine
主要是抑制中樞神經的傳導物質﹐增加腦中GABA物質的抑制效應﹐以達到抗焦慮﹑抗發作﹑抗痙攣﹑鬆弛肌肉﹑鎮靜﹑安眠等效果。同時減少心臟收縮﹑協助血管放鬆﹑增加血流灌注量。副作用大致輕微﹐包括影響判斷力﹑呼吸減慢﹑頭暈﹑舉止笨拙。最嚴重的副作用﹐是使用的份量會一直上昇﹐到最後需要用其他藥物來取代。
- 雙重再回收抑制劑 (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
是用于治療憂鬱症﹐但對緩和焦慮症狀﹐也有其功效。它能抑制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被突觸前細胞(Presynaptic cell)的回收機制。如果和治療偏頭痛的藥物(Triptans)一起服用﹐可能發生血清素症候群而危及生命。
- 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
憂鬱症的生物病因與神經化學物質﹐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不足有關。患者會出現情緒沮喪、負面思考、體力不濟、睡眠及胃口異常等症狀。早期抗高血壓藥蛇根鹼(Reserpine)因為會耗損腦中上述的三種物質,因而被發現﹐可導致高血壓患者的憂鬱症。傳統的三環抗鬱藥物﹐是透過控制此三種物質的再回收,增加神經間隙中﹐此三種物質的濃度,而達到療效。傳統使用的三環類抗憂鬱劑(TCA),雖對憂鬱症頗具療效。但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相接近,常因使用不慎而造成中毒,甚至喪命,加上還有嗜睡、肌肉不自主顫動等多項副作用。服用時應特別注意。
- Tetracyclic
其作用與三環類抗憂鬱劑TCA相似﹐有鎮靜效果﹐尤其適合睡前使用。副作用有﹕昏厥﹑口乾﹑頭暈﹑便秘﹑胃口大增﹑體重增加等。
- Buspirine
是一種新出的抗焦慮的藥物﹐其作用與GABA-benzodiazepine相似﹐但副作用較小﹐是取代GABA-benzodiazepine最理想的藥物。
此外﹐有些醫生也會使用降血壓藥物---乙型交感神經抑制劑(Sympatholytic drugs)﹐如(Propranolol/Inderal)等﹐來抑制交感神經﹐減緩心跳﹐降低焦慮的症狀。
如果不排斥另類醫學﹐也可以嘗試卡瓦根Kava。是一種天然消除壓力與焦慮的食物。但FDA曾經提出﹐會對肝臟造成傷害的警告。
焦慮症的預防
飲食的控制、適度的運動、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及規律的生活﹐是預防焦慮症的上上策。多攝取維他命B族與C﹐因為維他命B族是天然的鎮靜劑。攝食維生素B時﹐應以整個B群為對象,因為B族維他命會把其他成員﹐當作催化劑及輔助劑﹐來相互使用﹐而且彼此之間﹐存在有某種比例的平衡。在腎上腺分泌腎皮質荷爾蒙中﹐需要消耗許多維他命B/C,因此,補充維他命B/C,能抵抗外來的壓力。
研究發現高脂肪的飲食﹐可能與行動和學習障礙有關係。飲食中過多的脂肪﹐可能會改變腦袋內某些化學物質的新陳代謝﹐例如掌控情緒的多巴胺﹐造成患者行為上的改變。因此﹐飲食的選擇和多樣化﹐在預防焦慮症上非常重要。
氫化可體酮(Cortisol)與脫氫異雄固酮(DHEA)分泌量的改變,代表腎上腺功能有重要改變。氫化可體酮(壓力荷爾蒙)濃度高﹐代表身體處在壓力狀態。脫氫異雄固酮濃度高﹐代表身體處在安逸或非壓力狀態。
儘量攝取能補充血清素合成所需的食物﹐深海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這種食物有類似常用抗憂鬱藥的作用,能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有關油類選擇的詳情﹐請參閱"飲食與健康"一文。總之﹐在飲食方面﹐應該多多攝取全穀類食物﹑深海魚類﹑新鮮蔬果,補充鈣﹑鎂﹑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等。
除此之外﹐香蕉含有生物鹼(Alkaloid),可以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維他命B6的來源,這些都可以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運動尤其對焦慮症的治療﹐有明顯的功效﹐很多患者在長期規律的運動後﹐症狀有顯著的降低。心情好壞影響到人的內分泌﹐心情愉快才能讓人有充份的力量﹐來對付外界挑戰。規律的生活能讓自己保持情緒穩定﹐失眠與生活節奏混亂﹐能加重對焦慮﹐所引起的反應。
二甲氨基乙醇(Dimethylaminoethanol﹐DMAE)是膽鹼(Choline)與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合成過程中的中間物質﹐它能穿過腦血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進入人腦﹐是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先驅物。DMAE能促進脂肪代謝﹐有提高肝臟與鎮定神經的功能。是一種天然細胞膜抗氧化劑﹐能保護淋巴細胞膜的完整﹐可維持皮膚健康﹐增強體力與腦力﹐幫助睡眠﹐增強記憶力﹐提高心情愉快。DMAE的主要來源﹐是魚肉如沙丁魚等。
不妨常常飲用GABA茶(GABA tea),因其含有伽瑪-丁氨基酪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有助於治療失眠,促進腦部活化,紓解身心壓力,刺激人體分泌生長激素,以預防慢性病,降血壓,維持中樞神經傳導順暢等,對和緩情緒,改善精神焦慮,有很大的幫助。
猶豫不決是導致擔憂與焦慮的最大因素,因為它們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狀態。對付猶豫不決的方法﹐就是做決定。一旦決定了,自然會讓自己集中精神﹐應付下一步要做什麼﹐如此就可減輕猶豫不決形成的壓力。將注意力導向新的方向或者新的事物﹐暫時拋開讓自己困擾的焦慮事件。一旦出現新的進展﹐再重新回頭評估局面﹐並做新的決定。儘量避免同時處理超過一種以上的事務,這樣可以降低錯誤的發生,緩慢複雜多元壓力的產生。
追究焦慮的起因﹐以客觀的方式﹐來分析焦慮的原因﹐儘量與他人交換意見﹐明瞭自己能力的極限﹐很多時候是自己把事情的後果﹐估計的太過嚴重﹐而忽略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經驗中可知﹐第一次下池游泳之前﹐總有一些恐懼﹐一旦進入池中﹐恐懼感就會逐漸平息消失。因此多讓自己接受挑戰與學習新的技能﹐能轉變恐懼的負面感覺﹐成為正面的成就感。要了解恐懼是一種正常的反應﹐自己所恐懼會發生的事情﹐其實並不是真實的﹐譬如心臟病要發作﹑不能呼吸要死掉﹑自己快要發瘋等。如果能了解這些﹐僅僅是一些假象﹐就逐漸能成功地走出﹐這片由焦慮帶來的陰霾。
保持自我肯定的態度也非常重要,不要隨便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別人身上,也別把他人的情緒不佳或反常行為,與自己扯上關係,有時過度反省自己的行為與舉止,或者太重視別人的批評等,都是精神壓力和焦慮的來源。多多珍惜自己,安排自己喜歡的生活,讓自己快活,才是真正減低焦慮的方法。
調和呼吸能緩和突然其來的焦慮或恐懼。通常人在焦慮或恐懼時﹐呼吸變得短淺快速。由於氧氣不足﹐能造成腦與心臟的特殊反應。因此調和呼吸的速度﹐可以來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按摩是讓身體放鬆非常有效的方式。經常按摩能增加人體血液循環﹐舒解疼痛﹐增加免疫細胞的數目。按摩可以使人心情放鬆﹐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例如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的過度分泌﹐能抑制免疫功能。此外﹐按摩能增加干擾素分泌﹐增強人體免疫機能。
多多幫助與關心別人。有很多時候在凝聽別人的述說時﹐能看見自己的光景。這是最佳練習客觀思考分析事物的機會﹐同時也能暫時中止與舒解自己的焦慮與心裡壓力。多多肯定自己也肯定別人﹐儘量用正面方式來思考問題﹐相信只要能身體健康無病痛﹐就應該快樂的簡單道理。根據研究﹐催產素(Oxytocin),俗稱為擁抱激素,是腦下垂體後葉分泌的一種荷爾蒙。它除了有抗利尿與降低血壓的功能之外﹐能影響人類的情緒。催產素可以讓人變得慷慨大方﹐擺脫羞怯﹐增加自信﹐緩解焦慮﹐同時可以減輕恐懼帶來的壓力,容易取得對方信任﹐並建立親密關係。因此﹐催產素已經運用在改良或治療某些焦慮病人的身上。但有部份研究人士﹐持相反的態度﹐認為催產素﹐也會加深不好記憶的強度﹐使得盤踞在心頭陰影﹐久久揮之不去﹐容易提昇恐懼與焦慮的情緒。
如果焦慮的患者同時也有腸道方面的問題,不妨請胃腸科醫生徹底檢查一下,改變飲食內容,服用益生菌,來改善胃腸生理。或許所有問題與困擾真正的根源,是來自腸道中細菌族群生態不良的結構。
下列是有關焦慮資訊的網站﹕
http://www.anxiety.org/
http://www.adaa.org/
http://www.medicinenet.com/anxiety/article.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