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老年骨質疏鬆症的簡介(Osteoporosis)


老年骨質疏鬆症的簡介



現代人重視下一代的飲食與營養﹐當子女長大後離開身邊﹐往往忽視自己的飲食與營養。加上身體老化器官功能衰退﹐在不知不覺中罹患老年骨質疏鬆症。在意外不幸發生時﹐通常會造成肢體殘廢或者行動不便。


一般人以為骨骼像水泥一樣的穩定﹐其實骨骼與其他的活細胞組織相同﹐在不知不覺當中﹐自動更換。舊的骨骼不斷地分解﹐新的骨骼不斷地形成﹐這個過程叫做骨骼重塑(Bone Remodeling)。因此﹐骨骼是處於不停在變更的狀態。人體骨骼密度最高的時刻﹐大約在年齡三十歲左右。過了中年之後﹐骨質疏鬆就逐漸開始。年齡越大﹐情形也越嚴重。硬骨層變薄﹐骨骼支撐力減弱。在撞擊中﹐容易出現骨折。除此之外﹐骨質疏鬆也會影響到老年關節的功能﹐譬如能加速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的發生和形成。有關骨關節炎的資訊﹐請參閱骨關節炎的簡介:

http://jiajiahealth.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html


骨骼主要是鈣與磷的化合物﹐這兩種元素的生化作用﹐是由三種物質控制著﹕甲狀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鈣素(Calcitonin)﹑和一種由維他命D的衍生物﹕鈣化三醇(Calcitriol),又稱活性維他命D,俗稱維他命D3。


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維持血液中鈣離子的濃度﹐當血中鈣質濃度降低時﹐副甲狀腺激素能增進人體對食物中鈣的吸收﹐並將鈣質由骨骼中釋出﹐減少腎臟將鈣排出體外﹐以提高血液中鈣離子的濃度。當副甲狀腺亢進時﹐會造成骨骼內的鈣質大量流失﹐加速骨質疏鬆。此外﹐副甲狀腺亢進能增加尿鈣﹐導致腎結石﹐或磷酸鈣在腎臟內的沈積。副甲狀腺激素的標準範圍﹕10~55pg/ml。


鈣素是由甲狀腺(Thyroid gland)分泌﹐其主要的作用是藉由延緩分解骨骼中的質﹐來降低血液中鈣離子的濃度。其他能影響骨骼代謝的激素還有雌激素﹑雄激素﹑生長激素等。抑鈣素(Calcitonin)的標準範圍﹕5~950 pg/ml。


維他命D的衍生物能增進血液中鈣質的吸收及促進骨骼中鈣質的形成﹐減少鈣質流失。一般人工合成的維他命D﹐是屬於麥角固醇(Ergosterol)的形式﹐經過紫外線照射後﹐皮膚才能將麥角固醇活化成D2(鈣化麥角固醇)形式﹐再經過肝臟與腎臟的酵素作用﹐將D2轉變成D3(鈣化膽固醇/Cholecalciferol﹑鈣化三醇等)的形式﹐以發揮其對鈣質吸收的作用。因此適度的陽光照射﹐可以增加鈣質的吸收。然而老年人腎臟與肝臟功能的衰退﹐會逐漸影響人體對鈣質的吸收﹐這是老化必然的現象﹐無法避免造成骨質逐漸疏鬆。維他命D的標準範圍﹕25~80pg/ml。

除了鈣與磷之外﹐鉀與鎂也是骨骼形成的重要元素。鉀的存在﹐可以調整人體血液與體液的酸鹼度﹐創造有利於造骨的環境。鎂能維持與延長鈣在人體內的代謝﹐能提高鈣在體內的功效。此外﹐鎂的存在﹐可以提高身體對鈣的吸收﹐同時能鞏固骨質﹐加強骨骼的抗壓力﹐降低骨折的機率。總之﹐鈣﹑鎂﹑鍶(Strontium﹐Sr)﹑維他命D3與維他命K﹐這五種是保持骨骼健壯的必要物質。如果想了解多一點,請參考維他命的簡介和礦物質的簡介二文。



人體骨骼是不停地在變化﹐運動能刺激骨骼的代謝作用﹐減緩鈣質流失。骨骼的骨質是由造骨細胞(Osteoblasts)與蝕骨細胞(Osteoclasts)之間的動態平衡來維持的。在四十歲以前造骨細胞的活性較蝕骨細胞高,所以骨質持續增加。四十歲以後﹐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血中雌激素急速下降﹐造成蝕骨細胞活性增加而使骨質大量急速流失。有關老化的種種﹐請參考老化的探討一文:
http://jiajiahealth.blogspot.com/2009/02/aging.html


老年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是一種骨骼的疾病。經過長期鈣質流失會使骨骼便的脆弱﹐最終無法承受重量而導致骨折。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是骨。因為跌倒時經常是屁股先著地。如果是手臂的話﹐通常是腕骨。如果是後背的話﹐通常是脊椎骨。骨質疏鬆也是老年時身高會縮短的原因。嚴重時能造成駝背。據統計全美每年大約有三十萬骨骨折病患﹐七十萬脊椎骨骨折病患﹐二十五萬腕骨骨折病患以及三十萬其他骨折病患。

除了骨質疏鬆之外,肌少症(Sarcopenia)也是造成老人摔跤的原因,肌少症導致肌肉量減少,肌肉力道下降,肌肉功能退化。強壯的肌肉可以幫助支撐骨骼和關節活動,增加身體平衡能力,避免摔跤,降低發生意外的機率。肌少症的診斷,在肌力、肌肉質量、體能表現等指標,分別有對應的診斷標準。


接受髖骨關節取代或脊椎骨手術的人﹐術後需要復健﹐過程多少會有一些不適的情形。萬一手術不理想時﹐病人還要動更多的手術﹐來矯正發生的問題經常臥床休養﹐容易增加老年人血栓形成與尿道感染等的機會。因此﹐在動髖骨關節取代或脊椎骨手術之前﹐需要仔細考慮自己的年齡與身體狀況﹐準備好可能面臨的後遺症。


骨質疏鬆症是經年累月的結果。平常無法察覺其變化﹐很像樑柱被白蟻蛀空。只有發生意外的時候才知道。如果發現罹患骨質疏鬆症時﹐要接受治療﹐以阻止骨質疏鬆的繼續惡化。據統計顯示有兩千八百萬左右的人罹患骨質疏鬆症﹐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婦女。然而女性更年期更是造成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因素。一般婦女在更年期後十年之間﹐會損失大約百分之二十骨質。



老年骨質疏鬆症的危險族群



  • 營養失衡

鈣質與維他命D﹑B﹑B12﹑K等缺乏﹐或吸收不良會引起骨質疏鬆症。所以飲食不均衡﹐腸胃道有疾病的人﹐均應補充足夠的鈣質與維他命。如果飲食中經常含有高磷酸鹽,雖然沒有毒,但是攝取過量,會影響鈣離子吸收,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磷酸鹽出現在人工處理過的食品中,當成防腐劑使用,例如麵包﹑泡麵﹑香腸、熱狗、貢丸、牛奶、起司等乳製品中,都含有大量磷酸鹽。目前有許多海鮮食品為了防腐和保鮮,也加入浸泡磷酸鹽的處理,因此要特別留意。


  • 體質差異

婦女停經過早﹐家族史上患有老年骨質疏鬆症者的病歷。更年期婦女可能因缺乏雌激素﹐無法抑制體內蝕骨細胞(Osteoclasts)的活性﹐而導致骨鬆風險上升。


  • 其他疾病

例如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parathyroidism)﹑甲狀腺機能不足(Hypothyroidism)﹑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類風濕關節炎﹑麩質過敏症/乳糜瀉﹑卵巢切除﹑腎臟病﹑腎結石﹑肝臟病及飲食失調等﹐都能影響身體中鈣的代謝。當甲狀腺機能亢進時﹐甲狀腺激素會分泌過多﹐為了提高血液中鈣離子的濃度﹐會造成骨質中鈣離子的釋出。


甲狀腺機能不足﹐則無法分泌足量的鈣素。抑鈣素的功用是降低血液中鈣離子的濃度﹐可減慢骨質中鈣離子的釋出﹐一旦分泌不足﹐會加速骨質中鈣離子的流失。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增進骨質再造(Remodeling)的速度﹐促使骨質密度減低。


  • 生活習慣

例如缺乏運動﹑攝取大量高級蛋白﹑高鹽食物﹑酗酒﹑抽煙﹑喝太多咖啡﹐都能阻礙身體對鈣質的吸收或加速鈣質的流失﹐因此造成骨質疏鬆症。


  • 使用藥物

譬如長期服用抗痙攣﹑抗凝血﹑利尿劑﹑類固醇或接受化療等﹐都會影響鈣在人體中的代謝作用。


  • 體重不足與體型過小的人

原因是骨骼先天性過薄過小﹐缺少足夠的鈣質應付晚年的骨質流失。


  • 晒太陽不足的人

太陽能將皮膚中的維他命D活化﹐增強身體吸收鈣質。



老年骨質疏鬆症的診斷



老年骨質疏鬆症的症狀雖然不明顯﹐但還是有一些症候﹐譬如向前彎腰的姿勢會讓自己痛苦不堪﹐就是骨質疏鬆症的先兆。起床時背部﹑腰部感覺疼痛﹐一翻身就痛﹐嚴重駝背﹐體形縮小改變等。


目前骨質密度檢查(Bone densitometry)可以清晰分辨出骨質流失情形。其他還有﹕超音波﹑X光檢查﹑定量式電腦斷層掃描﹑雙能量X光收測定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等。使用雙能量X光收測定儀能得出兩種分數﹕T分數與Z分數。T分數是拿測試者的骨質密度與二十五到三十歲人的骨質密度相比。Z分數是拿測試者的骨質密度與相同年齡的骨質密度相比。


零代表相同﹐正數代表骨質密度超過標準﹐負數代表骨質密度低標準。如果骨質密度在-1.0-2.5之間﹐就有骨質流失的現象﹐一旦骨質密度低於-2.5﹐就代表骨質疏鬆。負值越高疏鬆情況越嚴重。儀器測量出的數值﹐不代表骨質疏鬆的速度﹐而是反映當時骨骼結構上的密度﹐因此﹐要與以前的測試結果來比較﹐才能看出骨質疏鬆的速度﹐如果有明顯的差別﹐就要馬上就醫﹐找出原因。


因為使用X光來測量﹐病人會接觸少劑量的輻射線﹐除此之外﹐病人不會有什么副作用。如果不喜歡輻射線的傷害﹐也可以要求醫生使用超音波(Ultrasound)掃描來測量骨質疏鬆的程度﹐只是超音波骨骼檢測數據誤差可能比較大。



老年骨質疏鬆症的治療



鈣劑是一種甲狀腺分泌的激素﹐主要功能是抑止蝕骨細胞﹐防止骨骼中鈣質流失。抑鈣劑對於骨質疏鬆所引起的骨骼疼痛﹐有強力的止痛效果。只可惜此藥物副作用比較多。


雌激素取代治療(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也是用激素來防止骨骼中鈣質流失。


氟化物(Fluoride)可以刺激造骨細胞﹐促進合成新骨骼。造骨細胞的增生與分化﹐對於骨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鈣與維他命D的代用品(Supplemental calcium and vitamin D)﹐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鈣質與維他命D﹐讓鈣的代謝在人體內能正常進行。


雙磷酸酐藥物(Bisphosphonate)能抑止蝕骨細胞的成熟﹐因而減低蝕骨細胞的功能﹐防止骨骼中鈣質流失。


Raloxifene,商品名為「鈣穩錠」(Evista),對雌激素的受體有致效的作用﹐可提高骨骼密度與降低壞膽固醇﹐其用途是緩和停經婦女常見骨質疏鬆的症狀。

補骨挺疏Protex(Strontium ranelate):一般藥物作用機轉僅為單項﹐也就是抑制舊骨破壞(抑制蝕骨細胞/Osteoclast)﹐或促進新骨生成(激活造骨細胞/Osteoblast)﹐但此藥具有雙重功效﹐可同時抑制骨質的破壞﹐和促進骨骼的生成。


Teriparatide是人工合成的類似副甲狀腺激素。用途是促進造骨細胞的活性和鈣質再吸收﹐刺激骨骼再生與增加骨質密度﹐與大多數抑制蝕骨細胞作用的藥物﹐略有不同。

保骼麗注射液(Prolia shot)治療有骨折高風險性之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它是一種單株抗體,會與細胞核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B ligand,RANKL)結合,干擾蝕骨細胞(Osteoclasts)的成熟,進而減少骨質流失的效果。保骼麗為每六個月以皮下注射一次,以維持其藥效。



老年骨質疏鬆症的預防



要預防老年骨質疏鬆症最要緊的是﹐在年輕時期儲存足夠的骨質﹐以便年老時花費。單靠攝取含高鈣質食物是不夠的。還得多多運動刺激骨骼充份生長﹐加上多晒太陽產生足夠活性維他命D﹐協助吸收食物中的鈣質。如果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再來補充高鈣質食物﹐其效果十分有限﹐因為增加鈣質﹐僅能減慢骨質疏鬆的速度﹐已無法讓骨骼恢復往日的強壯。

老年人規律的運動﹐是防止老年骨質疏鬆的最佳方法﹐肌肉量不足和骨質疏鬆症幾乎是息息相關﹐中年之後的肌肉萎縮或流失﹐會導致人體代謝率和抵抗力的下降﹐更會因為肌肉力量減弱而易跌倒或失去平衡﹐甚至失能風險也隨之增加。通常由行走的速度﹐握手的手勁等﹐大致可以測量出人體的肌肉量。

老年人因為行動相對不便﹐容易在家長坐﹐久坐不動時﹐膝關節通常彎曲超過90度﹐此時膝關節壓力上升,導致周邊韌帶張力過大﹐久而久之可引起膝關節軟組織發炎。此外﹐久坐不動易導致大腿肌力弱化﹐不足以穩定膝關節﹐更加速膝關節退化。


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的鈣約為一千毫克﹐最好由食物中攝取。然而更年期後之女性所需較高,約為一千五百毫克左右。否則便會有骨質疏鬆。除了鈣與磷之外﹐鉀與鎂也是骨骼形成的重要元素。鉀的存在﹐可以調整人體血液與體液的酸鹼度﹐創造有利於造骨的環境。鎂能維持與延長鈣在人體內的代謝﹐能提高鈣在體內的功效。此外﹐鎂的存在﹐可以提高身體對鈣的吸收﹐同時能鞏固骨質﹐加強骨骼的抗壓力﹐降低骨折的機率。總之﹐鈣﹑鎂﹑鍶(Strontium﹐Sr)﹑維他命D3與維他命K﹐這五種是保持骨骼健壯的必要物質。

加工肉品,以及鹽份太高的食品,都容易造成體內鈣質的流失。長期飲用含酒精飲料,會減少骨骼密度,減緩骨骼修復能力,並且提高骨折發生率。此外,糖份也是造成鈣質流失的一大關鍵,盡量以水果來代替甜食,才能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在補充鈣質時要適量。當大量補鈣後﹐血鈣濃度增加﹐助長動脈中沉積物的形成﹐加速血管的硬化。許多心臟病發作之際﹐有些病人是由於心臟缺血﹐鈣離子大量湧入心肌細胞內﹐發生鈣沉積所引發的。

此外﹐過多的鈣在身體內﹐可能會增加器官結石的機會。因此﹐骨質與血鈣正常的人﹐不用刻意補鈣。


飲食結構與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有很密切的關係。進入中老年後,腸胃功能常不足,影響營養吸收﹐可導致骨質疏鬆。所以飲食中﹐要多多攝取富含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如牛羊肉、奶類、海鮮、豆類、魚類等。此外﹐食物中鹽份過高﹐會造成體內鈣質在尿液中的流失﹐因此食物要儘量以清淡為主﹐以避免得骨質疏鬆症。血液中的鈣要依靠鎂把鈣帶回到骨骼。過多的鈣會停留在尿液內,而鎂能幫助鈣和磷溶解於尿液中,因此可防止膀胱石的形成。總之﹐補充鈣質時﹐不要忘記補充鎂。含鎂的食物有﹕豆類﹑全麥﹑穀類﹑海鮮類﹑蔬菜﹑核果等。尤其是更年期之後的婦女﹐要格外注重礦物質的補充。

可惜植物性鈣來源﹐通常含有高量的膳食纖維﹑植酸和草酸﹐會結合鈣質而影響其吸收。根據營養專家的評斷﹐牛奶和乳酪類仍是人類最理想的鈣質來源。

日常飲用的牛奶,不妨選擇A2牛奶(A2-milk),因為其不含對身體有害的特殊酪蛋白(Beta-casomorphin-7,BCM-7)成份。BCM-7可能是引起人體過敏反應與慢性發炎的潛在因子。如果想多了解一點牛奶的差別與好壞,請參閱:

https://authoritynutrition.com/a1-vs-a2-milk/


治療骨質疏鬆症必需補充鈣劑。每一次補充鈣量﹐不宜超過600毫克。每日總量不得超過1.5公克。服用鈣劑時不宜與含有植物酸或草酸的食物(菠菜、茄子、巧克力、茶、咖啡等)、高磷的食品(可樂、加工食品、麵包、麥片等)同時食用﹐因為上述物質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過度的攝取鈣質﹐容易造成血管鈣化﹐增加引起心臟病或中風的機會。


碳酸鈣在早期被歸類為制酸劑,也就是俗稱的胃藥。然而碳酸鈣並不是一個理想的胃藥。因為它會與血液中鈣離子形成不溶性的沉澱物,同時在停藥以後﹐會發生反彈性的胃酸分泌過剩。對大部分骨質疏鬆的病患及需要補充鈣質的人而言,使用檸檬酸鈣應該是比較理想的選擇。睡前服鈣片,搭配數片蘇打餅乾與牛奶一杯,是補鈣最理想的方式。


大豆異黃酮素的結構和人體雌激素(Estrogen)類似,可與雌激素競爭位於乳房、子宮的荷爾蒙接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它對於人體內的雌激素接受體β(ERβ)是有促進的作用。但對於雌激素接受體α(ERα)是有抑制的作用。相較於體內的雌激素,其對於雌激素接受體β的親合力是對於雌激素接受體α的數倍以上。因此,大豆異黃酮素可謂是一種天然選擇性雌激素接受體的調節器(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雌激素接受體β在人體主要作用部位為腦部、骨骼、心血管和膀胱﹐及男性的前列腺;而雌激素接受體α在人體主要作用部位為乳房和子宮。由於雌激素接受體β和α在組織分怖作用的差異性,使得大豆異黃酮素對於人體的腦部、骨骼、心血管產生了正向保護的作用。同時又能抑止雌激素對乳房和子宮的作用﹐使這些器官避免受到荷爾蒙刺激,產生癌變。因此大豆是值得推薦的健康食品。

大豆除了含有豐富植物性蛋白質和卵磷脂等營養素之外﹐不幸也攜帶了某些對人體有不良作用的植物化學物質﹐例如凝集素(Lectin)﹑植酸(Phytates)﹑甲狀腺腫素(Goitrogens)和某些酵素抑制劑等。凝集素(Lectin)可以妨礙小腸代謝或損壞小腸絨毛。植酸能降低非血基質鐵﹐在小腸中的溶解度﹐進而影響鐵質吸收。甲狀腺腫素能抑制甲狀腺素的功能﹐引起甲狀腺不足。這些天然的物質﹐雖然能保護大豆﹐免於細菌﹑病毒和真菌入侵與危害﹐但也會讓吃下大豆的人﹐胃腸不適或消化不良。因此﹐攝取大豆類食品時﹐要懂得節制。


定期體檢。如果發現任何可疑的異常現象﹐例如貧血﹑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不足﹑或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應馬上接受治療。另外﹐牙齒動搖與琺琅質退化是骨質疏鬆症的先兆﹐尤其是進入更年期的婦人更要留意自己牙齒的情況。


改變生活習慣﹐戒煙與戒酒﹐改善家居環境﹐加強照明﹐尤其是樓梯﹑地板與浴室﹐最好能加設扶手等安全裝置。不要在經常走動的地方﹐堆積物品﹐以免跌跤。使用拐杖或帶護臀墊﹐避免摔跤發生意外隨身攜帶急救呼叫器以防萬一。攝取足夠營養﹐多晒點太陽。


定期運動好處多。除了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還能增強骨骼的支撐能力﹐減緩骨質疏鬆症惡化的速度。散步﹑游泳﹑打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運動。此外﹐平時要注意補充水份與電解質﹐防止身體脫水。


老年骨質疏鬆症是由於造骨與蝕骨作用之間的不平衡所造成的。縱使造骨與蝕骨作用之間維持平衡﹐但是血液中質偏低﹐仍會影響骨骼的強度與承受能力。這就是軟骨病(Osteomalacia)的原因。軟骨病也能導致骨折﹐通常質不足可以從血液中測驗出來。補充質與維他命D等營養品﹐可防止軟骨病。

注意軟骨病與關節內軟骨組織(Cartilage)無關﹐軟骨組織主要是由水、蛋白多糖及膠質(Collagen)所組成﹐而保養品市場上的葡萄糖胺(Glucosamine)﹐其主要的作用即在於﹐幫助蛋白多糖及膠質的形成﹐以重建損傷的軟骨組織。軟骨膠(Chondrotin)則可吸收﹐及保持水份於軟骨內﹐以產生海棉體般的彈性作用。因此補充葡萄糖胺﹐軟骨膠﹐與Methylsulfonylmethane(MSM)等飲食代用品﹐理論上對骨質疏鬆沒有什麼幫助。因為這些食物補充劑﹐或許只能彌補一些軟骨組織的損耗。無法提供對骨質密度的有效保護﹐以及關節變型的早期預防。


目前已知某些藥物在長期使用下﹐會造成服藥者的骨質疏鬆﹐例如類固醇、某些抗癲癇藥物、抗憂鬱劑或血清素抑制劑等﹐都可能影響骨質密度。長期服用胰島素增敏劑患者﹐也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此外,長期使用制酸劑的胃潰瘍或胃酸逆流患者﹐均須時常留意自己骨質密度的變化。如果服用的藥物﹐會讓人暈旋的話﹐可以要求醫生﹐更換其他藥物。

當B型肝炎患者的肝細胞功能受到損害﹐身體便無法充分吸收與利用鈣質﹐骨骼代謝會受到連累﹐因此﹐B肝患者更應該留意﹐並防範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下列是有關老年骨質疏鬆症資料的網站﹕
http://www.nof.org/
http://www.osteo.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