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牙周病的簡介(Periodontal Disease)


牙周病的簡介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是一種涵蓋牙齦﹑齒槽骨及牙周韌帶的疾病﹐主要是由於口腔內細菌大量的增殖而影響牙齒周圍組織的健全,應該算是牙周組織慢性發炎的疾病。至於牙周組織則包括有:牙齦、牙周、牙周膜、牙周韌帶及牙槽骨等。

從簡單地牙齦發炎到嚴重地牙齒脫落
都在其範圍之內。一般牙齦方面的疾病對口腔衛生有相當大的威脅。某些研究甚至發現﹐口腔衛生的不良還會引起其他疾病例如癌症如胰臟癌﹑消化道或心臟等。口腔裡常見的一種細菌,名為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根據研究,它在口腔內的存在,與大腸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另外,某些牙周病的特殊菌種﹐如牙齦紫質單孢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以及放線桿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等﹐均可提高胰臟癌的罹患率。

至於牙周病形成的速度與其嚴重性﹐完全決定於個人每一天
對自己牙齒與口腔衛生的保養。因此﹐適時的牙齒保健﹐與養成口腔清潔的習慣是防止牙周病最好的方法。


口腔內溫暖潮濕﹐加上有許多食物的殘渣﹐是細菌微生物生長的理想場所。唾液﹑細菌與其他的顆粒能形成一種無色黏稠的菌斑(Plaque)[註一]附著在牙齒四週與牙齒基部。牙菌斑是口腔中大量細菌的集合體,口中細菌大概有五百種左右﹐是以鏈球菌﹑厭氧菌等為主要菌種﹐菌斑的存在,能隔絕空氣﹐任由細菌自行發酵﹐其所產生的酸液﹐會侵蝕牙床﹐是造成牙周病的主因。菌斑久而久之會逐漸形成堅硬的牙垢(Tartar)﹐一般牙刷無法剔除﹐只有牙醫或牙齒清潔師用特殊器具﹐才能除去這些在牙齒縫隙或牙齦溝的菌斑。因此大約每六個月要洗牙一次。如果患有牙周病的人﹐不妨每三個月﹐做一次類似洗牙﹐徹底清潔口腔與牙齒的工作﹐以保持牙齒與牙齦的健康。

菌斑與牙垢附著在牙齒的時間越久﹐對牙齒造成的傷害越大。


牙齦炎(Gingivitis)是菌斑與牙垢所引起算是最通常的口腔疾病。牙齦發炎會造成牙齦紅腫﹑疼痛﹑出膿甚至出血。通常牙齦炎在勤刷牙﹑牙線剔牙(Floss)或適當洗牙治療後會自動痊癒﹐主要是因為牙齦炎尚未傷及牙根與牙床。倘若忽視牙齦炎而不徹底治療的話﹐長久下來牙齦炎就能轉成牙周病。


當牙周病發生之後﹐牙齒與牙齦之間的空隙會加大﹐而形成所謂的牙周口袋(Pocket)﹐能沉積食物殘渣引起發炎。有時是因為患者牙齒咬合不良﹐造成上下牙齒間的受力不均勻﹐在這種情形之下﹐也能加速牙周口袋的形成。

牙垢最容易發生的地方,經常出現在口腔內唾液腺周邊,包括舌下、雙頰兩邊腮腺,所以下排牙齒內側,與上排左右大小臼齒間,是牙結石最好發的部位。每一次進食之後,最好能用牙線或牙間刷徹底清除殘餘食物,再以軟毛牙刷加上牙膏,仔細輕刷每顆牙面與牙縫、齒齦接縫處等,這樣才能降低牙結石的附著與形成。

雖然人體免疫系統
會不斷地抵抗細菌的侵入﹐但細菌產生的毒素﹐與免疫系統分泌的酵素會長期侵蝕牙根與牙床。由於牙根與牙床的骨骼受損﹐牙齒就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撐而發生動搖。如果患者仍繼續相應不理的話﹐最終牙齒難逃脫落的命運。一般牙周病發生症狀的年齡大約是在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其中男性患者的數目又比女性要多。

牙周狀況往往會隨著免疫力的強弱而變化,當人體抵抗力較好時,口腔中的好菌也較多,壞菌就不易滋生;反之,當免疫力下降時,口中壞菌較多,牙菌斑會侵襲牙齒,也會引起牙齦發炎出血。然而慢性病患的牙周狀況通常也比較嚴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其牙齦對抗細菌的能力較差,罹患牙周病的機率較高,因此慢性病患更應定期檢查口腔,才能維持牙齒健康。

目前發現和牙周病相關連的疾病越來越多,例如類風性關節炎和細菌發炎的牙周病有關連。在牙周病患的牙床液體中,發現含有高量瓜氨酸合成蛋白(Citrullinated proteins)。同時在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身上,也發現瓜氨酸合成蛋白十分活躍,這些異常的瓜氨酸蛋白﹐出現在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體內﹐會導致免疫反應。

牙齒及牙齦上附著各式各樣的細菌,這些細菌長年積累在牙垢中,會分泌毒素,侵蝕牙齦﹐當這些毒素或者細菌﹐藉著牙齦破口﹐進入血液,循環至身體其他器官,就會引發慢性發炎,而發炎會降低胰島素的運作,增加血糖控制的困難度,有可能助長第二型糖尿病的形成。

血糖的代謝產物,又稱為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例如N-羧甲基賴氨酸(N(6)-Carboxymethyllysine或者N(epsilon)-(carboxymethyl)lysin,CML)等,是具有代表性的較穩定,低活性的糖化終產物。AGE是糖分子與蛋白質相互聚合,經過一系列的反應後,所產生的不可還原之物質。它會改變及影響蛋白質的正常功能,一旦糖分子與其他蛋白質分子連成大分子之後,能降低蛋白質代謝,和其被正常回收的機會;AGE也會讓DNA產生移位現象,造成DNA的損傷,影響DNA的正常功能。

AGE會和巨噬細胞上的AGE受體結合,產生類似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血球分泌之間(介)白質-6(Interleukin-6,IL-6)等發炎因子或活性酶,這些物質的存在和免疫細胞的交互作用,會產生類似發炎因子的物質,這些物質,都會造成牙周組織的破壞。因此,糖尿病患者若同時患有牙周病時,其牙周病會相對較嚴重,且進展迅速,還經常會出現牙周膿腫的現象。

另外﹐牙周病可能會增加某些消化道潰瘍,心血管疾病,甚至腎臟疾病的罹患率。



牙周病的危險因素



  • 家族遺傳

齒質的好壞與遺傳有非常大的關係。除了牙齒與牙床的結構之外﹐牙齒的咬合及口腔內唾液的酸鹼值等均與遺傳有關。


  • 營養不良

飲食內容與牙齒健康與否關係密切﹐尤其是食物中缺少鈣質會降低身體對牙齦疾病的抵抗力。


  • 吸煙

吸煙能加速牙垢的形成。同時吸煙能影響許多對牙周病治療的效果。主要是因為尼古丁﹐能讓血管收縮﹐影響牙周和牙齦部位的血液循環﹐降低免疫對抗細菌的能力。


  •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本身對細菌感染的抵抗力比正常人低﹐因此罹患牙周病的機率也特別高。


  • 荷爾蒙改變

尤其是懷孕或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由於荷爾蒙分泌不足﹐常常會引起鈣質的流失﹐造成牙周病的上身。


  • 藥物

某些藥物如避孕﹑抗憂鬱或心臟等藥物的副作用能減少唾液的分泌﹐導致口腔內細菌的增長。甚至有些降血壓藥物,如鈣離子管道阻止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有時可以促成牙床發炎與腫脹。


  • 疾病

如愛茲病﹑癌症等疾病﹐能削弱本身的抵抗力﹐相對地增加了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此外﹐患有睡眠中止症﹑修格蘭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等疾病的人﹐要特別小心保養牙齒。更年期的婦女﹐以及患有骨質疏鬆症的病人﹐也要注意牙齒的保健。


  • 壓力

壓力會造成人體免疫力的衰退。尤其是生活不規律的人更容易罹患牙周病。



  • 清潔牙齒方式不良

最好是在進食之後﹐儘可能清除口腔內所有殘留的食物。尤其是牙縫之間﹐與牙齦和牙根之間的溝槽﹐同時要注意刮乾淨舌頭上的舌苔。如果只是刷牙齒表面﹐而忽視牙齒與牙齦的死角﹐口腔清潔的結果必定不彰。口中感覺酸苦或口腔內有氣味﹐都是代表口腔清潔工作的不完善。



牙周病的症狀


  • 口臭

口臭的原因很多﹐但牙周病大多能引起患者的口臭。主要是患者口腔內細菌數量極多﹐殘渣經細菌發酵後產生腐臭的氣味。除了牙周病,消化道疾病等造成的口臭之外,最頑強的口臭來自扁桃腺結石(Tonsil stones),這是因為食物殘渣,滯留在扁桃腺附近的凹陷處,讓細菌附著生長,成為豆腐乳狀的白色顆粒,當形體大到某個程度時,在強力咳嗽或清理嗓子之下,可以被咳出,氣味非常難聞,一旦這些扁桃腺結石不斷地形成,口臭幾乎無法根除。因為咽喉附近肌肉萎縮與喉頭下陷,扁桃腺結石經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如果想要控制喉頭附近細菌的生長,每次進食之後,除了保持口腔衛生外,還需要漱喉(Gargle),以降低滯留在喉頭腔的食物殘渣。每天在睡覺之前,不妨使用不含酒精成份的漱口水,例如Crest multi protection advance mouthwash等漱喉。如果無法得到改善,就要找尋耳鼻喉科醫生,提供進一步的治療。


  • 牙結石

牙結石(Calculus)是牙周口袋形成與牙周骨質破壞的結果﹐體積比菌斑還大還難去除。因為牙結石是口內死細胞﹑唾液﹑礦物質等﹐經過細菌作用而長期鈣化累積﹐所形成黃色或更深色的堅硬沉澱物﹐附著在牙齦邊緣或牙齦溝縫中﹐一般刷牙是無法清除乾淨。真正傷害牙齒最深的是位於牙齦底部與牙根表面的牙結石﹐不僅不易去除﹐而且破壞牙齒骨質。口袋越深入﹐牙周病就越嚴重﹐牙齒根基也越脆弱。


  • 牙齦紅腫萎縮

牙齦由鮮紅色轉成暗紅色。細菌與殘留的食物在牙周口袋內發酵﹐能產生毒素與酸液侵蝕牙齦﹐引起牙齦發炎。牙齦萎縮造成牙根外露。此外﹐經常還有牙齒疼痛或不適的感覺。


  • 牙齦出血化膿

如果牙齦發炎後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傷害逐漸擴大﹐會造成牙肉組織發炎與受損﹐進而出血化膿。


  • 牙齒動搖

牙齒鬆動能導致咀嚼酸軟無力。主要是在細菌毒物長期的侵蝕之下﹐牙齦委縮與齒槽骨大量流失﹐牙齒基礎受損。此時﹐牙根與牙床都已受到影響。代表牙周病的傷害已經達到非常嚴重的地步。


  • 牙齒對熱﹑冷或酸敏感

表示保護牙齒表面的法瑯質層破損﹐齒質層外露﹐牙齒神經對熱﹑冷或酸等外界刺激格外敏感。



牙周病的診斷與治療



牙醫師通常可用牙周病探針﹐來測知牙周破壞的程度。如果牙周口袋深度超過五毫米就算是牙周病。此外﹐牙根X光片也可以用來做為診斷牙周病的根據。因為口內細菌的大量繁殖能侵蝕牙根與損壞牙床﹐所以牙周病治療的重點是清除口腔內細菌及牙結石。牙周病治療的方式要看牙周病的程度而定﹐一般都是從去除牙垢與牙結石著手﹐將口腔內累積的殘留物徹底清除乾淨。超音波潔牙及牙根整平術(Ultrasonic scaling/root planing)是最常使用的治療方法。


如果有需要的話﹐會進行牙齒整齊矯正手術(Orthodontic adjustment)讓牙齒咬合平整﹐避免往後牙周口袋的形成。甚至可以考慮藉由手術治療﹐做更深層的清潔處理﹐並重建失去的齒槽骨和其他牙周組織。

除此之外﹐還有使用藥物
來預防牙齦發炎﹐並協助擴大牙周病治療的效果﹐例如抗菌漱口藥水(Antimicrobial mouthrinse)﹑抗菌藥片(Antiseptic chip)﹑抗生素膠(Antibiotic gel)抗生素纖維(Antibiotic fiber)﹑抗生素微粒(Antibiotic microspheres)﹑酵素抑制劑(Enzyme suppressant)等。如果上述治療仍不見效﹐就要考慮施行牙齦手術。皮瓣手術(Flap surgery)也就是俗稱的牙齦手術(Gum surgery)﹐將牙肉切開﹐深入清除牙根部無法除去的菌斑與牙垢﹐然後將牙肉縫合。以便利往後清除牙垢的例行保養。骨質手術與牙周組織移植(Bone and Tissue Grafts)從自體腸骨骨髓取骨或異體骨移植,以整修牙齦與齒槽骨的缺損。

微創雷射治療,沒有開放性傷口,能大幅降低患者疼痛度。運用雷射高溫滅菌的特性,在不傷及牙周組織的情況下,清除口腔中的有害細菌,同時能藉由雷射光束的刺激,活化牙周組織的自癒及再造能力,使牙周自行生長出新的組織結構,讓牙齒更穩固。



牙周病的預防



接受定期牙齒維護及檢查﹐尤其要堅持至少每六個月洗牙一次。儘可能在每次進食後十分鐘之內刷牙以保持口腔衛生的好習慣。因為這一段時間中﹐是口腔酸性的高峰﹐酸性能破壞牙齒的健康。如果服用新藥物﹐一定要告知牙醫師。


每餐之後除了刷牙之外﹐還要用牙線與小型穿透牙縫式錐形刷(牙籤刷/牙間刷)﹐剔除牙間縫隙的藏污納垢﹐減少菌斑與牙垢的形成。要使用特殊軟質的牙籤尖(清牙刺激器/Stimulator)﹐輕輕刮出隱藏在牙齒縫隙﹐牙齦溝槽或牙根死角附近的食物殘渣﹐並且引進氧氣﹐騷擾菌斑的形成。

使用牙刷刷牙時﹐最好要選擇在適當的位置與角度﹐例如45度到60度傾斜式的橫刷,或是直接向牙齒方向刷,以期有效地去除牙菌斑。至於選擇牙刷的質地﹐應該以柔軟為優先﹐以免破壞牙齒的琺瑯質。

使用牙線清牙時﹐除了要清除牙縫之間的殘餘物之外﹐還要稍微用一點點力道﹐將牙線壓入牙根基部﹐記住牙線的運動﹐僅限於環繞牙根﹐輕輕地上下移動﹐不需要太使勁﹐以免傷害到牙肉組織。

如果可能的話﹐配合電動或超音波牙刷﹐一起來清除牙垢﹐因為多方向的快速震動或轉動﹐有利於減慢牙結石的形成。牙菌斑與牙垢的沉積牙根與牙間縫隙﹐是造成蛀牙與牙周病的主因。

除了牙齒之外﹐牙刷還可以用來清除舌頭上的舌苔﹐舌苔是細菌與微生物聚集的大本營。乾淨的舌頭是口腔衛生絕對不可少的一環。除此之外﹐還要建立餐後不馬上就寢的習慣﹐讓唾液有足夠的時間﹐清除口腔內的細菌。如果起床時﹐感覺口內清新﹐無特殊氣味與酸苦味﹐口腔清潔工作﹐才算做的徹底成功。


保持營養均衡﹐尤其要多多攝取含有鈣﹑鎂﹑氟﹑磷等的食物﹐增加牙齒的防護能力。同時避免食用含糖份高的碳酸飲料﹑酸性食物或黏牙類的食品等。


如果吸煙﹐最好戒煙。如果患有消化道﹑糖尿病﹑心臟病﹑免疫力衰弱﹑內分泌失調等疾病時﹐更要特別注意牙齒的健康。

在治療牙齒疾病的時候﹐不妨請教牙醫師﹐自己口中是否尚存有一個被質疑已久的有害物質?這就是早期牙醫經常使用於補牙的銀汞合金(Amalgam)﹐又稱為汞齊。當汞齊表面損壞或形狀改變之後﹐再加上酸性食物的侵蝕與口內熱度的激發﹐能讓微量的汞蒸汽出現在口中。長期吸食之後﹐會毒害呼吸道與消化道的細胞組織。目前已有牙醫提供口腔內除汞手術。如果曾經接受過汞齊補牙的病人﹐不妨考慮接受這種特別的處理﹐以免重金屬對人體的傷害。



下列是有關牙周病資訊的網站﹕
http://www.ada.org/public/topics/periodontal_diseases.asp
http://www.perio.org/consumer/proto2/healthygums.htm
http://www.ada.org/public/topics/periodontal_diseases.asp



[註一]

潔牙不當,使得食物殘渣遺留在牙齦,牙縫之間,口腔內的細菌,就會藉著口水中的黏性蛋白質等作用,形成附著在牙齒表面的一層薄膜,這就是牙菌斑。牙菌斑是一層具黏性無色的細菌薄膜,通常在用餐後半小時之後,開始逐漸形成。如果牙菌斑在4小時內,沒有被清除掉的話,會因鈣化作用而硬化。牙菌斑鈣化的程度,大約在兩三天左右,就能達到50%,兩星期則可達到90%。

當牙菌斑隨著時間層層堆積之後,就會形成牙結石。牙結石無法自行刷牙清除,只能由牙科醫師,透過特殊工具,或超音波等洗牙的方式去除。因此,在用餐或者進食之後,最好能用牙間刷或牙線等,將殘留食物顆粒剔除,然後徹底刷牙,這樣才能保護牙齒的健康,維護口腔的衛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