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老化的探討(Aging)



老化的探討



長生不老是人類共同的夢想。可惜這個夢想﹐至今仍未能實踐。原因是由於老化是一個非常複雜﹐而且無法逆轉的過程。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生理功能會逐漸衰退﹔同時伴隨年長而來的疾病也隨著增多。因此﹐在人類衰老的過程中﹐功能的衰退與疾病的損害﹐往往是互為因果。

人體是由成千上萬的細胞所構成的﹐如果細胞因衰老而數目不足﹐這些細胞原來擔任的功能﹐自然會相對地跟著減少。綜合這些功能衰退的結果﹐就在人體的老化上完全展現出來。譬如老花眼﹑白頭髮﹑重聽﹑皺紋﹑身體僵硬﹑肌肉萎縮﹑記憶力衰退﹑血管硬化﹑慢性代謝疾病﹑骨質疏鬆等。因此﹐老化現象其實是從人體停止生長的那一刻開始。

人類為什麼會停止生長﹖在研討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明白人類為什麼會生長﹐或是控制人類生長的是什麼﹖第一個出現的答案﹐就是荷爾蒙。

有許多研究老化的重點﹐就放在觀察老化與人體內荷爾蒙改變的關係上。荷爾蒙就像是控制人體生理的時鐘﹐在人類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人類衰老的過程中﹐荷爾蒙的影響力的確也相當大。其中最有利的證據﹐就是更年期的現象。不論男女在進入更年期後﹐生長激素﹑退黑激素﹑脫氫異雄固酮DHEA(Dehydroepiandrosterone)性激素等﹐逐年有明顯降低的跡象。

如果藉著人工荷爾蒙的幫助﹐一般人能延後許多老化的現象。當然在停止服用藥物之後﹐所有老化症狀會在極短期間內﹐加速重現。因此﹐人體中荷爾蒙分泌量的改變能充份影響﹐並控制人體老化的速度。

近年來隨著對基因的研究﹐許多科學家認為﹐某些基因的損壞或突變是導致人類衰老的原因。這類假說﹐似乎也非常適用在解釋人類癌症形成的原因上。在中老年紀的人群中﹐罹患癌症的比例﹐的確是比較高。這也印證了﹐細胞基因的改變﹐可能是造成人類衰老的原因。

細胞學家在觀察細胞分裂的過程中﹐發現了一項有趣的現象﹐就是在人體染色體的末端﹐存在一種稱為染色體端粒(Telomere)的特殊構造﹐它屬於雙鏈去氧核糖核酸(DNA)的一部份﹐但其頂端有一段很長的單鏈﹐重複出現“TTAGGG序列DNA﹐整體單鏈形成“T”型環狀構造。端粒在細胞分裂時﹐可以保障細胞染色體的完整性。

不過在DNA的複製過程中﹐其尾端的一小部份無法複製。每一次細胞分裂之後﹐子細胞中染色體端粒的長度﹐會比原來母細胞減短一些。因此﹐細胞分裂到了某一個世代之後﹐因為染色體端粒的長度太短﹐細胞停止分裂﹐進而相繼死亡。這可能就是一種細胞調控衰老的機制。

科學家發現在動脈硬化的血管壁細胞染色體的端粒﹐就比健康年輕人的血管壁細胞要短。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肝硬化與肝炎細胞的研究報告中。有些學者懷疑﹐細胞分化後﹐本身就有壽命的限制。因此﹐基因學者運用此理論來詮釋人類老化的現象。人類通常在年過六十以後﹐衰老的速度加快﹐各種老化跡象也越來越明顯﹐因為沒有足夠的新細胞﹐來取代老死的細胞﹐其正常功能便無法維持其中以視覺﹑認知﹑記憶﹑免疫等系統的退化﹐最為顯著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一種外基因(Epigenetic)的遺傳形式﹐以生化方式來操控DNA性能的開啟或關閉。每個細胞均有完整的基因圖譜﹐甲基化有助於確定基因某一特定的區域﹐執行某項特定的功能。在細胞分裂時﹐母細胞甲基化型態﹐會遺傳給子細胞﹐縱使DNA序列沒有改變﹐但是基因甲基化的結果﹐會造成某些基因長久關閉﹐影響DNA轉錄﹑修補﹑重組等功能。

研究甚至還進一步發現﹐細胞DNA甲基化的水平﹐會隨年紀的增長而增減﹐因此﹐甲基化圖譜的改變﹐可做為推估細胞年齡非常精確的依據。這個細胞生命時鐘(甲基化圖譜)﹐在人體成長期間跑得最快﹐大約在成年以後﹐開始放慢。DNA 甲基化程度(DNA Methylation)可用於估計年齡,有如「生物衰老時鐘」,DNA甲基化效率隨年齡增長日漸降低,導致細胞老化加速。

更有趣的是﹐人體不同組織的細胞﹐表現出的年齡不盡相同。細胞中甲基化運作的正常與否﹐或者甲基化是不是衝過了頭﹐在人類老化過程中﹐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總之﹐控制一般細胞生長、分化、老化、凋亡等的關鍵﹐很可能就是甲基化外基因(Epigenetic)的遺傳。外基因(Epigenetics)包括三大部份: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組織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 非編碼核糖核酸(Non-coding RNA)。在不改變基因系列之下,能控制基因的表現。

有越來越多對外遺傳/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的研究發現,後天環境和行為可能會影響基因的表現,目前已知生活習慣、飲食、情緒、致癌物質或壓力等外在因素,可能會在基因貼上標籤,並對基因表現產生影響;例如DNA分子可加上一種稱為甲基的分子,導致該段DNA序列的基因,無法正常表現。通常人體只有通過減數分裂(Meiosis)時,才能徹底摧毀外基因的影響,但是有研究發現,外基因的某些微量物質或者影響,仍有可能殘存在精子或者卵子當中,如果這項甲基化(Methylation)的過程,發生在精子或卵子,這個無法正常表現的甲基化基因,就可能被遺傳給下一代子細胞,並影響它們的外觀或正常生理作用。因此,年長者想要過的幸福獨立,同時享受生活品質,就要懂得如何來:照顧自己的生活飲食,心情放鬆,規律運動,維持社交活動等。

此外﹐人年紀大了﹐生理機能漸漸退化﹐代謝速率變得遲緩﹐造成體內許多物質﹐不是生產過盛﹐就是供應不足。身體為了適應代謝失常的威脅﹐必需改變生化反應﹐來突破或解決代謝的難題﹐補償的結果﹐衍生出許多慢性代謝疾病。例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進而加速人體老化的速度。高血壓是循環功能不良﹐而要求心臟加壓的結果。高血脂可能是腦細胞或神經細胞需要的原料不足。高血糖可能是細胞內粒腺體對葡萄糖氧化生能功能的變異。

這些外形老化現象在早老症(Hutchinson 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中一覽無余﹐早老症是因為染色體基因的突變﹐人體無法合成正常的核纖層蛋白A(Lamin A)﹐使得細胞普遍提早死亡﹐死亡細胞得不到及時的補充。研究發現核纖層蛋白(Lamin A)基因變異﹐可損壞DNA修復功能﹐而令基因組變得不穩定﹐導致早老症。

因此﹐患者老化速度提前與加快﹐患者平均壽命只有十三歲左右。其致死原因﹐大多是血管硬化或心臟疾病。如欲知早老症的詳情﹐請參考下列網站﹕
甚至研究老化與致癌的動物實驗中還發現﹐細胞核中B型核纖層蛋白(B-Nuclear lamin proteins/Lamin B)的不足﹐會導致免疫相關基因的異常現象﹐進而促進體內脂肪組織﹐產生大量發炎因子﹐並分泌到血液中。這些由衰老脂肪體持續釋放的炎化因子﹐會抑制小腸內局部免疫反應﹐進而誘導小腸細胞的惡性增生。

老化是細胞增生速度變得緩慢,衰老細胞不容易死亡,細胞體型增大,形狀出現偏平化,老化的細胞比年輕細胞有更多的應力纖維。研究發現切絲蛋白-1(Cofilin-1)的存在,可以影響肌動蛋白質聚合和溶解的速度,造成老細胞形狀的改變。如果減少切絲蛋白-1的量,可以緩和細胞老化的速度。調控切絲蛋白-1,可以影響某些老化基因的表現,例如基因p27kip1等。如果能抑制切絲蛋白-1,也許就可以控制老化基因的表現,阻撓細胞的老化。

另外一派的學者認為﹐細胞中氧化生能反應
所形成的代謝物質對細胞傷害很大﹐人類衰老是因為細胞內負責修復氧化傷害功能的退化﹐進而導致細胞的衰亡。葡萄糖在粒腺體(Mitochondria)中﹐可以氧化成二氧化碳與水﹐是細胞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但是在粒腺體內複雜代謝反應當中﹐無可避免地﹐會產生出許多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活性氧族包括有﹕氧原自由基(SuperoxideHydroxylPeroxylAlkoxylHydroperoxyl)等﹐均含有不飽和的電子數﹐以及一些含氧的非自由基衍生物(Hydrogen peroxideHypochlorous acidOzone)

除了正常代謝之外﹐體內免疫系統在吞噬外來物﹐或修復損傷﹐都能增加自由基的生成。此外﹐如放射線﹑空氣污染或精神壓力等,也會產生額外含氧自由基。這些化性極強物質﹐存在細胞中能造成細胞膜的破損﹐改變粒腺體的化學反應﹐干擾或損壞DNA的正常運作﹐甚至導致某些物質的過氧化。一旦自由基存在的數量﹐遠遠超過身體能處理的上限之外﹐在人體內就能形成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

氧化壓力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測定﹐就是傳統式檢測自由基的方法﹐透過測試尿液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多寡﹐可以了解體內脂質過氧化的程度﹐也可以估計細胞氧化受損的情形。體內MDA累積越多﹐代表氧化傷害的程度越嚴重﹐體內MDA形成的速度越快﹐表示身體抗氧化能力越差。因此﹐MDA可影響膽固醇的代謝﹐能加速動脈血管的阻塞﹐導致冠狀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總之﹐MDA的含量﹐可做為脂質過氧化作用的指標。MDA的累積﹐能破壞DNA結構﹐引起細胞癌變。MDA的存在﹐能使皮膚產生黑斑或老人斑﹐加速老化的過程。

另外一種測試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的方法,是通過測量尿液中的(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含量,來決定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的程度。8-OHdG是體內自由基,攻擊DNA或游離核甘酸中的Deoxyguanosine所生成的產物,經由生物體內之修補酵素,將受到氧化之去氧核醣核酸分割出來,並排出生物體外。因此,測量尿液中8-OHdG的量,就可以推估出DNA受到自由基傷害的程度。

老化細胞中大多含有較高的活性氧化物及游離自由基,粒線體在氧化壓力高的情況下﹐會減少能量的產生,同時引發粒線體本身的壞死與組織發炎的反應,因而加速細胞老化。尤其細胞內蛋白質受到自由基的攻擊﹐會導致三種結構改變:產生斷裂、改變原有功能﹐以及與其他分子連結成集合體。一旦這種現象長期獲得不到改善的話﹐細胞無法維持其應有功能﹐甚至可能提早死亡。據研究發現﹐在許多老年腦神經性退化的病人中﹐提升細胞抗氧化及抗游離自由基的能力﹐某種程度的確可以改善症狀﹐並延後老化的現象。

在活性氧族中,對組織損害最重的當屬氫氧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它會影響人體內的脂肪,尤其是磷脂類,引發脂質過氧化,造成血管的阻塞,此外,其與老化和癌症等疾病的形成,有密切的關聯。如果想多了解一些的話,請參考心肌梗塞症的簡介與抗氧化劑的簡介二文。

如果在人體內的氧化壓力持續不下﹐各種疾病與老化現象必將接踵而至。雖然人體中﹐具有很完整的抗氧化機制﹐譬如有過氧化氫脢/觸脢(Catalase)穀胱甘汰過氧化脢(Glutathione peroxidase)超氧化物歧化脢(Superoxide dismutaseSOD)﹑甲硫胺酸還原脢(Methionine reductase)抗氧化脢﹐是人體中用來中和或緩和自由基以及自由基衍生物帶來的傷害。這些酵素構成人體抗氧化最重要的防線。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本身防護的能力會逐年衰退。過多自由基或自由基衍生物的存在﹐會加速人體內大分子﹐如﹕脂肪﹑糖類﹑核酸或蛋白質之間的相互結合。例如乙型-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Ab)構成老化斑(Senile plaques)﹐慢慢累積在老年癡呆患者的腦部。當老化斑在人腦中增加時﹐通常將意味著腦與神經細胞的逐漸死亡。尤其是一些(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分子的出現與聚集﹐改變了細胞中正常代謝的生化過程。使得許多身體需要的蛋白質﹑脂肪或核酸與醣分子結合﹐不僅讓細胞得不到養份﹐甚至還要想辦法處理這些終端大分子的聚合物。

血糖的代謝產物,又稱為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糖分子與蛋白質相互聚合,經過一系列的反應後,所產生的不可還原之物質。它會改變及影響蛋白質的正常功能,一旦糖分子與其他蛋白質分子連成大分子之後,能降低蛋白質代謝,和其被正常回收的機會;AGE也會使DNA產生移位現象,造成DNA的損傷,影響DNA的正常功能。另外,微血管的壁細胞會因為AGE的堆積而受損,這就是微血管的幽靈化。一旦AGE累積在微血管壁之上,不容易被分解掉,導致許多器官(肝臟,腎臟,消化道等)功能的衰退,加速全身老化。

AGE會和巨噬細胞上的AGE受體結合,產生類似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血球分泌之間(介)白質-6(Interleukin-6,IL-6)等發炎因子或活性酶,這些物質的存在和免疫細胞的交互作用,會產生類似發炎因子的物質,這些反應都會造成人體內,許多種慢性發炎的可能。

最近有關體內醣化作用(Glycation)的研究﹐逐漸將老化探索
帶入另一個新的境界。總之﹐氧化﹑自由基與醣化帶來的傷害﹐都是構成人體老化的外界因素。

還有一派研究老化學者﹐主張鈣化(Calicification)的發生﹐是導致老化與機能退化的主因﹐尤其是奈米細菌(Nanobacteria)的寄生﹐經過長期的化學作用﹐能將人體過多的礦物質與磷酸等﹐結合成沉澱物﹐聚集器官與組織附近﹐造成血液循環的障礙﹐與細胞正常功能的損壞。這些鈣化現象是一種長期漸進的反應﹐因此﹐鈣化的痕跡﹐經常在老年人的骨骼﹑關節﹑肌腱﹑血管﹑心臟瓣膜﹑腎結石﹑膽結石﹑膀胱結石等部位被發現。但最近研究發現﹐奈米細菌只是礦物質與蛋白質形成的晶體﹐屬於無生命的範疇。鈣化奈米顆粒的出現﹐可能意味著老人整體生理代謝機制(排毒/解毒)﹐出現異常的徵兆。

目前已經發現一些可能會影響鈣化現象的物質﹐例如可羅索(Klotho)與骨橋蛋白(Osteopontin﹐OPN)等﹐可羅索在人體當中﹐不僅預防鈣化的形成﹐還可以調節老化過程﹐提升認知能力。骨橋蛋白能主宰骨骼中磷鈣的生化反應﹐促進血管新生﹐並阻止血管硬化。

目前有許多研究發現﹐在腦與脊髓神經細胞中﹐蛋白質重複使用系統(Protein Recycling System in Neurons)的故障﹐尤其是神經元中剔除受損或錯誤摺疊(Misfolded)蛋白質的功能衰退﹐可能是導致人類腦功能退化或損壞的主要原因。在正常細胞內有伴護蛋白(Chaperonin)系統的存在﹐可以矯正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分子﹐萬一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無法修復的話﹐便送進蛋白質水解酶複合體(Proteasome)﹐簡稱蛋白酶體﹐進行解體。如果蛋白質重複使用系統故障的話﹐錯誤摺疊的蛋白質會聚集在細胞中﹐造成細胞功能衰退﹐並加速細胞的死亡。

許多蛋白質聚集所引發的疾病中﹐幾乎有一個共通的特徵﹐就是蛋白質的沉積﹐是以類澱粉蛋白纖維或斑點的狀態呈現出來。例如﹕

(1)阿爾法融核蛋白質/alpha-synuclein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2)乙型--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Ab)->老年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

(3)胰淀素/Amylin -> 第二類糖尿病/Type II diabetes;

(4)亨廷頓蛋白質/Huntingtin ->亨丁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5)普立昂/prion->狂牛症/Creuzfeldt-Jacob disease;



自噬作用(Autophagy)是藉由細胞內溶體(Lysosome)內水解酵素﹐分解老舊胞器或蛋白質﹐成為小分子物質,其中小分子物質﹐如胺基酸﹐則可以再回收利用成為材料﹐如此完成自噬作用。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參考日本學者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有關自噬作用的研究﹐大隅良典贏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奬﹐其得獎原因就是發現細胞成分降解與再生的機制。癌症和老化也可能和細胞內自噬作用出現障礙有關。癌症是讓細胞的自噬作用太快﹐老化可能是由於細胞的自噬作用太慢。

細胞凋亡(Apoptosis)與自噬作用不同﹐細胞凋亡與細胞本身的壽命有關﹐但是自噬作用可依細胞內垃圾堆積的程度﹐選擇讓細胞繼續生存或死亡﹐因此﹐細胞凋亡與細胞自噬之間關係密切﹐但又要謹慎地維持平衡。

隨著年齡增大﹐人體細胞失去了維持平衡和再生的能力。科學家發現﹐如將年輕老鼠的血液﹐與年老鼠類的血液相互交換時﹐發生了令人震驚的細胞生理變化。許多因衰老而導致的機能下降﹐例如肌肉萎縮﹑反應遲鈍﹑認知能力降低等退化現象﹐都有所緩和﹐甚至恢復到年輕時的水平。經過血液成份分析與純化後﹐找出了一種特殊的細胞因子﹐稱為生長分化因子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GDF11)的特殊蛋白質﹐GDF11屬於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的一種。這種細胞因子﹐似乎能夠使心臟﹑大腦血管和骨骼肌的生理機能﹐重新恢復活力﹐至少在動物身上﹐的確是有返老還童的效應。

目前已經發現的生長因子有﹕表皮生長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PD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肝細胞生長因子(HG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IGF-1)、IGF-Ⅱ、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神經生長因子(NGF)、抑瘤素M(OSM)、血小板衍生的內皮細胞生長因子(PDECGF)、轉化生長因子(TGF)、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等。

年輕動物的血液似乎可以影響年老動物幹細胞的功能。因此﹐衰老可能是人體細胞一種生理失衡的信號﹐GDF11等傳遞細胞間信息的因子﹐或許可以重新恢復老化細胞中生理的平衡。總之﹐諸多的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s)﹐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人體表現出各種衰老症狀﹐整體抵抗力和損壞修復力全面衰退。

另外一種稱為長壽基因(Klotho gene)合成的蛋白質﹐稱為可羅索(Klotho)﹐是一種循環在血液內的荷爾蒙﹐只有在腦部和腎臟兩處﹐才能製造出可羅索蛋白質。這種荷爾蒙會和細胞表面受體結合﹐抑制胰島素和類胰島素生長激素的作用﹐可延長細胞的壽命﹐緩慢老化的現象﹐如組織鈣化﹑肌肉萎縮﹑皮膚老化﹑骨質疏鬆﹑動脈硬化和肺氣腫等。

研究人員還發現﹐葡萄皮層的物質白藜蘆醇(Resveratrol)﹐可以通過核纖層蛋白A(Lamin A)﹐有效激活長壽基因(Sirtuin1﹐SIRT1)﹐以延緩衰老。同時增加幹細胞數量﹐活化幹細胞功能﹐可以改善健康﹐並延長壽命。


健康器官的老化通常對人體日常生活的影響極小。譬如﹐老人心肺功能的退化﹐只有在激烈運動時﹐才能感覺出來。另外只有在學習新知識或技能時﹐才會體驗出年齡帶來記憶力方面的衰退。其實這種不如從前的感受﹐與老化的關係並不密切。

真正能造成退化的原因很多來自老人飲食不均衡﹑器官的病變或心態的改變。身體時常脫水﹐食物長期缺乏﹐某些微量礦物質﹑維他命﹑必需脂肪酸或必需氨基酸等﹔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與隱性腦中風(Silent Cerebral Infarcts﹐SCI)都是典型器官病變的例子﹔心理﹑社會 與經濟等方面的考量是改變老人心態的主要的因素﹐心態的改變能直接影響老人器官的功能。恐懼與擔憂會讓老人畏縮不前﹐趨于保守與缺乏活力。由於活動減少﹐器官功能與整體健康狀況跟着衰退。

吸收功能的退化,容易造成營養不良,胃腸老化使得胃酸分泌不足,不能讓胃蛋白酶充分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其次,胃酸不夠無法消滅食物中的細菌,導致細菌在腸道作怪。

胰臟分泌的消化酵素,如脂肪脢,澱粉脢,蛋白質脢等,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逐漸分泌不足,讓攝入人體的食物,無法得到充分的消化。消化不完全的食物顆粒,在腸中剛好可以被寄生細菌用來繁殖生長。因此,老年人常有腹脹與多屁的困擾。這些都是年紀造成消化功能退化的現象。

食物中的蛋白質若不能順利分解成胺基酸,就容易造成小腸中的食物過敏。這可能是腸漏症發生的原因之一,嚴重惡化的腸漏症,最終會發展成腦漏症,導致腦部的傷害,許多老年慢性疾病,如老年失智﹑帕金森病等,或許與長期過敏失控有關。因此,長期過敏也許是人類老化主要的原因之一,許多學者甚至認為老年人胃酸減少,可能是消化不良的源頭。總之,維持消化系統正常與健康,絕對是抗老化的不二法門。

年齡控制了我們的行為與思維。實際上身體各個部份的年齡﹐並非同步﹐例如40歲的循環系統與60歲的視覺系統﹐可以同時存在。此外﹐身體內的某些幹细胞仍然擁有﹕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逆分化(Retrodifferentiation)﹑轉分化(Transfer differentiation)等潛在的能力。如果能激活﹐並引導這些帶有特殊潛能的細胞﹐朝正向分化的話﹐青春永駐將不再是夢。




人類老化的特徵


老化的特徵大致有﹕毛囊中色素細胞死亡﹐使得頭髮變白或脫落。表皮(Epidermis)下層的膠原蛋白(Collagen)層萎縮﹐造成皮膚乾與皺紋﹔甚至出現一些深褐色的斑點(俗稱老人斑)(Lipofuscin)﹐這是細胞內脂肪過氧化作用所剩餘下來的物質。但也有可能﹐來自鐵血質(Hemosiderin)和血棕質(Hemofuscin)的色素。當血紅素離開紅血球後﹐能由微血管溢出﹐即轉成變性(Denatured)的鐵蛋白﹐這些物質的最終物質﹐就是鐵血質(Hemosiderin)等﹐容易被巨噬細胞吞噬﹐當巨噬細胞死亡後﹐含鐵的暗黃色素﹐可沉澱皮下組織﹐形成棕褐色的斑。

另外也可能產生像被漂白過的白色斑點(Vitiligo)﹐這是由於皮下黑色素細胞的退化或死亡所造成的。將近一半的白斑症患者有免疫血清檢查異常,如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ANA),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免疫複合體(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CIC)等。一般的病人,甚至醫生都選擇忽視,因為它不會造成生命的威脅,理論上白斑症是可以控制的。

皮膚上
感覺受器的數目減少,會讓皮膚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此外﹐皮膚失去彈性﹐排汗與維持體溫的功能減退﹐降低對維他命D活化的功能﹐加速骨質疏鬆。

眼內壓力會隨年齡而逐漸上升﹐水晶球體變成混濁﹐瞳孔收縮能力退化﹐視網膜中央的黃斑部位萎縮﹐感光細胞退化﹐導致視力不斷地退化。此外﹐由於睫狀體的鬆弛與水晶體的彈性疲乏﹐視力會出現老花的現象。淚腺分泌減少﹐眼睛容易有乾澀感。鼓膜變厚與聽覺神經的退化﹐會導致耳朵重聽﹐控制身體平衡的能力也逐漸退步。

唾液分泌量減少﹐牙齦萎縮﹐能讓牙齒動搖﹐提高罹患牙周發炎與蛀牙的機會感覺神經的衰退﹐會影響味覺與嗅覺的敏感度。咽喉與食道肌肉退化﹐造成吞嚥困難

除了牙周病,消化道疾病等造成的口臭之外,最頑強的口臭來自扁桃腺結石(Tonsil stones),這是因為食物殘渣,滯留在扁桃腺附近的凹陷處,讓細菌附著生長,成為豆腐乳狀的白色顆粒,當形體大到某個程度時,在強力咳嗽或清理嗓子之下,可以被咳出,氣味非常難聞,一旦這些扁桃腺結石不斷地形成,口臭幾乎無法根除。因為咽喉附近肌肉萎縮與喉頭下陷,扁桃腺結石經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如果想要控制喉頭附近細菌的生長,每次進食之後,除了保持口腔衛生外,還需要漱喉(Gargle),以降低滯留在喉頭腔的食物殘渣。每天在睡覺之前,不妨使用不含酒精成份的漱口水,例如Crest multi protection advance mouthwash等漱喉。如果無法得到改善,就要找尋耳鼻喉科醫生,提供進一步的治療。

肝臟細胞功能衰退﹐無法充份化解酒精與藥物的毒害。心﹑肝﹑肺與腎臟功能的衰退﹐讓老人容易疲倦。
各種消化酵素的分泌量稍減少﹐會增加消化不良的機會﹐導致消化與吸收功能退化。膽汁隨年齡增加﹐而變得混濁濃稠,並易產生沉澱物﹔因此﹐罹患膽結石的比例﹐亦隨年齡增加而上升。通常老年人大多有餐後低血壓的現象,喜歡直接平躺休息,此壞習慣阻礙膽液的正常流動,會加速膽囊結石的形成。由於老人膽液分泌不足,無法充分中和胃酸和活化消化酵素,導致出現腹脹,多屁,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現象。

由於運動不夠與經常脫水﹐會影響腸胃的蠕動﹐因而引起經常性的便秘。老人容易吞嚥困難,大多是由於喉部肌肉鬆弛或退化,除了會影響吞嚥,也會讓呼吸道關閉速度變慢,進食的食物容易跑到呼吸道的情況。當食物跑到呼吸道時,有時咳不出來,有時根本因沒知覺而不咳,如此將會引發吸入性肺炎。

隨著老化,胃壁保護機制減弱,也會讓老人易於罹患消化性潰瘍。腸道組織間的淋巴組織變少,能影響到腸道間
局部免疫或疾病防治之功能。

骨中鈣質的流失﹐會造成體型縮小﹐脊椎關節變形以至於身體漸漸僵硬。骨髓萎縮﹐影響正常造血功能﹐代謝速度減緩﹐會形成脂肪堆積與肌肉萎縮(Sarcopenia)關節軟骨間隙變窄,韌帶潤滑劑(Synovial)乾涸﹐關節週邊為了減低壓力而形成骨刺。膝蓋退化﹐會使得行動緩慢。肌腱﹑韌帶﹑肌肉的發炎或萎縮﹐會導致關節運轉受限。肌肉退化或逐漸消失,會影響身體的平衡,甚至步履的速度都會減慢,四肢變細無力。在老化的過程中的肌少症,除了骨骼肌受影響之外,平滑肌也面臨同樣地退化威脅。

當年齡超過六十五歲後,肌肉損失量加快,力不從心的感覺就愈形明顯,肌肉變弱後,容易跌倒、骨折、甚至臥床不起的機會,都是大幅增加,為老年生活製造許多不幸,大大影響生活品質。其實老人肌肉喪失的原因,除了是缺乏規律的運動之外,如果長期熱量攝取不足,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攝取不足或不均衡,就難以維持肌肉的質量。因此,老人在防止衰老的努力中,要適度的補充營養。如果腎臟功能健全的話,對高級蛋白質的攝取尤為重要。有關營養資訊,請參閱飲食與健康一文。

老年人每天適度的運動(深蹲;健走;墊腳),能刺激肌肉生長,並且消耗體內累積的脂肪。當運動肌肉收縮之後,可以增進肌肉的生長,新生成的肌肉,會分泌上百種細胞激素、生長因子等,統稱為肌肉激素(Myokine),如同荷爾蒙,這些肌肉激素也會經由血液循環,運送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提高新陳代謝的作用。

肌少症(Sarcopenia)是年長者最容易忽視的毛病,主要是每天規律的運動量不夠,再加上營養不良的結果。尤其是大腿與小腿的肌肉損失最為明顯。腿部肌肉不夠強壯,讓老人行動緩慢,而且容易跌跤,發生意外。因此保持健康,留住青春的秘訣,就是儘量維持身上肌肉的量和強度,不僅能防止意外的發生,還能增強免疫,讓老人青春永駐延年益壽。許多老人過於重視養生,而吃大量蔬果,又擔心米飯類等高澱粉,會使血糖和血脂上升,因而不吃米飯,但米飯或玉米等富含可助蛋白質合成的甲硫胺酸,長期缺乏時候,反而提高罹患肌少症的機率。總之,飲食要均勻多樣化,才能補充足夠的營養,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作用。詳情不妨參考飲食與健康的簡介一文。

由於血壓高或血管堵塞等原因﹐能造成許多微小或隱性腦中風(Silent Cerebral Infarcts﹐SCI)。長年累積下來無感覺的中風(SCI)﹐會加速腦細胞的死亡﹐而影響到人們的記憶力﹑言語操作﹑認知及聰明才智。但是許多老人失智的研究發現﹐老人舒張壓過低(小於60 mmHg)﹐或持續降低時﹐其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相對提高。雖然這些都是年紀大與衰老的必然現象﹐可是老人平時還是要﹐多多留意自己的血壓變化。

年老之際,會出現認知與記憶退化的情形,原因出在大腦額葉(Frontal lobe)、海馬迴(Hippocampus)萎縮,此外,大腦的傳導功能化學物質分泌﹐隨年齡老化而減緩也有關聯。除了運動之外,不妨嘗試多方面鍛煉腦的功能,譬如邊散步邊交談等,可以減緩腦功能和組織的退化。

腦部黑質細胞(
Substantia nigra)的退化或死亡﹐能造成多巴胺(Dopamine)的分泌不足﹐阻礙了神經細胞間的正常聯繫﹐引發肌肉活動與協調功能的障礙﹐因而使得老人重心不穩﹐容易跌跤。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不足﹐或者這些物質之間的失衡﹐都能造成記憶力衰退﹐情緒不穩定﹐猶豫不決﹐判斷力弱﹐缺乏自信﹐對外界事務寞不關心﹐對環境改變的適應能力遲緩。

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為日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的控制中心﹐其任務之一就是主導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在老化過程中﹐下視丘體積會萎縮﹐功能會逐漸退化﹐使得對內分泌或溫度調節等功能的影響降低﹐特別是褪黑激素分泌的減少﹐和體溫調控能力變差﹐導致老年人睡眠時間減少﹐夜晚熟睡期與深睡期變短﹐或甚至沒有。老年人褪黑激素分泌量的減少,可能是老年人失眠與規律性調控變差的原因之一。胰臟分泌胰島素的不足﹐再加上肌肉減少與脂肪的累積﹐使得老人容易得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由於缺乏運動﹐會提高細胞對胰島素抗性﹐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或慢性疾病糖尿病等

男性前列腺增生﹐隨著年齡增加會愈來愈嚴重。膀胱平滑肌收縮無力﹐造成頻尿或尿失禁等。女性在停經前後﹐女性荷爾蒙分泌量銳減,會加快骨質流失的速度。動情激素減少分泌﹐會使得膀胱與尿道黏膜萎縮,讓老年女性容易罹患膀胱炎與尿道炎。失去動情激素的保護作用,停經婦女也容易有動脈硬化、高脂血症、冠狀動脈心臟病與骨質疏鬆症等疾病。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免疫系統也逐漸衰退﹐對流感或肺炎的防護力減弱﹐甚至對疫苗的注射反應都十分緩慢。身體對外來的入侵物或癌細胞的抵抗力減弱﹐相反地會提高對人體細胞的攻擊﹐因此﹐在老年人中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機率相對提高。


延緩老化現象

  • 定期健康檢查
健康檢查是讓醫生了解身體上各種器官功能退化的程度﹐也是及早發現與治療疾病的最佳方法。利用各種檢查結果可以調整自己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來避免疾病的發生與延緩老化的速度﹔尤其在血壓﹑血脂與血糖的控制上﹐體檢尤為重要。

疾病易感基因檢測(Gene Test)與常規體檢(Physical Examination)﹐兩者都能在預防疾病上發揮作用。通常慢性疾病從變異到發病﹐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基因檢測是在病人尚未發病之前,預防將來可能會發生的疾病,這是屬於檢測的最早階段。然而常規檢測則是在疾病出現之後,診斷疾病到達什麼程度。這種檢查屬於檢測的第二個階段,是臨床醫學的範疇。因此,基因檢測是主動預防疾病發生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值得大力推薦保持健康的新方法。 欲知詳情﹐請參閱下列功能性醫學評定。

  • 注意飲食內容與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平時飲食要少油﹑少鹽與少糖。少油與少鹽是為了預防心臟﹑腎臟或血管的疾病。少糖則可以避免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的發生﹐同時緩和細胞內醣化作用的進行﹐與減慢醣蛋白大分子的聚集。主食由白米和白麵改為五穀雜糧﹐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蛋白質的攝取﹐要以魚類或雞肉等白肉為主要來源。同時要注意補充麩醯胺酸(Glutamine)﹐它是周邊組織和內臟器官的氮元素運輸者。對維持肌肉與骨骼健康﹐以及創傷修復﹐如化療或手術等﹐均有幫助。麩醯胺酸大多存在全麥(Whole wheat)食品中。老人應該提高對疾病的警覺﹐因為生一場病之後﹐健康拆損率會非常高。疾病的來訪會加速老化﹐因此老人寧可事先做好疾病的防護措施﹐以避免疾病帶來的傷害﹐如果可能﹐應該及早注射流感與肺炎疫苗。此外﹐要多多閱讀醫療保健方面的書籍﹐增進自己對疾病與健康的知識。

目前也有專家學者持相反的態度﹐認為老年人應該選擇無麩質(Gluten free)與高油脂/低糖類(High fat/low carbohydrate)的飲食方法。原因是多數老年人的血糖過高﹐也就是細胞對胰島素的抗拒力比較強﹐導致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人體細胞。尤其是在腦細胞無法取得足夠的能源下﹐饑餓的腦細胞會快速與大量的死亡。然而能代替葡萄糖的營養物質﹐就是酮類(Ketones)﹐酮可以被腦細胞﹐用為葡萄糖的替代能源。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在肝臟內脂肪的代謝過程中﹐能輕易的被轉換成酮類﹐在缺乏葡萄糖的狀態下﹐提供腦細胞需要的能量﹐進而減慢腦細胞死亡的速度﹐甚至改善腦細胞的營養不足。

另外﹐老人要避免食用全麥類食物。因為含有麩質(Gluten)的食物﹐通常有豐富的麩胺酸(Glutamate)。做菜時減少使用味精,因為味精主要成份,就是麩胺酸鈉。麩胺酸是神經傳導物質(Neural transmitters)的一種。麩胺酸主要負責記憶與神經細胞的興奮。當麩胺酸在腦內濃度過高時﹐會傷害腦細胞。因此﹐老人最好避免全麥類飲食﹐以保護腦細胞免於受傷。

許多加工食品都有添加無機磷,長期過量攝取容易提早老化,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磷酸鹽出現在人工處理過的食品中,當成防腐劑使用,例如麵包、餅乾、糖果、飲料﹑泡麵﹑香腸、熱狗、貢丸、牛奶、起司等乳製品中,都含有大量磷酸鹽。這些添加在人加工食品中無機磷,才是需要儘量避免攝取的主流。如果無法有效控制血中磷離子濃度的話﹐患者需服用降磷劑﹐來改善高血磷症。

老年人除了要營養均衡之外,要注意選擇容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尤其是含蛋白質與脂肪的食物,要烹飪成食糜狀態,才能讓胃腸充分消化吸收。平時少食多餐,用餐時慢嚼細嚥才對。

如果對飲食等因素產生逆齡效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參閱: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517000033-260408?ctrack=pc_world_headl_p01&chdtv


  • 功能性醫學評定
功能性醫學(Function Medicine)評估法能及時偵查出影響老化的因素﹐並提高人對功能衰退的警覺,因而減緩老化的速度。其實腸胃消化功能﹐荷爾蒙評估﹐以及骨質密度的測驗﹐這三個測試的結果﹐大概就能鑒定老化的程度。有關骨質密度的測驗﹐請參閱老年骨質疏鬆症的簡介一文。

一般功能醫學檢查的項目有﹕

1.免疫功能評估
全套免疫功能評估(血液) Comprehensive Immune Function Profile包括免疫細胞族群比例的篩選﹐免疫球蛋白定量鑒定﹐吞噬細胞活性檢測﹐自然殺手細胞活性檢測 ﹔免疫基因分析(血液) Immuno Genomics 。如果患有過敏疾病者也可以進行﹕ 急性過敏原分析(血液) Acute Allergy Profile (Blood)﹑慢性食物過敏原分析(血液)Chronic Food Allergy Profile (Blood)﹑添加物過敏原分析(血液) Spice Allergy Profile (Blood)等測試。

2.基因的檢測
包含癌症基因分析(血液)﹑皮膚基因分析(血液) ﹑視力保健基因分析(血液) 肥胖基因分析(血液)﹑神經退化基因分析(血液) ﹑骨質疏鬆基因分析(血液) 解毒功能基因分析(血液) ﹑心血管基因分析(血液) 等。

3.消化道系統功能的檢測
包括全套腸胃道系統綜合分析(糞便) Comprehensive Digestive Stool Analysis CDSA (Stool)﹑全套腸道微生物綜合分析(糞便) Comprehensive Microbiology Profile (Stool)﹑全套腸胃道系統綜合分析2.0 (糞便) (Stool)﹑腸漏症/小腸滲透力分析(尿液) Leaky Gut Syndrome /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Analysis (Urine) 腸道菌叢平衡性分析(尿液) Intestinal Dysbiosis Analysis (Urine)

4.代謝功能的檢測
包含全套代謝功能分析(尿液) Comprehensive Metabolic Function Profile (Urine)/ 標準代謝功能分析(尿液) Standard Metabolic Function Profile (Urine)代謝症候群分析(血液) Metabolic Syndrome Profile (Blood)環境毒素分析(尿液) Environmental Toxins Analysis (Urine)﹑肝臟解毒功能分析(唾液及尿液) Liver Detoxification Profile (Saliva & Urine)﹑氧化壓力分析(Oxidative Stress Analysis)等。

5.內分泌系統的檢測
包括雌激素代謝分析(尿液)Estrogen Metabolism Assessment(Urine)﹑精神健康荷爾蒙評估(尿液)Mental Hormone Health Assessment (Urine)骨質流失標記檢查(尿液)Bone Resorption Analysis(Urine)﹑生長因子分析(血液)Growth Factor Analysis(Blood)﹑女性荷爾蒙健康評估(血液)Female Hormone Health Assessment(Blood)﹑男性荷爾蒙健康評估(血液)Male Hormone Health Assessment(Blood)﹑全套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血液&唾液)Comprehensive Adrenocortex Stress Profile(Blood & Saliva)﹑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唾液)Adrenocortex Stress Analysis (Saliva)等。

6.自律神經系統的檢測
自律神經的變化比血壓或血糖的變化﹐要來的敏感很多﹐在許多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出現之前﹐自律神經早已發生變化﹐譬如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活性下降﹐造成血壓上昇﹐胰島素阻抗增高﹐血脂異常等。心跳的快慢是由自律神經來控制﹐交感神經能加速心跳﹐副交感神經能緩慢心跳。心律變異測定器(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就是藉著分析心跳之間頻率的差異﹐或快慢的變化﹐來判斷自律神經反應的靈敏度。如果心跳變異度(大)寬廣﹐換句話說就是心率隨時會變化﹐代表自律神經功能的健全﹐對外界變化的反應快速且靈敏。

如果心跳變異度(小)狹窄﹐即心率穩定不容易改變﹐代表自律神經對刺激的反應遲鈍。如果能定期檢測自律神經的功能﹐或許可以調節生活步調與方式﹐預防慢性疾病的上身。同時HRV檢測的數據﹐也可以做為評估老化進展的依據。

如果發現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不妨考慮接受相應神經調節療法(Correlative Neuromodulation Therapy﹐CNT)﹐這是藉著外在物理的方式﹐對人體某些部位的外圍神經﹐加以刺激﹐以期調控在特定器官上﹐作用失當的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


  • 避免身體脫水與呼吸新鮮空氣
水份是人體血液中最主要的成份。水能運送人體的養份與廢物﹐控制生理電解質的濃度﹐在缺水情況下﹐許多生理反應就無法進行。人在口渴的時候﹐身體早已處在脫水的狀態。因此﹐補充適量的水份﹐是維持身體健康的要務。避免身體脫水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自己尿液的顏色。水份充足的尿液是呈現出淡黃色﹐如果尿液的顏色加深﹐就表示身體已缺水。

飲水的速度要慢﹐以一次一小口的方式﹐慢慢來喝。如果一下子飲入大量的水﹐會徒增心臟與腎臟的負擔。平時要多多攝取水果與蔬菜﹐尤其是瓜果類﹐可以協助人體在大腸中囤積水份。此外﹐要注意提高水的品質﹐最好飲用類似或接近蒸餾水質的水﹐原因是一般自來水淨水過程中﹐使用大量的氯氣(Chlorine)來殺菌﹐但也容易產生致癌物質如三鹵甲烷(TrihalomethanesTHMs)﹐長期飲用時﹐會導致膀胱癌

空氣是另外一個保持身體健康的要素。新鮮的空氣﹐可以提高氣體交換的功率。相反地﹐污染的空氣﹐會造成肺泡壁的損壞﹐因而嚴重影響到肺部的功能。新鮮空氣﹐能延長肺部功能差病人的壽命﹔能增加正常人體內血液中的氧氣﹐並能改善睡眠﹑振奮心情﹑提高警覺與增強精力。同時還能避免心臟衰竭﹐減緩慢性疾病病情惡化的速度。總之﹐選擇空氣清潔的居住環境﹐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環境污染﹑不良的飲食或生活習慣﹐都會加速人體老化。

  • 維持營養均衡
均衡的營養是指身體所需的物質﹐統統能在食物中獲得到補充。尤其是必需氨基酸與必需脂肪酸﹐是身體不可或缺的元素﹔維他命與礦物質的輔助﹐也是維持身體健康的最佳保障。此外﹐要避免高膽固醇﹑高油脂﹑高鹽份與高糖份的食物。多多攝取蔬菜與水果﹐以取代對肉食的依賴。飲食內容的好壞﹐除了能直接影響體內免疫系統的強弱之外﹐還關係防禦疾病整體的抵抗能力。三餐要定時定量﹐尤其要提高早餐的品質與內容﹐避免暴飲暴食。平時飢餓不妨稍微吃點零食﹐最好的零食是含高蛋白質的酵母乳或豆類製品。

人體應付自由基傷害的第一道防線是中和自由基﹐或者抑制氧化傷害的抗氧化酵素。其次﹐抗氧化劑的作用﹐就是以本身的分子﹐代替人體分子﹐去和自由基產生反應。譬如一個接受過維他命C處理的蘋果﹐其被切割開的表面﹐不會因氧化而變色﹐可以保持其新鮮的程度。因此﹐維他命C有延緩蘋果果肉氧化的效應。植物能在炎熱的太陽下生長﹐代表植物能產生許多抗氧化劑﹐來中和太陽與高溫所產生的氧化作用。總之﹐多攝取新鮮蔬菜與水果對人體有益。

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是修補自由基的傷害。這包括有脂質分解酵素(Lipolytic enzymes)、蛋白質分解酵素(Proteolytic enzymes)及DNA修復酵素(DNA repairing enzymes)等。

如果平時能攝取足夠的維他命﹑礦物質與天然抗氧化劑﹐就相對可以降低許多自由基的傷害。因此﹐人體第二道抗氧化防線的任務﹐就可以減輕很多。只是目前對抗氧化劑的需要量﹐與其在身體內作用的相關資料等﹐仍不夠完整與周詳﹔何種抗氧化劑需要補充﹐或是每天氧化劑的需要量﹐仍然不太清楚﹔甚至還有許多研究學者至今仍然懷疑抗氧化劑的功效。可能的原因是﹐實驗者在服用抗氧化劑時﹐本身的兩道防線已經破損不堪。這也許造成抗氧化劑功能不顯的原因之一。

抗氧化劑種類繁多﹐可能還有很多仍在研究發展中﹐或者尚未被發現。尤其是在天然植物中﹐抗氧化劑含量最高。因為植物是地球上﹐最主要能行還原反應的生物﹐譬如光合作用就是將二氧化碳與水﹐還原成葡萄糖。同時植物在吸收光能時﹐還要抗拒高溫與空氣中氧氣的傷害﹐因此﹐顏色越深的蔬果﹐其抗氧化劑的含量可能越高。最珍貴的抗氧化劑在脫離植物後﹐就會逐漸被氧化而喪失與破壞掉。所以食用的植物越新鮮﹐是吸收高劑量與高品質抗氧化劑的良方﹐這也許是營養學家一再強調﹐大家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的原因。

抗氧化劑(Antioxidants)除了可以降低自由基的傷害之外,還有可能減緩老化的速度,與預防老年慢性疾病的發生。在諸多抗氧化劑當中,值得推薦的有:乙醯半胱胺基(N-Acetylcysteine﹐NAC);白藜蘆醇(Resveratrol);輔酵素Q10還原型(Ubiquinol);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等。如果想多了解一點抗氧化劑的功用,不妨參考抗氧化劑的簡介一文。

蕈菇類富含多醣體和高纖維質,能夠降低膽固醇,增強免疫功能,非常適合年長者食用。蕈菇類低鈉、高鉀、富含多種礦物質如硒等,適量食用還可以幫助血壓穩定。而常見的菇,像是香菇、杏鮑菇、金針菇等,都是多醣體豐富的食材,含有多種必須胺基酸、核酸等,對現代人來說是防癌,維持健康狀態的好選擇。蕈菇類含有豐富的麥角硫因(Ergothioneine),是一種特殊的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DPPH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的自由基,以及螫合(Chelate)亞鐵離子等。三萜類合物(Triterpenoid)與香蕈多醣體(Lentinan)則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但是腎臟功能不佳和有痛風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因為蕈菇類屬於高嘌呤(Purines)與高鉀食品。

返老還童不是夢,煙醯胺單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又稱為β-煙醯胺單核苷酸。NMN是人體細胞功能重要的代謝輔酶。研究顯示NMN與青春美麗與新陳代謝有密切的關係,NMN的存在,對健康有多種的益處,包括大腦、心血管、代謝功能等。NMN可以轉變成(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隨著年紀的增長,人體內的NAD+會逐漸降低,因此,NMN也會提升整體的生理機能。

煙醯胺單核苷酸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又叫煙醯胺單核苷酸,NMN作為(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的先驅物,在人體代謝途徑中合成NADH,而NADH即是還原型輔酶I,它存在於每一個細胞中,參與千種以上的生化反應,也是三羧酸迴圈(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的重要輔酶,三羧酸迴圈(TAC)是人體三大主要營養(糖類、脂類、蛋白質)的最終代謝通路,在體內提供了超過95%的能量,是生命體的能量樞紐。氧化型的NAD+分子可遊離在細胞之間,將電子從某一個生化分子,轉移到另一個生化分子。 與NAD+分子的對應物NADH在一起時,它們能通過電子交換,參與各種代謝反應。 這種代謝反應會生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即人體的能量來源的基本分子。 沒有足夠的NAD+水平,會抑制ATP的產生。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NAD+在人體內的水平下降,這顯示NAD+的降低,對代謝功能和與年齡有關疾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由此可見NADH保護人體,免於受到衰老和疾病的傷害。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適度的補充煙醯胺單核甘酸(NMN),能提高人體內NAD+的整體水平,有助於維持端粒(Telomere)長度,激活DNA修復酶,刺激幹細胞增殖,促進間質(Interstitium)幹細胞的擴增等功用,進而延緩人類老化進程。如果要食補的話, NMN的含量在:酪梨,毛豆,花椰菜,香菇,蕃茄,牛肉,高麗菜,小黃瓜等食品中比較豐富。

目前已經認可的NAD+的先驅營養補充,包含以下四種:

(1)煙醯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NR)。
(2)煙酸(Nicotinic acid,NA)和煙醯胺(Nicotinamide,NAM)。
(3)煙醯胺單核甘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
(4)煙醯胺腺嘌呤二核甘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氫化物, 即NAD+的還原態,原型輔酶一(NADH)。

此外﹐身體老化之後﹐體質會偏向酸性﹐最好增多攝取偏鹼性的食物﹐例如海藻﹑綠茶﹑藍梅﹑紅葡萄酒﹑深色蔬菜﹑蘿蔔﹑番茄等。至於體質酸鹼性的詳情﹐請參閱飲食與健康一文。

一般人在進入六十歲以後﹐身體對鐵質的代謝變緩﹐容易造成鐵質沉澱在組織或器官中﹐鐵質過剩與神經退化疾病有關﹐例如老人癡呆症與帕金森病等。鐵蛋白經常用來﹐評估體內慢性發炎的程度﹐人體如果儲存過多的鐵﹐能引起代謝失調及加速老化﹐並且是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心臟衰竭等的致病因素。鐵的沉積會增加自由基的形成﹐造成脂質等的過氧化﹐色素沉著在皮膚內﹐這就是老人斑的展現。因此﹐年長者平常要注意控制鐵的攝取量﹐含鐵豐富的食物有﹕動物內臟﹑紅肉﹑蛋黃﹑深綠色的蔬菜等。

  • 控制體重並經常運動
據研究發現﹐適度的節食或經常處於輕度的飢餓狀態﹐可以減緩動物的老化現象。人體經常處在飢餓狀態或消化狀態﹐能維持生理代謝作用的正常進行﹐消耗多少就補充多少有益健康。對人體而言﹐體重過重是一項相當大的負擔。除了心臟﹑肺臟﹑腎臟與肝臟等受到連累之外﹐對骨骼與關節﹐也都會造成傷害。

此外﹐肥胖已證實是導致癌症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尤其過剩的大分子物質如葡萄糖﹑脂肪或蛋白質等﹐會相互結合﹐成為身體無法處理的聚合物﹐累積在身體內﹐毒害細胞。藉著運動﹐可以消耗體內存儲過多的熱量﹐控制體重,增進新陳代謝速率,減緩老化的速度。如果每天能持之以恆的適度運動﹐除了會增強心肺與刺激排泄功能外﹐還可以促進荷爾蒙的分泌與提高免疫力﹐保持身體的平衡與柔軟度﹐增強神經的應變速度。但要小心防止運動過度﹐尤其要避免激烈的運動。因為激烈的運動﹐會在短期中﹐讓身體內產生過量的自由基﹐而造成對人體的傷害。最常見的傷害是肌肉的發炎,或產生肌纖維拉傷的現象,這些傷害反而會加速老化的速度。

總之﹐適當的運動﹐能保持肌肉質量的穩定﹐身體肌肉的多寡﹐決定人活動的能力﹐同時肌肉是維持體溫的重要物質﹐缺乏肌肉﹐體溫自然變低﹐不僅影響血液與淋巴的循環﹐而且削弱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 生活規律減輕壓力
睡眠與免疫功能的強弱有直接關係。睡眠不良會導致體內淋巴細胞數目的減少。人體每天需要有固定時間的睡眠﹐來修補體內的損壞﹐與排除毒物。如果生活不規律﹐會造成身體內部的混亂﹐使得身體無法充份得到休息與恢復體力。尤其是精神上的壓力﹐會造成腎上腺素長期分泌過剩﹐導致免疫力的下降。失眠還會影響情緒與累積疲勞。尋找能讓自己肌肉鬆弛下來的方式﹐譬如﹕冥想﹑瑜珈﹑游泳﹑按摩﹑氣功﹑柔軟體操﹑熱水浴等﹐均能疏緩壓力。此外﹐飼養寵物﹐或寄情於花草樹木﹐也能調和與減輕精神壓力。上了年紀的人﹐睡眠習慣會往前移﹐通常天暗就想睡﹐天未亮就起床﹐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應該配合這種睡眠方式﹐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固定形態的睡眠方式﹐是保持健康與長壽的秘訣。

長壽者有各式各樣舒壓方式,例如穩固的人際支持力量、每天小睡很多次。眾所周知,長期承受壓力會逐漸耗損身心,已知會增加失智、焦慮、失眠、高血壓、免疫系統衰弱的風險。

主動處理壓力,是非常有效的抗老妙方,防患於未然的習慣,有助成功對抗壓力。事實上,許多年長者泰半早已擅長以此法緩解焦慮。未雨綢繆超前佈署,降低憂慮,讓自己輕鬆過活。

  • 擴大社交關懷他人
培養良好人際關係﹐是保持健康重要的課題。心情愉快與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由於各方面壓力比較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較少﹐能幫助免疫力的提昇。以樂觀與自信的態度來面對人生的人﹐通常能讓免疫系統維持在正常狀態。有宗教信仰的人比較健康長壽。這是因為信仰能減輕人們的壓力﹐更能讓人轉移對紛擾事物的注意力。因此﹐退休的人對以後生活的規劃要有充份的準備﹐多多參加有意義的活動﹐關懷社會中弱勢族群﹐這些對保持自己的健康與維持自己的活力有很大的幫助。多多充實飲食與疾病預防的知識﹐培養正確衛生與健康的習慣﹐正視老化與死亡的現象﹐同時在自己人生的後半段中﹐努力去完成一些一生中最想完成的願望。

讓年長者獲得踏實感與歸屬感。降低對死亡的恐懼。透過與大自然交流,或實踐利他無私的理念,能充實靈性面。對人生意義與生活價值有深刻體認,靈性較高者,壽命也較長。

早年人生經歷會影響人的壽命,人際關係溫暖緊密者多半活得比較久,也能顯著延後身心健康下滑情況出現。

  • 輔助性的保養品與藥物
除了由自然食物中吸收營養之外﹐對接受化療或長期曝露在太陽下的人﹐不妨考慮增加自己抗氧化劑與維他命的攝取量。至於對抗氧化劑與維他命的選擇﹐與其作用等詳細資料﹐請參閱抗氧化劑與維他命兩篇文章。某些藥物與保養品之間會有相互反應﹐要了解各種藥物的作用與其副作用﹐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如果可能的話﹐不妨考慮攝取益生原(Prebiotics),以及服用益生菌(Probiotics)﹐來改善腸道中微生物的環境。因為某些細菌能刺激腸壁﹐產生解連蛋白(Zonulin)﹐此蛋白質分子一旦與腸道內皮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能引起小腸生理的異常改變﹐啟動一連串的過敏反應。此外﹐益生菌還能協助食物的消化與養分的吸收﹐清除自由基﹐吸收重金屬等腸內毒素﹐避免體內毒素累積﹐改善排便困擾﹐有效延緩老化。有關益生原與益生菌的資料,請參考“飲食與健康”一文。 


  • 注射疫苗預防疾病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推薦﹐健康的年長者應該接受下列預防疫苗的注射﹐這樣才能防止某些常見的疾病上身﹕

(1)流感/Flu (Influenza) - 每年十月份左右
(2)帶狀泡疹/Shingles (Herpes Zoster)
(3)肺炎/Pneumonia (Pneumococcal)
(4)破傷風(Tetanus)﹑白喉(Diphtheria)與百日咳(Whooping Cough/Pertussis)混合疫苗/Tdap
(5)A型肝炎/Hepatitis A (Hep A)
(6)B型肝炎/Hepatitis B (Hep B)
(7)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風疹)/MMR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或許某些上述疾病﹐已經受到控制或未大規模的流行﹐但多一層的防護﹐總比沒有強。


如果不排斥另類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的話﹐經常赤腳與地球表面直接接觸﹐就像避雷針一樣導電入地(Grounding)﹐能及時中和人體所攜帶的靜電荷﹐防止人體受到靜電損害﹐並保障生電(神經傳導)系統正常運行﹐身體可以直接融入地球的巨大電容體中。在這種接地效應保護傘(Umbrella Effect of Earthing)之下﹐對老化的影響﹐如發炎或其他生理疾病等﹐均會降低或得到改善。因此﹐穿著接地鞋(Earthing shoes)﹐使用接地墊(Earthing pads)﹐或覆蓋接地毯(Earthing sheets)等﹐大多能讓身體受益。此外﹐經常接近瀑布或森林地帶﹐空氣中含有較多的負離子﹐大量吸入此類物質﹐對人體健康也有相當的幫助。


每個人必須經歷老化﹐這一項無法避免的事實。以下對幾種最通常老化疾病的探討﹐能幫助讀者了解並預防相關疾病。唯有增進自己醫學方面的知識﹐才能避免或降低疾病帶來的痛苦與傷害﹐也只有在失去健康之後﹐人們才會體會出健康的身體﹐原來是我們這一生所擁有最珍貴的財富。

人要變老與天要下雨一樣﹐遲早會來的。不妨在退休之後﹐花一點時間來籌劃往後的種種。首先要考慮自己財力所能負擔的範圍﹐再選擇最理想與靠住宅近的醫療中心﹑老人住宿公寓﹑老人照顧中心﹑老人療養院等。同時要集思廣益﹐蒐集各方面的資訊﹐儘早安排晚年生活的計劃﹐這樣才能無憂無慮的過一生。

以下是死亡率與年齡的統計資料﹐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http://cureresearch.com/death/index.htm



如果人生已經到盡頭﹐家屬可以向醫生要求﹐讓病人接受安寧療護(Hospice Care Services)的照顧。這是聯邦政府醫療保險﹐所提供的服務項目之一﹐華裔人士大多不知道有此服務。如果提出申請獲准之後﹐病人可以選擇治療的地點與方式﹐安寧療護團隊會接手照顧病患的生活。家屬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安排自己親人的後世﹐病人也可以在人生旅途的最後一程上﹐走的瀟灑與有尊嚴。

以下是
提供有關安寧療護服務資訊的華人非營利機構:




4 則留言:

  1. 您好,以下是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遺傳疾病諮詢服務窗口網站gene.bhp.doh.gov.tw,上面除了早老症外,也有許多很有幫助的資料,供您參考並分享給大家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ank you for your valuable information. I will post the web site so that future readers can reference it. Thanks!

      Cheers,

      Frank

      刪除
  2. 多謝正面的回饋意見!祝你

    青春永駐 逆襲人生
    福壽安康 萬事如意

    Frank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