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高血壓的簡介(Hypertension)




高血壓的簡介


血液由心臟送出,循環體內一周,返回心臟的時間,大概需要十到二十秒。其間經過的距離相當長,而且速度非常快,由此可見循環系統運輸能力的強勁,至於這強大運送力的來源,主要是來自心臟肌肉的收縮,而動脈血管則被流過血液不斷的衝擊,血管壁受到的血液壓力,便稱為血壓。因此,血壓可謂是血流壓在動脈血管壁上,所造成的壓力。人一生當中,必須要維持適度的血壓,才能將血液運送到體內各種器官與肌肉。血壓長期過高或過低,理論上都會影響人的健康。動脈血管中有肌肉層,可以收縮,在推送血液或調整血壓時,有一定的影響力。本文不討論任何對血管局部血流調控的機制,只討論有關血流全身性的調控機制。

人體控制血壓的機制有兩大類:快速調節機制與長期調節機制。血壓快速調節機制又稱為感壓反射(Baroreflex)。它是由延腦(Medulla oblongata)﹑自主神經﹑血壓感應器等構成。動脈血壓感應器有:頸動脈竇(Carotid sinuses);主動脈弓(Arotic arch);孤立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血壓感應器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藉由神經反射作用,調整血壓以應付身體的緊急需要。

血壓長期調節機制是以腎臟體液控制系統為主。其包括有:腎上腺﹑腦下垂體等激素分泌和腎臟本身的排泄功能為主。因為感壓反射的效應不足以將血壓,長期調解到最理想的狀態,因此腎臟通過對體內細胞外液量的調節,來長期控制血壓。由此可見,大部份的降血壓藥物的功用,都是用來調整或維持腎臟體液控制系統的平衡。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引起中風與心臟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但本身卻又缺乏明顯症狀。血壓是心臟跳動時﹐動脈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血液本身在血管內不會流動﹐必需要靠心臟收縮產生的推力﹐才能在血管中運行。當心臟收縮時﹐血管內壓力增高﹐血液被心臟壓進血管﹐也就是主動脈瓣膜(Aortic valve)與肺動脈瓣膜(Pulmonary valve)張開﹐二尖瓣(Mitral valve)與三尖瓣(Tricuspid valve)關閉﹐此時測量到的壓力叫做收縮壓(Systolic pressure)。當血液回流心臟﹐心臟放鬆充血時﹐也就是主動脈瓣膜(Aortic valve)與肺動脈瓣膜(Pulmonary valve)關閉﹐二尖瓣(Mitral valve)與三尖瓣(Tricuspid valve)張開﹐此時測量到的壓力叫做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隨著每一次的心跳﹐動脈血管壁的壓力會出現一起一落。因此量血壓會有兩個數值﹐一個是高血壓(收縮壓)數值﹐另一個代表低血壓(舒張壓)數值。總之﹐舒張壓反應出平常在動脈內血液的壓力,也就是心臟舒張時﹐血管承受的壓力叫做舒張壓/低血壓。然而心臟收縮時﹐擠壓血液所產生的壓力﹐則是反應在收縮壓/高血壓上。許多心血管疾病﹐可以在血壓異常中顯現出來。

使用血壓計測量血壓時,當手臂動脈血流受到壓迫後,第一次通過氣袖(Cuff),所產生的輕拍聲時的壓力,稱為收縮壓。最後一次聽到輕拍聲時的壓力,則為舒張壓。如果以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時,可以發現在接近收縮壓與舒張壓區域時,下降的水銀柱,會出現略微停頓和震盪。

在人的一生中﹐血壓不停在變化。嬰兒和兒童的血壓比成人低﹐老年人血壓比較高。活動對血壓也有影響﹐運動時﹐血壓較高,而休息時﹐血壓較低。甚至一般人在每一天當中﹐血壓也不斷地出現變化﹐早晨起床之後﹐大約早上六點左右﹐血壓上升的速度最快。在天黑時分﹐大約晚上六點左右﹐血壓到達最高峰。然而晚上睡眠時﹐血壓最低。這是因為人類的生理時鐘﹐受到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影響。可惜現代人生活方式不規律﹐有太多的外在因素﹐干擾人類生理時鐘的正常運行。

簡單的說﹐心臟的輸出量(Cardiac Output, CO)與系統血管的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是掌握血壓的兩大元素﹐血壓的高低就來自這兩者綜合出來的結果。因此﹐任何能影響這兩個元素的因素﹐都能改變血壓的高低。

心臟輸量(Cardiac Output)=心搏量(Stroke Volume) * 心跳數目(Heart Rate)。

心搏量(SV)=舒張末期容積(End-diastolic volume﹐EDV) - 收縮末期容積(End-systolic volume﹐ESV)。

通常在運動之後﹐心跳與心搏量會自然升高﹐因此﹐要等呼吸和心跳恢復正常後﹐再測量血壓﹐否則誤差會很大。

當每次心搏幫浦出的血流﹐通過比正常狹小的空間時﹐心臟輸量偏低﹐導致壓力升高﹐通常是由於心室肥大﹐或者心跳過速。此外﹐心肌彈性疲勞﹐如心肌受損/老化/纖維化﹐導致心臟擠血功能不足﹐心臟為了代償﹐必需加壓﹐造成血壓偏高。

在系統血管的阻力中﹐尤其是血管管徑的大小﹐能充分影響血壓的高低。其次是管壁的彈性與血管硬化的程度﹐血管彈性差﹐硬化越嚴重的話﹐越需要提升血壓﹐來克服血管阻力。總之﹐大部份的心血管阻塞或血管硬化的病患﹐大多會出現高血壓的症狀。

通常的高血壓是由於身體內小動脈的口徑變窄,使得周邊血管總阻力增加,造成血壓上昇。多數高血壓患者屬於原發性,可惜引起小動脈收縮的真正原因,目前仍未完全知曉,因為身體對長期的血壓改變,有順應性。但也有不少高血壓的患者﹐屬於續發性﹐也就是由其他疾病,或者有原因可循,所合併引起的﹐例如心血管病﹑腎臟病﹑內分泌疾病﹑代謝疾病﹑肥胖﹑飲食﹑生活習慣等。甚至外力也能影響血壓﹐例如長期穿著過緊的緊身衣﹑束腰等﹐會造成收縮壓過高。一旦這些因素消失後,血壓就能恢復正常。

收縮壓(高血壓)隨著年紀漸長而增高﹐但舒張壓(低血壓)在老人中﹐卻有可能變低。收縮壓上升﹐表示心室要格外用力來擠壓血液出心室﹐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心室肌肉會因為過勞而肥大。動脈硬化或阻塞則心臟輸出血量不足,表現於高收縮壓。心臟填充血液異常,肺功能不良,血液含氧量不足,表現於高舒張壓。總之,收縮壓高與血管阻力大有關,例如血管動脈硬化、心臟瓣膜疾病、肥胖、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等。舒張壓高則與整體血管內的水份量會有關,相關疾病包括吃太鹹、肥胖、飲酒過度、運動量不足、焦慮等。

在正常狀態下﹐當收縮壓低於90mmHg,或舒張壓低於60mmHg時﹐就是低血壓。收縮壓過低﹐通常發生在失血過多﹑感染疾病﹑過敏反應﹑饑餓﹑心臟疾病﹑內分泌失調﹑失溫﹑脫水﹐甚至懷孕等。舒張壓過低﹐代表心臟無力﹐血液流動受制於血管壁的阻力。換句話說﹐就是血管不通﹐血流不暢。通常要注意飲食與運動﹐來防止血管的阻塞﹐同時要服用增強心臟跳動和血液稀釋劑﹐來維護血流的暢通。

收縮壓過高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比較密切﹐據研究在老年高血壓的病患中﹐通常以收縮壓偏高或脈搏壓偏高(脈搏壓 = 收縮壓 減去 舒張壓)的病人,其疾病預後發展的情形比較差。脈搏壓正常的範圍是在30-50mmHg之間。如果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差距超過60mmHg﹐就是過高。如果兩者差距低於20mmHg﹐就是過低。脈搏壓的增加,代表大動脈血管承受壓力的能力下降,同時是動脈血管硬化的重要危險指標。脈搏壓過低的話,代表器官的血流供應量不足。如果對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有興趣的話,不妨參閱中風的簡介一文。

一般情況下,脈搏次數和心跳數目是一致的。心率過快,發生高血壓的機率就高,相反地,血壓高也會造成心臟功能的損害,從而使心率增加。當高血壓患者的心率超過每分鐘80次,就必須注意,並請求醫生仔細檢查一下,可能性的心血管疾病。

通常血壓高低差距大﹐即意味著血管硬化﹐或者動脈缺少彈性。另外一種可能的情形﹐就是心臟超負荷﹐造成心臟擴大或動脈瓣關閉不全。最後的一種可能﹐就是甲狀腺亢進或嚴重貧血。通常血壓高低差距小﹐代表過度勞累﹐精神壓力太大,缺乏運動﹐休息不足,交感神經旺盛,周圍血管阻力增高所致,這也是高血壓疾病的早期表徵。此外,肺功能不健全,血液中氧氣不足,心跳頻率增高,也會提高舒張壓,讓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差距減少。如果對高血壓與心率異常問題有興趣的話,不妨參閱心律不整的簡介一文。

收縮壓或脈搏壓增高﹐會使動脈受到較大力道的衝擊,容易導致血管內膜組織受損﹐增加了血栓(Blood clot)形成或血塊破損的風險。有關血栓形成或種類﹐請參閱心肌梗塞的簡介一文。血管本身為了控制血流量﹐會代償性的緊縮﹐長期下來﹐造成血管彈性疲乏﹐加上脂質/纖維組織的增生與鈣質的沈澱﹐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的形成。總之﹐過高的血壓能讓動脈血管壁受傷﹐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同時因動脈粥樣硬化所造成的動脈狹窄﹐也可引起繼發性的高血壓。因此﹐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互為因果。

通常立姿時﹐下肢的血壓比上肢要高﹐如果兩者差距超過20mmHg﹐或者下肢的血壓比上肢要低﹐都是不正常的現象。很可能是因為血液流向下肢﹐或由下肢返回心臟之際﹐已經受到硬化血管的阻撓。因此﹐下肢血壓比上肢血壓低的人﹐要特別預防中風的發生。如果懷疑自己可能有心血管疾病時﹐不妨做踝肱指數(Ankle-Brachial Index﹐ABI)與心踝血管指數(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的測試﹐以明瞭血管阻塞和硬化的程度。ABI的正常值:0.9-1.3。CAVI的正常值:8.0-9.0。

當分別測量左右手臂的血壓時﹐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例如收縮壓差距超過20mmHg﹐舒張壓差距超過10mmHg﹐或者右臂的血壓比左臂要低﹐都是不正常的現象。可能是罹患周邊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腎臟病、糖尿病、甚至心臟病等的警訊。至於高血壓患者若左右兩手血壓差距,高於30毫米汞柱,可能是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的前兆,或者鎖骨下動脈狹窄的異狀,應該趕緊就醫,接受醫生進一步的檢查。

另外﹐可經過對脈波傳播速率(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測量﹐來鑒定血管的硬化程度。當心臟擠壓血液進入血管後﹐通過血管傳到周邊手與腳脈搏振動的速度﹐和血管本身的彈性有關。血管越硬﹐則脈波的速度越快。因此﹐透過脈波傳播速率的測定﹐可以得知血管硬化的情形。PWV以1400cm/s為基準值﹐PWV值越大﹐代表動脈硬化程度越嚴重﹐罹患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也相對越高。

高血壓的病人中,脈搏壓較高者﹐會讓腦中風、心肌梗塞、腎功能衰竭等發生率上升。此外﹐動脈硬化﹑心瓣膜狹窄﹑運動後﹑糖尿病﹑心情緊張﹑情緒異常﹑長期抑鬱﹑貧血﹑發燒﹑甲狀腺機能亢進﹑睡眠呼吸中止症﹑腎性高血壓﹑飲食不當﹑藥物等﹐都會造成脈搏壓增高。一般收縮壓過高的人﹐要找出病因﹐注意內分泌﹑心臟或血管構造﹑腎臟功能等可能的異常。

至於收縮壓或脈搏壓過低的人﹐大多由於心臟壓縮血液功能下降(如心臟衰竭﹑瓣膜性心臟病等)﹐也可能是周邊血管阻力降低、靜脈回流變差、遺傳、體質、營養不良、脫水、藥物等問題所引起。

舒張壓通常代表在正常狀態下動脈血管,管壁上的壓力。舒張壓的高低影響組織灌流的效率,舒張壓必需維持在一定的範圍中,否則人體許多器官無法正常運行。例如舒張壓過低的話,影響到腦灌注壓(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正常情況下,腦灌注壓CPP必需高於70mmHg。一旦腦灌注壓(CPP)低於30mmHg就會有生命危險。舒張壓還會影響腎臟的功能。低舒張壓能損害腎臟的基底膜, 使尿蛋白增高, 血肌酐、尿素氮增高。反之,舒張壓血壓高會讓腎絲球超過濾,造成腎絲球高壓,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展,損害腎功能。舒張壓高的人罹患腦中風的比例高於常人;長期舒張壓過高,能導致冠心病,心梗塞等,嚴重時能造成心臟衰竭。舒張壓過高也是眼底動脈硬化的原因。

舒張壓過高﹐通常是由於心室肌肉無法正常擴張﹐讓血液充分填入﹐或者血流在血管中的阻力過大。當心肌病變﹐心肌缺氧﹐左心室肥厚﹐心臟老化﹐血管彈性欠佳﹐或肺功能不良﹐讓血液中氧氣不足或二氧化碳過多﹐因而迫使心臟加壓﹐企圖補償。因此﹐檢查肺部功能﹑減低生活與工作壓力﹑多運動與減肥﹐或許可以幫助降低舒張壓。如果懷疑血管阻塞的話﹐可以要求醫生做電腦斷層鈣化指數的檢查﹐以找出心臟間質變化或血管粥狀硬化的所在。這樣就能每年監視其變化﹐在適當時機﹐接受治療﹐以降低突發意外的可能。

造成舒張壓過高的原因通常有:肥胖(體重過重);過量飲酒;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飲食中攝取大量的鹽份;平時缺乏規律運動;長期熬夜或者工作過度辛勞。

另外﹐大部分鬱血性心衰竭病患﹐均為心臟收縮功能不良﹐或是心臟收縮與舒張混合性功能異常所引起的。高舒張血壓是舒張性心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的特徵。在DHF的病人中﹐往往是由於心臟構造上的異常(如左心室肥大)﹐或者是心臟功能上的變化(如缺血)﹐左心室變得僵硬﹐而喪失正常左心室﹐在舒張期放鬆及擴張的能力﹐導致心室舒張期充填的困難。進而引起左心室舒張壓力﹑左心房壓力﹑肺靜脈及肺微血管的壓力上升。最後大部分左心室的充填﹐必需靠舒張末期的左心房收縮來促成﹐這樣一來會使得肺靜脈壓升高﹐造成肺鬱血等呼吸症狀的發生。舒張性心衰竭通常發生在﹐婦女﹑肥胖﹑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病患的身上。

至於舒張壓的高低能影響腎臟的血液灌流量,當舒張壓長期偏高時,代表腎臟血管的供應量逐漸在降低,腎臟功能已在漸漸衰退中。

至於舒張壓過低的情形,有可能是心臟收縮功能下降、血管異常(如血管硬化)、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甲狀腺機能異常、脫水、熱衰竭﹑腹瀉等問題所引起。另外﹐當血壓較低時﹐血流速度緩慢﹐使得高黏稠的血液﹐極易在已發生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因此﹐舒張壓過低的年長者千萬不能大意﹐仍要預防心血管疾病或中風可能的發生。

身體姿勢會影響測量血壓的結果﹐臥姿會提高舒張壓﹐立姿會提高收縮壓。因此﹐一般測量血壓時﹐均以坐姿為準﹐同時血壓計的部位應與心臟同高。天氣寒冷時﹐血管容易收縮﹐血壓會增高。如果氣溫高或人體發燒時﹐血管膨脹﹐血壓會變低。運動﹑進食或沐浴後﹐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血壓也會隨著提高。此外﹐興奮﹑疼痛﹑情緒激動或焦慮恐懼時﹐血壓也會出現異常的情形。測量血壓時﹐最好避免上述情況。這些影響大多是暫時性的﹐稍微休息一下﹐血壓就會恢復正常。當自主神經系統受損時﹐患者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靈敏度差﹐容易出現姿勢性低血壓。因此﹐要測量平躺與站立的兩種血壓。

如果懷疑是否患有高血壓時﹐就要每天測量三次血壓﹐並記錄血壓值﹐經過一個月的觀察﹐若血壓平均值超過標準﹐就需要接受醫生的檢查﹐或開始服藥以控制血壓。因為高血壓對身體健康的傷害﹐是無形且巨大的﹐必需及早防範﹐以免後悔不迭。

在一天生活中血壓會出現波動。人體主宰血壓的三個主要器官是﹕心臟﹑血管﹑與腎臟。心臟能藉著改變心跳的強度或次數﹐來控制血壓。血管能藉著改變其管徑的大小來影響血壓。腎臟藉著控制鹽份與水份﹐來調整血液總容量﹐進而操縱血壓。其實真正主導血壓變化的機制﹐是這三個器官之外的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在血管壁上有特殊分化的神經接受器(Baroreceptors)﹐如主動脈感壓接受器﹐或者頸動脈竇感壓接受器﹐來監視血壓的變化。當血壓太低時﹐這監視器會將信號傳回中樞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下達緊急應變的指令。腎臟中的絲球體(Glomeruli)也有類似神經接受器的功能。

除了腎臟本身之外﹐腎上腺是調控血壓的主要內分泌器官﹐腎上腺皮質能分泌醛固酮(Aldosterone)﹐可影響血壓及血液中電解質的平衡。腎上腺髓質所分泌的荷爾蒙﹐屬於鄰苯二酚胺(Catecholamine),也能造成人體血壓的改變。
 
內分泌系統中有多種激素能調控血壓﹐主要的三種是﹕腎活素(Renin)﹑血管收縮素(Angiotensin)﹑醛固酮又名留鹽素 (Aldosterone)。腎活素是由腎臟細胞產生的酵素﹐能將由肝臟生成的血管收縮素原(Angiotensinogen)改變成血管收縮素先驅物(Angiotensin I)。當此物隨血液流到肺臟時﹐能轉變成血管收縮素(Angiotensin II)。

血管收縮素(Angiotensin II)有三種功能﹕(1)刺激血管收縮﹐造成血壓上昇。(2)當血管收縮素(Angiotensin II)回到腎臟﹐能刺激腎臟細胞分泌醛固酮(Aldosterone)。(3)血管收縮素Ⅱ(Angiotensinogen II)可以刺激腦下垂體後葉﹐分泌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這就是人體中十分有名的RAA系統(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它是人體調節血壓的重要機制之一, 同時為肝臟﹑肺臟﹑腎臟和腎上腺之間建立相關性。

食入過量的氯離子會加重體內循環與排泄系統的工作量。如果體液中氯離子濃度過高﹐身體勢必會將細胞中的水分放出來取得平衡﹐會造成身體細胞脫水﹐引起口渴的感覺﹐一旦飲用過多的水份﹐能增加血液體積﹐加重心臟與腎臟的負擔。同時﹐過多的氯離子會加速轉化體內血管收縮素I(Angiotensinogen I)﹐成為血管收縮素Ⅱ(Angiotensinogen II),造成血管收縮,從而引起高血壓。

醛固酮能造成鈉離子的回收﹐增加血液容量與心跳功率﹐使得血壓提昇。另外﹐與醛固酮作用相似的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可刺激腎臟對水份再吸收﹐濃縮尿液﹐增加總體血液容量與總血壓。ADH是由腦下垂體後葉所分泌。血管收縮素Ⅱ(Angiotensinogen II)可以刺激腦下垂體後葉﹐分泌抗利尿激素(ADH)﹐造成血壓提昇。因此﹐減少鹽份的攝取﹐是高血壓患者必需嚴格遵循的習慣。

相對於醛固酮與抗利尿激素﹐利尿鈉因子(Natriuretic peptides)可提高絲球體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促進鈉離子排除﹐增加排尿量﹐同時可抑制腎素之分泌﹐減少腎臟對於鈉離子和水分的再吸收作用。利尿鈉因子可用於降低循環系統中水、鈉和脂肪的含量,進而降低血壓。利尿鈉因子包含腦利尿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和C型利尿鈉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等。

人在受到壓力或緊張時會分泌腎上腺素(Adrenaline or Epinephrine)與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能加速心跳與提高血壓。

此外﹐由甲狀腺分泌降血鈣激素(Calcitriol )能引起動脈收縮﹐增高血壓。然而副甲狀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的作用剛好相反﹐能讓動脈舒張﹐降低血壓。

當交感神經興奮時﹐會促進血管收縮素與醛固酮的分泌﹐造成血壓增高。因此﹐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精神長期緊張﹐睡眠不足等﹐統統會導致血壓上昇。相反地當副交感神經興奮時﹐會讓血管舒張﹑心跳減慢與降低血壓。因此﹐讓自己有充份的睡眠與休息﹐是防止高血壓的良方。但是自律神經退化﹐如衰老﹑糖尿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的患者﹐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反應遲鈍﹐經常會出現姿勢性低血壓的昏暈﹐在餐後或起床時刻﹐要緩慢與留意避免跌倒。

至於心臟血管系統本身控制血壓的機制是由﹕心房利尿鈉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ANF)﹑氮氧化物/一氧化氮(Nitric oxide)﹑內皮素(Endothelin)所構成的。心房利尿鈉因子能促進鈉離子從血液中排出﹐而降低血壓。氮氧化物由血管壁內皮細胞分泌﹐可使心臟血管管徑擴大﹐有利於降低血壓。內皮素由血管壁內皮細胞分泌﹐能刺激血管壁內平滑肌的收縮﹐使血管管徑縮小﹐造成血壓上昇。

總之,血管舒張因子(Vasodilator agents)主要包括:緩動素(Bradykinin);血清素(Serotonin);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組織胺(Histamine)等。血管收縮因子(Vasoconstrictor agents)大致包含 : 内皮素(Endothelin);正腎上腺素(Noepinephrine);腎上腺素(Epinephrine);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血管收縮素(Angiotensin)等。


不論控制血壓的機制如何彼此協調或影響﹐血壓必需要維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如果長期超出這個安全範圍﹐代表血壓不正常﹐這就是高血壓的現象。

一般血壓標準範圍是﹕收縮壓不超過120mmHg﹐舒張壓不超過80mmHg。當收縮壓在120-139mmHg之間﹐舒張壓在80-89mmHg之間﹐就算是先期高血壓。當收縮壓在140-159mmHg之間﹐舒張壓在90-99mmHg之間﹐就算是第一期的高血壓。當收縮壓在160mmHg以上﹐舒張壓在100mmHg以上﹐就算是第二期的高血壓。

高血壓能引起的疾病非常多﹐首當其衝的就是心臟與血管方面的疾病。例如心臟病與腦中風﹐如果細分的話﹐有動脈硬化(Atherosclerosis)﹑心耳顫抖(Atrial fibrillation)與心室過厚(Ventricular hypertrophy)。心室過厚的病人容易罹患狹心症(Angina)﹑心肌梗塞與心臟衰竭。高血壓也會提高動脈瘤(Aneurysm)的形成。一旦動脈瘤破裂會引起嚴重的出血﹐同時長期血壓高容易造成主動脈剝落(Aorta exfoliation)或血腫(Hemotoma)﹐如果不接受及時治療﹐這些都是致命的疾病。

此外﹐直接受害的器官還有腎臟與視網膜。血壓長期過高會加速腎臟動脈的硬化﹐造成腎臟組織的供血不足﹐甚至導致腎臟小血管的破裂﹐而嚴重影響了腎臟的正常功能。同理﹐許多視網膜(Retina)的小血管﹐也由於高血壓的關係﹐無法提供足夠氧氣與養份給視網膜細胞﹐而造成細胞壞死﹐嚴重損害視力。這些疾病都與高血壓有密切的關係。

高血壓並非老年人的專利﹐有些婦女在懷孕20週左右﹐會出現高血壓﹑全身水腫﹑蛋白尿﹑痙攣等現象﹐這就是子癲症(Eclapmia)﹐可以算是婦女懷孕併發症的頭號殺手。子癲症可能是由於胎盤著床子宮不良﹐造成胎盤功能不佳﹐胎盤附近血管容易發生痙攣﹐胎盤與胎兒之間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導致胎兒生長遲緩﹐甚至死亡。


高血壓與隱性小中風(Silent Cerebral Infarcts﹐SCI)有密切的關聯﹐隱性小中風通常沒有特定的症狀而被患者忽視﹐人體小血管阻塞所造成的小梗塞﹐除了可經由精密儀器如腦部磁振造影(MRI)檢查出來之外﹐受害人幾乎無從得知。成年累積下來的腦損傷﹐是日後嚴重中風與腦退化的肇因。綜合上述這些無聲無息的傷害﹐讓高血壓輕易贏得了頭號隱性殺手的稱號。



高血壓的危險

  • 飲食與生活習慣不良
如果食物裡含有高鹽份﹐能造成水份滯留在身體內﹐增加血液總容量﹐引起血壓上昇。同時鹽能促進血管平滑肌收縮﹐使得管徑縮小﹐血管阻力加大﹐血壓自然增高。相對地﹐如果飲食中缺乏鉀﹐也增進血管平滑肌收縮﹐使得血壓加高。攝取大量高脂肪與膽固醇食物﹐而少食蔬菜水果以及高纖維食品加上身體過重抽煙喝酒香煙中含有尼古丁﹐會提高血壓。酒精會刺激呼吸與心跳﹐也會讓血壓增高。此外﹐長期的過勞﹑工作壓力﹑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與生活不正常﹐均能導致血壓上昇。

  • 肥胖
體重超過標準﹐會加大心臟與腎臟的負擔。另外﹐肥胖的人﹐體內有大量的脂肪細胞﹐脂肪細胞激素(Adipocytokine)的分泌過剩﹐讓血管收縮﹐引起血壓上升。脂肪細胞激素包括﹕瘦體素(Leptin)﹑脂聯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等﹐脂肪細胞激素的濃度﹐會直接影響到胰島素﹑腎上腺素﹑內皮素-1(Endothelin-1)等激素的分泌與效果。

  • 代謝失調
通常指中老年人血脂肪與血醣過高﹐而好膽固醇(HDL)過低﹐體重過重﹐對胰島素不敏感﹐使得胰島素分泌激增。血中胰島素昇高後﹐引起交感神經興奮﹐造成腎臟對鹽份的大量回收﹐血壓因此昇高。這就是為什麼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吃的要清淡﹐並重視營養的主要原因。

  • 家族遺傳
是因為具有先天性的心臟與血管疾病﹐加上某些基因突變的影響﹐所引起的高血壓

  • 缺少運動
運動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用處運動除了強壯心肺功能之外﹐還可以幫助減肥﹐更能促進荷爾蒙分泌﹐維持生理正常吸收與排泄。是保護健康身體不可或缺的一環。缺少運動能讓肌肉萎縮﹑關節僵硬﹐血管失去彈性﹐內分泌系統不協調﹐精神萎靡不濟﹐睡眠失調﹐因而百病叢生。但過量的運動﹐會導致血壓飆高的幅度太大﹐容易引起意外﹐要絕對避免。同時高血壓患者﹐在運動之前﹐要給足夠的時間來熱身﹐運動之後﹐通常需要比健康人更長時間的休息﹐才能恢復正常血壓。

  • 腎臟病變
腎臟功能欠佳的現象就是水腫﹐過多的鹽份累積身上﹐無法充份排出體外。此外﹐如果進入腎臟的血管阻塞﹐造成腎血管的高血壓。血流不暢﹐再加上腎活素分泌過剩﹐會引起一連串連鎖反應﹐引發高血壓。腎動脈狹窄可能併發症中,除了高血壓之外,還有腎衰竭,腳踝與小腿腫脹,嚴重時可導致肺部積水,進而引起呼吸困難。

在纖維肌性發育不良( 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 ,FOP)的腎臟血管中,也可以造成腎動脈狹窄,腎動脈壁的肌肉生長異常,通常從兒童時期便會開始。這種腎動脈狹窄在影像上,會呈現念珠狀的外觀。這種病理變化,會使腎臟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從而導致病患年紀輕輕,便發生難以控制的高血壓。一般腎血管引起的高血壓﹐都能在接受手術治療後獲得改善。

  • 腎上腺腫瘤
某些腎上腺腫瘤能引起相關內分泌的異常反應﹐尤其會分泌過多的荷爾蒙,包括﹕氫化可體酮/醣皮質素(Cortisol)、醛固酮(Aldosterone)的功能性腫瘤﹐如康氏症(Conn’s syndrome) ﹐或腎上腺髓質部分腫瘤﹐如嗜鉻細胞瘤(Pheochromocytoma),會造成強勢高血壓與低血鉀的情況。通常降血壓藥物對此類疾病效果有限﹐只有在腫瘤被切除或接受治療後﹐血壓才可恢復正常。如果患有頑固型的高血壓﹐也就是服用普通的降血壓藥物無效﹐患者應當徹底檢查一下腎上腺的功能。

  • 其他內分泌系統失調
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不足﹐生長激素分泌過多﹐血鈣過高等﹐都會提高血壓。此外﹐年齡超過六十歲以上或進入更年期的婦女﹐要特別留意自己的血壓。

  • 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或肺功能異常
睡眠中止呼吸失調的患者通常患有血壓的毛病﹐病人在睡眠中會有短暫地停止呼吸。呼吸中止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造成血壓脈搏飆升。有一種加壓空氣罩裝置﹐能協助打通呼吸道﹐避免睡眠呼吸中止的發生﹐讓病患能有充份休息與睡眠。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差﹐都對血壓有不利的影響。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患,若合併有肺功能(肺氣腫/氣管炎/COPD/氣喘/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等)之異常,即重疊症候群時,高血壓的罹患率非常高。

  • 藥物
下列藥物能導致高血壓﹕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環孢靈(Cyclosporine)﹑抗免疫劑(Tacrolimus)﹑紅血球生成素(Epoetin)﹑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如止痛藥(Ibuprofen, naproxen)﹑通鼻噴霧劑(Nasal decongestants)﹑治療感冒藥如(Phenylephrine)等﹑含有咖啡精的減肥藥﹑禁藥(Cocaine,amphetamine, etc.)等。



高血壓的症狀



高血壓本身的症狀十分不明顯﹐有時會出現頭痛﹑頭暈﹑頭脹﹑失眠﹑耳鳴﹑流鼻血﹑頸部僵硬酸痛﹑呼吸短促等現象。但高血壓能導致一些其他疾病的發生﹐如輕微中風﹑視覺衰退﹑狹心症(Angina)﹑心臟病﹑心臟衰竭﹑腎臟衰竭等。嚴重的高血壓會造成器官受損﹐症狀包括﹕心悸﹑胸口疼痛﹑呼吸短促﹑咳嗽﹑陷入昏迷﹑視覺模糊﹑癲癇﹑神智不清﹑出冷汗﹑面發白﹑嚴重頭痛﹑嘔吐等。此時要讓病人躺下﹐不要強餵食物或飲料﹐應儘快移送醫院﹐接受治療。如果已是高血壓的病人﹐平時就要特別留意血壓變化﹐不要忽視一些輕微的異常徵兆﹐因為很多都是重大事故發生之前的警示。

收縮壓偏高﹐最常見的情形是﹕心情緊張、情緒激動、激烈運動完﹑長期穿緊身衣等。但充份休息或停止運動後﹐血壓會逐漸回復正常。若是同時患有主動脈瓣閉鎖不全、動脈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附帶疾病時﹐高血壓患者會出現收縮壓偏高﹐但舒張壓正常的情形。如果平常量血壓時﹐收縮壓經常超過140﹐就需要做進一步診斷與治療。


如果平常量血壓時﹐舒張壓經常超過90﹐可能是因為衰老﹑心臟疾病﹑血液黏度過高﹑外部阻力﹐交感神經旺盛﹐失眠﹐工作勞累﹐精神壓力大等。

高血壓的低壓高﹐在臨床上是個難題。高血壓患者也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高壓升高﹐大部分人能夠降下來﹐一旦低壓升高﹐服藥很難降下來。因此及時治療就顯得非常重要﹐影響低壓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有兩個:

1.心跳頻率改變時﹐對低壓有較大影響。心率增快﹐使得舒張期縮短﹐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小動脈流向周圍血管的血液量﹐也相對減少﹐因此心舒期在主動脈中﹐存流的血量增多﹐導致低壓高。

2.動脈管壁的彈性﹐對低壓也有影響。老年時﹐血管膠原纖維增生﹐逐漸取代平滑肌與彈性纖維﹐再加之動脈粥樣硬化﹐其次是血管壁彈性減少﹐血流阻力大﹐使返回心臟的血量減少﹐在心舒末期存留在主動脈中血量增多﹐低壓就會升高。

如果平常量血壓時﹐收縮壓偏高﹐舒張壓偏低﹐兩者差距越大﹐脈搏壓越高﹐代表血管嚴重硬化﹐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提高﹐要特別小心。

高血壓危象(Hypertensivecrisis)是指原發性或繼發性的高血壓,在某些誘因的作用下,使得周圍小動脈,發生暫時性強烈痙攣(收縮),導致血壓急劇升高,病情急劇惡化。當人處在超高的血壓下,即舒張壓高於(140mmHg)或收縮壓高於(220mmHg)時,人體器官如腦、心臟、腎臟等的功能,會受到嚴重的破壞。此時不論有無出現明顯的高血壓癥狀,統統屬於高血壓危象,必須馬上接受專業的治療,以免發生意外。




高血壓的治療


  • 改善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
飲食要注意。避免垃圾食物減低對高脂肪與膽固醇的攝取量口味要清淡﹐少鹽少糖﹐嚴格限制每天攝取的總熱量多多運動﹐保持身材與體重。喝酒要限量﹐絕對不吸煙生活起居規律﹐減少負面情緒﹐安排適度的社交活動﹐保持樂觀的心情﹐享受快樂的人生。

  • 診斷並治療造成高血壓的原因
如果調整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後﹐仍然無法讓血壓正常的話﹐就要考慮其他可能造成高血壓的原因﹐如心臟﹑血管﹑腎臟﹑內分泌﹑神經科等。發現病因後﹐再加以治療。例如對於頑固性的高血壓患者,不妨考慮使用腎交感神經電燒阻斷術,適度和緩腎臟動脈附近交感神經的活性,藉此控制病患的血壓。

  • 服用藥物
如果在上述診斷治療後﹐仍然無法讓血壓正常的話﹐就要考慮服用高血壓的藥物﹐來控制患者的血壓。藥物的挑選要按照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生活方式﹑與高血壓的症狀﹐做出最適合的決定。目前研究發現﹐大多數用來降低血壓的藥物﹐其功能只在治標﹐而非治本。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物的老人﹐有時反而會提高心血管與其他疾病﹐如癌症或腎臟病等的機率。因此﹐治療高血壓的正確方法﹐是要找出導致高血壓的真正原因﹐並徹底解決之﹐ 而不是一昧地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以下是十種最常用的治療高血壓的藥物﹕

    1. 血管收縮素轉換酵素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
血管收縮素轉換酵素存在肺臟微血管中﹐是將血管收縮素先驅物(Angiotensin I)轉變成血管收縮素-II(Angiotensin II)的酵素。ACEI利用抑制血管收縮素的形成﹐減少周邊血管的阻力﹐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不適合使用於腎臟動脈狹窄所引起的高血壓或有嚴重腎臟疾病的患者。主要的副作用可能有高血鉀﹑乾咳﹑味覺不靈敏﹑白血球數目降低﹑皮膚出疹等優點是能同時治療心臟衰竭或心肌梗塞﹐和預防再度中風或由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基本上﹐ACEI是對付高血壓的第一線藥物。但不適合懷孕的婦女使用。目前研究已發現﹐長期服用ACEI的人﹐腎臟小動脈的收縮功能會受到影響﹐同時抑制緩動素(Bradykinin)的分解﹐使得血管格外擴張﹐損壞腎臟功能。此外﹐還要注意高血鉀可能帶來的心律不整。平時飲食當中﹐不要刻意選擇低鈉或代替鹽(高鉀)食品

    1. 醛固酮阻斷劑(Aldosterone Blocker)
醛固酮阻斷劑能阻止醛固酮(留鹽素)的作用﹐防止鈉離子的回收﹐維持血液容量與心跳功率﹐使得血壓不至於提昇。副作用可能有暈眩﹑昏厥﹑下痢﹑乾咳﹑疲勞等此藥物不適合高血鉀症病人。此外患有糖尿病與蛋白尿的病人也要避免使用此藥。

    1. 阿爾發阻斷劑(Alpha-Blocker/α-Blocker)
血管平滑肌的收縮,主要被交感神經系統所控制,經常透過腎上腺素受體(Adrenergic receptors)﹐來操縱血管平滑肌。存在於血管平滑肌中的腎上腺素受體,有三種類型:α1、α2和β2。這些細胞受體的主要神經刺激傳遞物質﹐為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阿爾發阻斷劑可以阻斷神經脈衝﹐使小動脈與靜脈舒張﹐以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許多人在頭一次服用此藥劑時,有可能會出現顯著的低血壓,甚至有些人還會出現昏暈現象。通常阿爾發阻斷劑不適合為第一次使用的抗高血壓藥物。但是這類藥可以提高血中好膽固醇(HDL)的量﹐並緩解攝護腺肥大排尿不順的症狀。要留意此藥不適合與威爾剛(Viagra)同時使用﹐以免造成血壓過低。

    1. 血管緊張素接受體遮斷劑(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ARB)
其作用為干擾血管收縮素的功效﹐並抑制醛固酮的分泌﹐減緩腎臟病變的速度﹐減少血管壁中平滑肌的增生﹐用以降低血壓﹐增進心臟跳動。副作用可能有消化道不適﹑頭痛﹑呼吸道感染等。對血管收縮素轉換酵素抑制劑(ACEI)有副作用的病人﹐不妨考慮服用血管緊張素接受體遮斷劑來取代原先藥物。

    1. 貝他阻斷劑(Beta-Blocker/β-Blocker)
腎上腺素受體(Adrenergic receptors)大多分布於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所支配的效應器細胞膜上﹐其受體分為三種類型﹐即β1受體、β2受體和β3受體。β1受體主要分布于心肌, 受激後﹐可提高心率﹐並增加心肌的收縮力。β2受體存在于支氣管和血管平滑肌, 可激動引起支氣管擴張、血管舒張、內臟平滑肌松弛等。β3受體主要存在于脂肪細胞上,可促進脂肪的分解。

利用阻斷貝他交感神經所分泌的腎上腺素對心臟的作用﹐減低
心跳的速度﹐同時減少心臟對氧氣的需求﹐以達到降低心跳和血壓。但是會增加心臟衰竭和氣喘的現象﹐使用上要特別小心。此外﹐患有心臟房室傳導阻礙﹐心跳速度過於緩慢﹐或阻塞性肺病等的病人﹐都要避免使用貝他阻斷劑。

但對於有高血壓同時又有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等問題的病患而言,貝他阻斷劑為第一選擇,然而鈣離子拮抗劑也可列為考量。

另外,這類藥物也可能會使葡萄糖耐受力降低和影響血糖變化的問題。所以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最好避免這種藥品﹐否則要特別留意。此外﹐肺病或氣喘病患也不宜使用此類藥物。副作用可能會引起喘鳴(Wheezing)三酸甘油脂變與好膽固醇(HDL)降低﹑暈眩﹑疲勞﹑憂鬱﹑性無能等。

貝他阻斷劑的功能主要是抑制交感神經的活性﹐降低心跳的數目﹐阻止腎素(Renin)的形成。可惜貝他阻斷劑的藥效在長期服用時﹐會逐漸削弱﹐因為身體會逐漸增加水與鹽份的滯留﹐抵消了貝他阻斷劑的作用﹐血壓也就會逐漸回升。其藥效是隨使用時間逐漸縮短。因此貝他阻斷劑通常配合利尿劑一起使用﹐來降低血壓。

    1. 鈣離子拮抗劑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能抑制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縮﹐可降低血壓與減慢心跳速度﹐此藥物與血液中鈣離子濃度無關鈣離子拮抗劑主要是阻止鈣離子進入血管或心臟細胞﹐以便利血管鬆弛﹐血液回歸心臟﹐對抗心肌缺氧﹐減低心臟負荷。

與貝他阻斷劑一樣﹐鈣離子拮抗劑經常使用在患有狹心症(Angina)的高血壓病人。副作用大概有暈眩﹑頭痛﹑腿腫﹑便秘﹑心悸等。目前發現有些人在服用鈣離子管道阻止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之後,會造成牙齦發炎與牙床腫脹,尤其是患有牙周病的病患,機率更高。此外鈣離子拮抗劑會影響到腎臟功能﹐所以有心臟衰竭或腎臟病的病人﹐在使用鈣離子拮抗劑之前﹐要慎重考慮一下。

    1. 中央阿爾發交感神經作用劑(Central Alpha Agonist)
與阿爾發阻斷劑的功能相似﹐可以活化中樞腎上腺接受體﹐阻斷交感神經脈衝﹐使小動脈與靜脈舒張﹐以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其副作用可能有暈眩﹑疲勞﹑憂鬱﹑口乾﹑睡眠失常﹑便秘﹑性無能等。一旦使用後不宜更換﹐通常是在病人對其他藥物都有副作用後的一個選擇。其藥效也會隨使用時間逐漸縮短。

    1. 直接血管舒張劑(Direct Vasodilator)
此藥物直接作用在血管的平滑肌上﹐鬆弛肌肉﹐讓血管管徑加大﹐減低血流阻力﹐使血壓得以下降。但必需配合利尿劑或者貝他阻斷劑一起使用﹐才能發揮其作用﹐防範水份與鹽份的滯留與心跳太快的功能。副作用能促進毛髮生長。總之在治療或控制頑強的高血壓情況下才會考慮使用血管舒張劑。左心室肥大的患者不得使用血管擴張劑。

    1. 利尿劑(Diuretics)
利尿劑可增加尿液中的水份﹐即增加尿量﹐減少體內和血管中的水份﹐因而可以降低血壓。但利尿劑的作用機制分成好幾類﹐而其中一種的作用機制﹐就是抑制醛固酮(Aldosterone)的形成。醛固酮能協助腎臟回收鈉離子﹐增加血液容量與心跳功率﹐使得血壓提昇。

利尿劑主要是幫助腎臟排除體內鹽份﹐協助擴張小血管﹐來降低血壓。基本上利尿劑有三種﹕
T利尿劑(Thiazide Diuretics)L利尿劑(Loop Diuretics)P利尿劑(Potassium-Sparing Diuretics)。每一種藥物都有它在腎臟上不同的作用。

T利尿劑是最常用的一類﹐價錢十分低廉﹐而且它在降低血壓的效果上﹐和在避免中風與心臟病的風險上﹐均不會比其他藥物差﹐唯一缺點是造成體內鉀離子的流失﹐長期服用時﹐容易造成骨質疏鬆

L利尿劑是專門供給有心臟病或腎臟病的人使用。

P利尿劑是配合其他利尿劑一起使用﹐以防止身體在降低血壓中損失過多的鉀離子。

利尿劑的副作用包括疲勞﹑衰弱﹑抑鬱﹑性無能等。此外﹐由於血糖﹑血脂肪﹑鈣離子﹑尿酸等成份在血液中均增高﹐還能引起鉀離子的流失﹐所以有痛風的病人不宜服用T利尿劑。同理高血鉀病人不宜服用P利尿劑。

    1. 周邊活性腎上腺素拮抗(Peripheral-Acting Adrenergic Antagonist)
此藥物直接作用在抑制周邊神經分泌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以降低血管對血流的阻力副作用有下痢﹑血壓過低﹑暈眩﹑昏厥等。一般僅使用在對付頑強高血壓的治療上。

混合藥物治療(Combination therapy)

高血壓是一種很難控制綜合性的疾病﹐單一藥物有時無法有效壓制高血壓﹐通常需要其他藥物的輔助來治療。由於每種藥效持久性不同﹐病人與醫生要經常溝通﹐好好研究討論一下﹐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與必要的調整。如果服藥後有任何不適或反應時,一定要告知醫師。一般的混合藥物是結合利尿劑﹑ACEI﹑貝他阻斷劑﹑血管緊張素接受體遮斷劑﹑或中央阿爾發交感神經作用劑。簡單一點的就是混合ACEI與鈣離子拮抗劑。混合藥物的優點是可以降低各別藥物的成份﹐相對地降低每一種藥物的副作用。缺點是混合藥物的成份不容易調整﹐其次是目前仍沒有足夠的數據﹐來鑒定混合藥物的危險性。

目前最吸引人的高血壓治療法﹐就是腎交感神經阻斷術,能有效治療高血壓,部分病患甚至因此完全擺脫了﹐長期降血壓藥物的控制,這項手術被認為是﹐近年來治療高血壓﹐最令人興奮的突破。

假如患者不願或不適合接受藥物治療的話﹐不妨考慮生物回饋技術(Biofeedback technique)﹐此方法包括認知行為治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放鬆治療法(Relaxation therapy)﹐引導想像與心理教學法(Guided imagery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等。是專家使用精密的儀器﹐根據每人身體各種特殊﹐及可分辨的反應做線索﹐經過累積學習﹐逐漸發展出一套﹐非自主降低血壓的方法。

如果不排斥另類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的話﹐經常赤腳與地球表面直接接觸﹐就像避雷針一樣導電入地(Grounding)﹐能及時中和人體所攜帶的靜電荷﹐防止人體受到靜電損害﹐並保障生電(神經傳導)系統正常運行﹐讓身體可以直接融入地球的巨大電容體中。在這種接地效應保護傘(Umbrella Effect of Earthing)之下﹐對導致高血壓的原因﹐如自主神經系統失調或其他生理疾病等﹐均會降低或得到改善。
因此﹐穿著接地鞋(Earthing shoes)﹐使用接地墊(Earthing pads)﹐或覆蓋接地毯(Earthing sheets)等﹐大多能讓身體受益。此外﹐經常接近瀑布或森林地帶﹐空氣中含有較多的負離子﹐大量吸入此類物質﹐對人體健康也有相當的幫助。




高血壓的預防

  • 定期體檢
如果已患有高血壓時﹐要定時服用藥物控制血壓和膽固醇。養成每日測量與記錄血壓和心跳次數的習慣﹐如有異常現象﹐應予特別留意或者咨詢家庭醫生。如果懷疑自己可能有心血管疾病時﹐不妨將踝肱指數(Ankle-Brachial Index﹐ABI)與心踝血管指數(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的測試﹐納入年度健康檢查的項目。ABI是測定血管阻塞的程度。CAVI是測定血管硬化的程度。通常經由此兩指數﹐大概可以知道血管阻塞與硬化的情況。理論上﹐ABI正常指數值應於1.30~1.00﹐若ABI指數值小於0.90﹐就有周邊動脈阻塞的發生。ABI值越低﹐血管阻塞情形越嚴重。理論上﹐CAVI參考範圍﹕8~9,如果CAVI指數值大於9﹐就要注意動脈硬化的形成。CAVI值越高﹐血管硬化情形越嚴重。

  • 運動控制體重
適度運動能增進心肺功能與促進血液循環﹐又可提高血中好膽固醇的含量﹐降低血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如果在運動中﹐收縮壓升到180mm以上﹐或完全停止運動後5分鐘之內﹐收縮壓仍徘徊在160mm上下﹐就代表運動強度﹐早已超過患者心血管的負荷﹐必需減少運動量﹐或 選擇相對溫和一點的運動。此外﹐維持體重﹐也要靠適度運動﹐如果可能儘量減肥。減輕體重可以降低血壓﹐減少心臟與血管的負擔是預防高血壓的最有效的方法。

  • 注重營養
尤其是對脂肪的攝取要特別留意。儘量避免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類(Trans fat)食品。飽和脂肪酸會提升體內壞膽固醇(LDL)。反式脂肪酸雖說是百分之百純植物油﹐但造成血膽固醇上升﹐最好儘量減少食用。高血壓患者可能與其酸性體質有關﹐血脂和氯離子都是體內的酸性物質,容易加速血管硬化與阻塞﹐因此﹐攝取食物時﹐要多多選擇蔬菜與水果等鹼性的食物。

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類食品﹐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壞膽固醇(LDL)。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體內膽固醇的代謝﹐降低血膽固醇。魚油中富含EPA(Eicosapentaenoic Acid)DHA(Docosahexaenoic Acid)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凝血及降血壓的功效。

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DPA﹔22﹕5)能清除血液中,有害的低密度膽固醇(LDL),防止動脈粥狀硬化,修補受損血管,防止血斑附著及產生血凝塊(血栓),對預防血管栓塞、冠心病、中風等,功不可沒。主要存在於海洋哺乳動物的油脂中,以海豹油中的含量最多。有關Omega 3(ω3)系列和Omega 6(ω6)系列不飽和脂肪酸的資料,請參考止痛藥的簡介一文。如果想進一步了解保養知識,不妨閱讀維他命的簡介,與膽固醇的簡介。

高血脂及高血壓患者可選擇此類油脂﹐只是這一類油化性比較不安定﹐在高溫油炸下容易被分解破壞﹐所以最好烹飪方式是水煮或清蒸。攝取足夠均衡的營養品﹐包括保護心臟的營養素﹕維生B∕C∕D∕E﹑葉酸﹑胡蘿蔔素鉀﹑鎂﹑高纖維﹑深色蔬菜水果等﹐可維持心臟與血管的正常功能。

研究發現,補充維他命D能保護心臟與改善血管硬化,維他命D能改善心臟肌肉纖維化與血管硬化,除此之外,缺乏維他命D者,也容易罹患骨質疏鬆。最好每天曬15分鐘左右的太陽,可以護心血管,還能健骨。

避免煙﹑酒﹑刺激性強的食物﹐要常補充身體需要的礦物質﹐定食定量﹐保持身心健康。

葡萄種子萃取物(Grape seed extract)﹐是多酚類的一種。其主要成份是含有前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與白藜蘆醇(Resveratrol)。可防止血管硬化(Atherosclerosis)與抗炎﹐是一種保持青春與活力的優良抗氧化劑。另外,多吃富含槲皮素(Quercetin)、楊梅素(Myricetin)等的地瓜葉、洋蔥、蘋果、蔓越莓、藍莓等蔬果,可能也有助控制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目前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能充分協助身體取得必需營養之外﹐還可以降低血壓和血脂肪﹐減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它的重點是要患有高血壓的病患﹐選擇食物﹐控制食量﹐而不是強調禁止吃某些食物﹐以期收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 充份休息睡眠
充份休息,避免壓力和煩惱﹐保持心情輕鬆愉快。晚間給自己充足睡眠﹐充實生活﹐熱心公益事業。凡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儘量避免情緒激動﹐知足常樂可利用冥想疏緩壓力與精神緊張﹐改善情緒低落﹐避免內分泌失調﹐並降低血壓及增強心臟功能。如果可能,不妨常常飲用GABA茶(GABA tea),因其含有伽瑪-丁氨基酪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有助於治療失眠,促進腦部活化,紓解身心壓力,刺激人體分泌生長激素,以預防慢性病,降血壓,維持中樞神經傳導順暢等。

  • 控制血糖與血脂
定時服用藥物控制血壓和膽固醇。平日對糖﹑鹽﹑脂肪的攝取要特別留意。多吃水果﹑蔬菜與高纖維食物﹐常喝水防止身體脫水與便秘。許多研究發現,酒精與果糖(Fructose)的代謝,只能在肝臟中進行,同時在兩者生理代謝的途徑中,有許多共同的中間產物,最終製造出許多尿酸﹑脂肪與自由基等物質,上述物質的累積人體中,可能是導致許多慢性代謝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有高血壓的病人,要嚴格的控制食物中糖份﹑脂肪和鹽份等的攝取

如果不排斥中藥的話﹐不妨飲用決明子(Cassia obtusifolia L.)茶﹐因其含有大黃素、大黃酚、決明素等﹐除了增加明目的效果之外﹐還可以降低血壓﹐調整血脂與血糖。也有研究報告指出﹐決明子有副作用﹐使用時要徵求醫生同意﹐特別小心注意。


  • 注意季節與溫度變化
因氣候變化日夜溫差大﹐血管容易驟然收縮或舒張﹐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高﹐所以中老年人要特別注意身體保暖。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運動時,運動量要緩慢增加,不要做需要爆發力的激烈運動。最好能每日排便,並且防止便秘。適度補充水份,以免身體脫水。千萬不要暴飲暴食或熬夜過勞。煙酒不沾,生活規律。





1 則留言:

  1. 謝謝分享資訊~
    這邊分享一個控制血壓的好方法
    我老公也有高血壓的症狀,也是都要吃醫生開的藥控制
    但自從開始補充這款達特漢司-健康8D補精保養之後
    現在已經可以不用吃高血壓藥也能維持血壓穩定了
    但老公還是會定期回診讓醫生診斷,血壓都維持很漂亮的數字哦
    這邊也有網友分享的文章可以參考:https://www.iknowloho.com/forum/detail/46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