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的簡介
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俗稱火燒心(Heartburn)。其實﹐這是由於食道與胃連接處的賁門括約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長期閉鎖不全﹐或者消化道肌肉蠕動失常﹐所引起胃酸與消化脢等的逆流食道﹐造成食道灼傷與疼痛﹐甚至傷害到口腔﹑咽喉﹑食道內壁黏膜等的疾病。
胃壁細胞能分泌黏液﹐保護胃壁不被消化酵素與胃酸侵蝕﹐但是食道內壁細胞﹐則不具有這種防護功能﹐消化酵素與胃酸一旦發生逆流現象﹐食道內壁細胞就會被破壞。在長期胃液的侵蝕之下﹐咽喉與食道組織就會出現發炎與潰瘍﹐其併發症經常有﹕口臭﹑聲音沙啞﹑食道潰瘍及狹窄﹑慢性咽喉炎等。
患有裂孔脫疝(Hiatal hernia)﹐又稱為橫膈膜疝氣﹐就是賁門括約肌連接食道部位穿出了裂孔,向上凸入橫膈膜﹐使得胃上部進入胸膛﹐也會讓患者經驗到胃液逆流的滋味。
至於巴瑞特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則是因為食道上皮細胞﹐長期受到胃液逆流侵蝕﹐所造成的病變,讓食道表面的鱗狀上皮細胞,變成像胃部表面的柱狀上皮細胞。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有可能衍生成日後的食道癌。此外﹐咳嗽﹑嘔吐﹑橫膈膜壓縮或是突然使力時﹐會讓腹腔壓力增加﹐造成裂孔脫疝﹐導致胃液逆流﹔胃部幽門阻塞﹐也會引起胃液反向的逆流。
許多胃食道逆流的病患﹐是因為生活緊張起居不定時﹐經常在疲勞工作之後﹐大吃一頓立即呼呼入睡。或者是沉迷於宵夜小吃﹐除了喜歡喝酒﹐還吃進太多油膩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長期養成的壞習慣﹐最終讓胃受到傷害。但是真正致病的原因﹐有時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因為賁門擴約肌是接受自律神經的控制﹐所以胃食道逆流也算是一種自律神經的失調。中老年的病患﹐不妨測試一下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是否健全﹐有關自律神經的檢驗﹐請參閱更年期的簡介一文。
某些藥物長期服用後﹐可能會影響到下食道括約肌的收縮能力﹐尤其是降血壓藥﹐譬如貝他阻斷劑(Beta-Blocker)﹑鈣離子拮抗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等。另外﹐某些支氣管擴張劑藥物﹐也會加重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因此﹐在選擇藥物時﹐要認清藥物的副作用。如果必需服用這些藥物的話﹐儘量避免在睡覺前夕。
胃食道逆流的危險族群
過度肥胖的人或是在分娩前孕婦﹐常常會有胃液逆流的經驗﹔許多人在步入中年之後﹐因賁門括約肌老化﹐也會有這方面的困擾。除了身體器官的原因之外﹐胃食道逆流與飲食和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係。食物中像高糖類,如汽水﹑巧克力﹑飲料等;難消化類,如麻糬、粽子等;辛辣類,如麻辣火鍋等;高油脂類,如油炸食品等;酒類﹑茶鹼﹑薄荷﹑咖啡﹑洋蔥﹑牛奶等﹐都會促進胃酸的分泌﹐或讓賁門括約肌鬆弛。此外﹐吸煙也會影響賁門括約肌的功能。暴飲暴食﹐更會增加胃部的壓力。生活不規律與三餐不定時﹐也會讓胃酸分泌不正常﹔餐後躺臥或彎腰﹐也會造成胃液逆流。某些藥物如高血壓﹑抗憂鬱﹑抗氣喘﹑麻醉止痛藥物﹑非類固醇抗炎藥劑等也會刺激胃液的分泌。消化道阻塞﹐如肝癌﹑胃癌或腸癌等﹐因會增加腹腔內壓力﹐也因此會引起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喜好穿著緊身衣或束腰等的人﹐容易增加腹腔內壓力﹐因而導致胃食道逆流。此外﹐患有橫膈膜疝氣(Hiatal hernia)的病人﹐胃上端突破橫膈膜的拘限﹐經常會讓胃液重新流回食道。
目前醫學研究懷疑,幽門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感染,可能是胃食道逆流致病的原因之一。幽門桿菌是一種能在強酸環境之中﹐生長的細菌﹐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炎﹐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潰瘍是胃壁受到胃液腐蝕,造成黏膜受損產生糜爛現象。通常發生在十二指腸與胃部。至於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食道潰瘍不愈,是否與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有關,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印證這個假設。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患者胸口不適的感覺常常出現在胸骨之後﹐逐漸向上移動到喉頭。有時因吞咽困難﹐經常要用咳嗽來清理喉頭﹐有時甚至感到一股酸液湧入口中。服用止酸劑﹐或者保持站立﹐能緩和不適。胸口灼熱﹑腫脹與疼痛的感覺﹐通常能持續一小時以上﹐尤其是在進食之後﹐情況更明顯。
胸口疼痛與不適的感覺﹐常常讓人懷疑是心絞痛的發作。至於兩者最大的區別是疼痛的範圍﹐與後緒的發展。心臟病的範圍較廣﹐而且會向外擴散﹐有時痛楚甚至會延伸到手臂與牙齦。胃食道逆流範圍﹐是屬於局部性的疼痛。稍微運動﹐會讓心臟病的情況加重﹐但對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則不受影響。
此外﹐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有﹕喉頭酸熱或沙啞﹑吞嚥疼痛或有異物感﹑胸腔悶痛﹑打嗝﹑口臭﹑嘔吐(嘔酸水)﹑咳嗽﹑腹脹﹑多屁﹑厚舌苔﹑口內破皮﹑皮膚紅腫搔癢﹑其他呼吸道與消化不良的問題等。一般情況下﹐胃食道逆流是不需要治療﹐除非脫疝鉗制住血液的循環﹐胃食道逆流情況嚴重﹐或者發生食道或咽喉炎時﹐才需要接受治療。
如果食道受到胃酸長期的侵蝕與破壞﹐恐怕會導致食道附近器官﹐如氣管﹑聲帶﹑肺部的損傷或發炎。此外﹐嚴重的胃食道逆流還會引起食道狹窄﹑食道潰瘍﹑食道腺癌等併發症。
胃食道逆流的診斷
一般診斷胃食道逆流的方法﹐是測試胃食道酸鹼值(Gastroesophgeal Ph test)﹐這也是胃食道逆流手術前﹐必須實施的檢驗。如果懷疑是食道狹窄或食道潰瘍時﹐就要用鋇劑X光攝影(Barium x-rays)。此外﹐上消化道內視鏡(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可觀察食道﹑胃部與十二指腸內膜的發炎或潰瘍。萬一發現可疑癌變之處﹐還可收集組織樣本﹐做組織培養﹐來鑒定病因。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與預防
- 注意飲食內容
避免食用能讓賁門括約肌鬆弛﹐或刺激胃液分泌的食物與飲料。因此要少食油膩與油炸的食物﹐少喝酒﹑果汁﹑汽水﹑牛奶與咖啡﹐尤其是桔子與番茄類的飲料。此外﹐巧克力﹑薄荷﹑洋蔥與青椒類的食物﹐也要節制。總之﹐過甜﹑過酸﹑過硬﹑過黏﹑過冷﹑過熱﹑過辣﹑油膩﹐或含有酒精咖啡精的食物與飲料﹐統統要遠離。不妨增加新鮮蔬菜或瓜果類食物﹐但是要儘量避免含糖份高﹐或酸度強的蔬果。
- 改變生活與飲食習慣
起居要有規律﹐三餐要定時定量。每餐的份量要嚴格控制﹐寧可少食多餐﹐千萬不要過飽。不要有吃宵夜的壞習慣。如果攝取肉類食物﹐一定要在睡覺前三小時以前。餐後不要躺下休息﹐因為躺下的姿勢﹐會讓賁門括約肌承受壓力。不要抽煙﹐因為尼古丁會導致賁門括約肌鬆弛。心情要儘量放鬆﹐不妨定期運動或安排休憩活動﹐來舒解生活中的壓力。另外﹐可以養成睡覺之前﹐排便的習慣﹐如果能騰空大腸﹐可以幫助食物加速由胃部進入小腸。
如果是使用高血壓等藥物的病人,請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尤其是可以促進平滑肌鬆弛的藥品,要避免在睡覺前服用。讀者有興趣的話,不妨參閱心肌梗塞症的簡介一文。
- 減肥與戒煙
許多過重或吸煙的病患﹐在減肥或戒煙成功之後﹐胃食道逆流情況也獲得顯著改善。
- 調整睡覺姿勢
如果可能的話﹐睡覺時儘量避免完全平躺或側臥。尤其是要避免面向右邊的側睡姿勢﹐因為向右側睡與平躺﹐都會讓胃液更容易逆流回食道﹐最好能購買一張能控制上身角度的床或躺椅。此外﹐用餐之後﹐至少等三小時﹐讓胃部充份騰空之後﹐再躺下睡覺。入睡之後﹐如果發現胃酸仍在分泌﹐不妨起來﹐吃少量容易消化的流質食物﹐如藕粉﹑芝麻糊﹑白木耳等﹐好讓過多的胃酸﹐能配合食物進入小腸。稍微站立走動一下﹐等待睡意產生後﹐再回臥房就寢﹐最好是能將上半身傾斜﹐讓咽喉部明顯高過胃部﹐以避免胃食道逆流情況發生。
- 止酸藥物
許多止酸藥物能中和胃酸﹐緩和胃食道逆流引起的不適。除了止酸劑之外﹐還有一些藥物能產生泡沫﹐來阻隔胃酸入侵食道。這些藥物均能暫時讓患者得到某種程度的緩解。但長期使用時﹐對患者身體都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例如因藥物引起的下痢﹑鈣離子的代謝﹑鎂離子的囤積等﹐均能影響消化﹑骨骼與腎臟的功能。
- 胃酸抑制藥物(Antacid)
如果胃食道逆流已經形成慢性疾病時﹐醫生會開一些抑制胃液分泌的藥物來治療疾病。制酸劑(Histamine 2-blockers﹐H2 blocker)最常用的有﹕Cimetidine﹐Famotidine﹐Nizatidine﹐Ranitidine等。另外一種常用的藥物﹐是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pump inhibitor﹐PPI)﹐如(Omeprazole)能抑制酸幫浦中H-K-ATP酵素(Hydrogen Potassium ATPase)的作用﹐以降低胃中酸液的分泌。新藥(Lansoprazole)也是一種制酸劑﹐目前被使用在治療胃食道逆流的實驗中。
- 加強賁門括約肌的功能
賁門括約肌與胃上端肌肉的收縮與蠕動能防止胃液逆流﹐同時可以加速將食靡擠進十二指腸。通常使用的藥物有﹕Bethanechol與Metoclopramide等﹐能加強賁門括約肌的收縮﹐因此能加速騰空胃中的食物與胃液﹐降低胃食道逆流發生的作用。
-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Correlative Neuromodulation Therapy﹐CNT)
這是藉著外在物理的方式﹐對人體某些部位的外圍神經﹐加以刺激﹐以期調控在特定器官上﹐作用失當的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
如果上述的治療均無法治癒或緩和胃食道逆流的發生﹐患者在消化道阻塞﹑潰瘍穿孔或肺功能受影響時﹐就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手術通常是用內視鏡施行賁門折疊術為主。手術後可能的併發症有﹕食道穿孔﹑肺炎或內出血等。
下列是有關胃食道逆流資訊的網站﹕
http://www.gerd.org/
http://www.fbhc.org/Patients/Modules/heartbrn.cfm
http://www.gerd.net/
http://www.aboutgerd.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