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幹細胞的簡介(Stem cells)



幹細胞的簡介

幹細胞(Stem cells)是人體原始胚胎早期發育未分化的細胞。這種細胞在經過繁殖與分化過程中﹐能轉變成各種具有特殊功能的組織細胞。人體的組織細胞大多有一定的壽命﹐必須不停的更新﹐才能維持正常生理運作。幹細胞就是更新細胞的原祖。因此﹐幹細胞是屬於一群尚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細胞﹐它們具有再生成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

幹細胞的來源有二﹕一種來自胚胎幹細胞﹐另一類是體幹細胞。胚胎幹細胞的取得需要破壞胚胎﹐因此很多人認為這種研究有道德上瑕疵。體幹細胞來自個人骨髓﹑臍帶血或脂肪組織﹐也就是利用自己的體幹細胞來修補受損的組織﹐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事實上在當下幹細胞治療中﹐仍是以移植體幹細胞為主。目前技術仍無法掌控胚胎幹細胞在人體內的分化﹐移入宿主體內的胚胎幹細胞甚至有變成癌細胞的可能。因此﹐胚胎幹細胞移植還是有許多挑戰要克服

胚胎幹細胞是由受精卵細胞發展出來的。當受精卵成長約四天之後﹐細胞團的外觀與形態開始變化形成一個類似中空的球體﹐稱為囊胚(Blastocyst)。囊胚外層的細胞會持續發展成胎盤與臍帶為供養嬰兒發育的組織﹔囊胚中空的內層細胞則將來是嬰兒發展成各種組織與器官的細胞來源。

由於內層細胞無法形成胎盤與臍帶﹐因此若將內層的細胞植入子宮﹐是不會形成嬰兒的。不過這類細胞在分化過程中可以逐漸發育成為人體的各種組織與器官﹐即所謂全能幹細胞(Totipotent stem cells)。全能幹細胞能繼續發展成複功能的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進而分化成人體各種不同形態的組織與器官。

體幹細胞是指存在嬰兒及成人身上極少數的多潛能幹細胞(Multipotent stem cells)﹐這些幹細胞只有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才能分化成有限的幾種組織。其分化潛能相對地比胚胎幹細胞要差得很多。儘管如此﹐多潛能性的幹細胞仍舊可以分化出特殊功能的幹細胞(Committed stem cells)﹐如血液幹細胞﹑皮膚幹細胞﹑神經幹細胞﹑消化器官幹細胞等﹐這些都是更新各種組織所必須的母細胞。

總之﹐全能幹細胞(Totipotent stem cells)可以繼續自我複製﹐或者分化成複功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複功能幹細胞可以繼續自我複製﹐或者分化成多潛能幹細胞(Multipotent stem cells)。多潛能幹細胞可以繼續自我複製﹐或者分化成特殊功能幹細胞(Committed stem cells)。特殊功能幹細胞可以繼續自我複製﹐或者分化成各種組織的幹細胞﹐如造血幹細胞等。造血幹細胞可以繼續自我複製﹐或者分化成血液系統中的各種細胞。分化過程是一條單行道﹐正常情形下﹐已分化的細胞是無法還原成原始的母細胞。唯一例外的情形﹐就是癌細胞的形成。研究發現癌幹细胞擁有﹕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逆分化(Retrodifferentiation)﹑轉分化(Transfer differentiation)等的潛在能力。欲了解詳情﹐請參閱癌症的簡介一文。

幹細胞的輩份如下﹕全能幹細胞(Totipotent stem cells)->複功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多潛能幹細胞(Multipotent stem cells)->特殊功能幹細胞(Committed stem cells)。

造血幹細胞的族譜如下﹕
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淋巴球同源祖細胞(Common Lymphoid Progenitor)+骨髓球同源祖細胞(Common Myeloid Progenitor)。

淋巴球同源祖細胞->B淋巴細胞(Bone Marrow-derived Lymphocyte)+T淋巴細胞(Thymus-derived Lymphocyte)+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

骨髓球同源祖細胞->顆粒/巨噬母細胞(Gran/Mac Progenitor)+紅血球/血小板母細胞(Erythro/Plt Progenitor)。

顆粒/巨噬母細胞->單核球(Monocyte)/巨噬細胞(Macrophage)+嗜酸性(Eosinophil)白血球+嗜鹼性(Basophil)白血球+嗜中性(Neutrophil)白血球。

紅血球/血小板母細胞->紅血球(Red Blood Cell)+巨核細胞(Megakaryocyte)破碎成血小板(Platelet)。


當癌變發生在造血幹細胞,或者祖細胞層次的話,通常是屬於急性的白血病,病情發展快速且嚴重。如果癌變發生在成熟的淋巴細胞,例如B淋巴細胞癌變的話,病情比較緩和,患者可以和癌症共存很久,這就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簡稱CLL)﹐CLL是成熟的淋巴細胞所產生癌變,例如B淋巴球無法自動凋亡等。因此,癌變發生在細胞的輩份上,至關重要。癌變若在原始的幹(母)細胞上,其破壞力強。如果癌變發生在高度分化的細胞,或者已經分化完成的細胞上,一般而言,病情比較溫和,預後良好。

在胚胎形態形成過程中﹐全能幹細胞可以分化成完全功能不同的細胞﹐也就是說﹐一個受精卵細胞分化出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包括神經細胞、肌肉細胞、上皮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並通過抑制其他細胞和激活相關基因﹐而進行持續性的細胞分裂。因此﹐全能幹細胞算是分化成胚胎與胚胎外器官(臍帶﹑胎盤等)最原始的母(幹)細胞。複功能幹細胞可分化成三種胚層的所有細胞。多潛能幹細胞可以分化成親緣接近的細胞。特殊功能幹細胞只能分化成單一種類的細胞﹐也稱為單能幹細胞(Unipotent stem cells)。

一般分化完成的體細胞中﹐幾乎可高達70%至80%的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但甲基化在早期發育的胚胎細胞中﹐大約只有20%左右。可能在細胞分化的過程﹐DNA甲基化不停地被提升﹐導致在分化完成的細胞中﹐逐漸喪失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有關DNA甲基化的資料﹐請參閱癌症的簡介一文。

相關研究已證實﹐mRNA甲基化(Methylation)對人體內能量平衡﹐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Methylation)是以生化方式﹐來操控DNA性能的開啟或關閉。因此﹐控制一般細胞生長、分化、老化、凋亡等的關鍵﹐全都涵蓋在表徵遺傳學/外遺傳學(Epigenetic)的相關領域中。目前有許多科學家想要找出細胞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和逆分化(Retrodifferentiation)的奧妙,使得已經分化的細胞﹐停止繼續分化﹐成為具有未分化細胞的特性﹐這樣一來可以增加幹細胞的來源與數量。

就以造血液幹細胞為例﹐這種專一的幹細胞存在骨髓﹑嬰兒臍帶血或週邊的血液中。它的功能就是不斷地為人體
提供新的血液細胞。甚至能再生出整個循環系統所需要的紅血球﹑白血球﹑淋巴球與血小板等。一旦喪失了這些幹細胞﹐人體在短時期中就會死亡。

此外﹐造血液幹細胞還可用來治療許多血液、腫瘤、先天代謝異常或者免疫缺陷等疾病。尤其在治療癌症中﹐當醫生使用抗癌藥物或放射線療法時,雖然可以殺死癌細胞,但也能重創病人正常的骨髓幹細胞。若能將病人預留健康的幹細胞﹐重新移入回病人身上,不僅可以幫助病人再生新的血液﹐甚至還可以修復病患受損的免疫系統。這樣才能徹底恢復病人因治療時﹐對造血組織的傷害。


幹細胞的來源雖然不同﹐但在實驗室中均能培養出人體某些組織的特定細胞﹐這對許多疾病未來的治療上會有突破性的貢獻﹐尤其是能運用在對老人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白血症(Leukemia)﹑脊椎受傷﹑皮膚燙傷﹑中風﹑心臟血管疾病﹑黃斑病變糖尿病以及某些自體免疫等疾病的治療上特別有效。

至於就利用複功能的幹細胞﹐來培養組織細胞時﹐必須要犧牲一個人體胚胎﹐容易引起許多宗教與法律上的爭議。對此爭議科學家也已經有了解決的新技術﹐即將體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入去核卵子中﹐這種細胞融合物中﹐含有某些特殊的物質﹐能讓已完成分化的體細胞核發生逆向分化﹐使之返老還童般地重新恢復複功能幹細胞的特性。此外﹐目前科學家正在努力尋找控制細胞分化的基因所在。一旦發現其中奧密的話﹐許多人體損壞的組織或器官就能像汽車零件一般加以更換﹐屆時人類追求長生不老的夢想就可以實踐了。

2012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已經成功地研究出一種﹐讓體細胞反向(逆)分化的方法﹐也就是能將普通細胞返老還童﹐重新回到具有複功能幹細胞的程度。這種突破意味著﹐人類將來可以用自己的細胞﹐更換老化或受損的組織﹐但願這個夢想能在未來的歲月中﹐逐步被實踐﹐並且祝福這一套技術﹐能快速運用在﹐許多目前仍是絕症的治療上﹐造福全人類。如果有興趣想知道細胞如何逆分化﹐不妨參考:
https://ejournal.stpi.narl.org.tw/sd/download?source=10207-07.pdf&vlId=9A30426D-8A4C-4190-B1F2-83CA2C3809BD&nd=1&ds=1



幹細胞的移植


目前在幹細胞的治療中﹐是以醫治與血液有關癌症或疾病為主﹐其中又以骨髓移植最為常見。骨髓捐贈者的骨髓中﹐最有價值的就是骨髓幹細胞又稱造血幹細胞。此細胞所佔的比例不到全部骨髓細胞的十萬之一。除了骨髓之外﹐移植幹細胞的來源還有臍帶或週邊血液。來源不同的幹細胞在移植中﹐各有各的優缺點。移植幹細胞可以來自本身﹐同卵雙生的攣生兄弟或姐妹﹐甚至第三者的陌生人。

如果是由第三者所捐贈的話﹐就需要進行骨髓配對。這種配對就是對人類淋巴球細胞膜表面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又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複體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進行一系列的篩選。通常要針對人類淋巴球抗原的六類抗原單體(Haplotype)進行配對﹐這六類抗原單體要統統符合﹐也就是捐贈者與接受者對彼此HLA抗原單體不會產生抗體與排斥作用﹐才能進行骨髓移植。

這六類抗原單體分別是﹕HLA-AHLA-BHLA-CHLA-DPHLA-DQHLA-DR。每類抗原單體可能包括一個或多個基因﹐譬如HLA-DR是由HLA-DR1﹐...﹐HLA-DR16在染色體上不同位置的血清抗原基因組成的單體。因此﹐能成功找到完全配對的機率超過百萬分之一﹐與中樂透獎的機會差不多。

胚胎臍帶血只需要四點符合﹐就可以用來移植。原因是嬰兒時期﹐人體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受到病人排斥的機會比較小。因此許多醫院都鼓勵孕婦在生產之後﹐捐贈或儲存臍帶血。但臍帶血幹細胞的數目﹐經常不夠多﹐接受移植者需要較長的復原時間﹐同時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此外﹐目前臍帶血基因庫規模﹐遠遠比不上骨髓基因庫。臍帶血幹細胞移植﹐大多使用其他捐贈者的臍帶血﹐而非自己儲存的﹐原因是自己的臍帶血幹細胞﹐可能已攜帶了同樣有缺陷的基因。臍帶血保存的費用﹐與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時﹐需要相當數量的臍帶血﹐這兩種花費都是非常驚人。

至於週邊血液幹細胞的採用﹐捐贈者需要事先注射顆粒球聚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以提高血液中幹細胞的數目﹐以便篩選出造血幹細胞﹐進行幹細胞移植。週邊血液幹細胞移植成本高而費時間﹐不適合急性病患者。

三種不同來源幹細胞的移植各有優劣﹐取決之間主要是由客觀形式﹑病人疾病與健康的狀態來決定。

目前最大的骨髓捐贈庫屬於美國國家骨髓捐贈者計劃(National Marrow Donor ProgramNMDP)的資料庫﹐也是所有需要骨髓移植病人第一個尋求骨髓配對吻合的地方其網站為﹕http://www.marrow.org/。萬一移植骨髓有血型或HLA抗原不完全吻合的情形,移植結果通常會引起接受移植者的排斥作用(Graft rejection)、宿主抗移植物反應(Host-vs.-graft reaction)及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raft-vs.-host reaction)。因此﹐在進行血型不符合的骨髓移植時﹐先要將紅血球完全濾清。在造血幹細胞的移植進行之前﹐接受者要徹底毀壞本身的造血機能。

當捐贈者的造血幹細胞開始成功的繁殖時﹐捐贈者的血型就會慢慢地變成接受者的血型。換句話說﹐接受者的血型在造血幹細胞的移植中﹐有可能會逐漸取代原來的血型。如果擔心會引起(Graft-vs-host diseaseGVHD)移植物抗宿主疾病時﹐要儘量將骨髓移植液中T淋巴球數目儘量減低。等一切處理完畢之後﹐才可以將骨髓移植液由靜脈輸入病人的血液。一旦輸入的骨髓幹細胞找到適當的地點﹐便可繁殖成具有特定分化功能的細胞﹐稱為定向血原細胞(Committed progenitors)。這些細胞可以重新繁殖﹑發育與分化成各種不同的血球細胞﹐協助病人恢復本身的免疫系統。

如果曾經有過不同血型幹細胞的移植﹐在接受輸血之前﹐移植病患要特別提醒醫護人員。因為其紅血球﹑血型及血漿分型等﹐與捐贈者一致之前﹐會有一段過渡時期﹐冒然輸血﹐可能會出現某些意外排斥的情形﹐需要特別小心。


不要小看幹細胞﹐單單一個幹細胞就有能力完全再生出人體血液系統所需全部的細胞。在復原的時期中﹐按照需要病人通常要服用抗排斥的藥物﹐這段時期非常容易受到疾病感染﹐因此要格外小心預防傳染。醫生會觀察病人血中白血球與血小板的數目﹐以確定病人恢復的程度。


目前由幹細胞對心臟損壞細胞的修補研究中﹐發現某些幹細胞﹐如心臟幹細胞(Heart stem cell)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或單核幹細胞(Mononuclear stem cell)等﹐注入人體後﹐的確會向受損的組織移動﹐並擔負起修補壞死組織的任務。這讓幹細胞在未來疾病的治療或再生醫學研究上﹐提供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幹細胞與癌細胞


正常人體細胞基於需要會分裂﹑生長﹑分化與死亡﹐這種有規律的細胞行徑是每個健康細胞必經之路。但是有某些細胞會在沒有需求的情況下分裂與生長﹐不僅不會分化﹐反而可以長生不老﹐這就是腫瘤(Tumor)細胞。

研究發現,細胞核中有一種特殊的反轉錄脢,可藉此脢合成新的端粒(Telomere)﹐而修補受損的DNA端粒,這就是端粒脢(Telomerase)。端粒脢是一種RNA與蛋白的複合體,它能以自身RNA為模板﹐合成端粒的重復序列“TTAGGG”,得以維持端粒的特定長度,使細胞持續不停的分裂與繁殖。端粒脢的活性不會表現於正常的體細胞﹐只會表現在某些特殊的細胞如幹細胞與癌細胞中。詳細資料請參閱老化一文。

http://jiajiahealth.blogspot.com/2009/02/aging.html

此外﹐許多癌細胞在組織形態學上﹐都屬於分化不全或未分化的細胞﹐這也提高了癌細胞與幹細胞的相似性。


幹細胞與癌細胞都屬於不斷分裂的細胞。因此幹細胞發生基因的變異機會要比普通組織細胞高出很多。正常器官中的幹細胞有兩種特性﹕

(1)對稱分裂﹐不停地自我複製(Self-renewal)﹐但這種時間很短﹐而且受到限制﹐因而使得幹細胞的數目﹐在器官中極為稀少。

(2)不對稱分裂﹐將保有分化成不同組織能力的幹細胞﹐根據身體的需要﹐轉變成不同形態與功能的細胞﹐這就是所謂的定向(Commit)分化。

癌幹細胞與體幹細胞類似,也具有自我更新的特性﹐但其後代完全不受身體的控制﹐不懂也不會定向分化。


科學家發現當人體的癌細胞移植到其他免疫不全的動物身體中﹐竟能成功地讓寄主產生出癌組織。究竟是什么樣的細胞才具有此活力﹖目前雖然無法明確證實﹐但很多懷疑都指向癌幹細胞。

所謂癌幹細胞就是發生癌變的幹細胞。科學家發現老鼠的胃經由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後﹐能造成潰瘍。在傷口附近會有許多修補潰瘍組織的幹細胞出現﹐除了幹細胞之外﹐還有許多免疫細胞也會聚集過來﹐譬如巨噬細胞接觸到異物時﹐會自動釋放出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撲殺入侵外物或受感染的細胞。一連串的發炎反應﹐與其副產物﹐如組織胺(Histamine)﹑分解酵素(Lysozyme)﹑干擾素(Interferon)﹑補體(Complements)等的產生﹐全因TNF-α的出現﹐而相繼被誘導出來,甚至刺激細胞激素(Cytokines)﹑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等之合成﹐如果幹細胞受到上述物質的長期刺激﹐本身就可能會發生遺傳或生理上的變異﹐進而形成癌幹細胞﹐最後成長為腫瘤。但是也有部份科學家懷疑﹐癌幹細胞是由變異的體細胞﹐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經過逆分化﹐而重新轉變成癌幹細胞。

癌幹細胞也就是幹細胞在長期修復損壞組織的過程中﹐被過度的活化而發生失控的狀態。因此﹐體內組織或器官的慢性發炎﹐常被科學界懷疑是誘導癌症的溫床。

幹細胞有一種自我更新的特性﹐也就是細胞分裂之後﹐至少有一個子細胞
能繼承母細胞未分化的能力而長生不老﹐不斷地分裂。在某種角度來看﹐的確與癌細胞很類似。

其次是幹細胞具有分化成不同類組織細胞的能力。如果受到某些外來或內在特殊因素的影響﹐很可能會在分化的過程中出現差錯或拒絕分化﹐進而導致完全失控。目前癌症研究已經發現﹐某些癌幹细胞擁有﹕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逆分化(Retrodifferentiation)﹑轉分化(Transfer differentiation)等的潛在能力。

因此﹐有一部份科學家主張治療癌症的方法﹐並非要著重在殺死所有的癌細胞﹐而是要專注在消滅那些
會形成癌細胞的癌幹細胞(癌母細胞)上。癌細胞抗藥性的增強與轉移性的提高﹐均與癌母細胞的存在有關如果治療不能徹底清除掉這些癌母細胞﹐癌症復發的機會是相當高的。有關癌症與幹細胞的資料﹐請參閱癌症的簡介一文。

科學家成功地將人類的血癌細胞植入免疫不全老鼠的骨髓中﹐發現唯一能在老鼠骨髓中生長與繁殖的細胞﹐就是血癌幹細胞。此結論主要是來自分析與鑒定新生細胞膜上存在的特殊蛋白質。總之﹐癌幹细胞的体外複製(Clonogenicity)能力極強﹐可以生存在被除去免疫力的其他動物體內。

此外﹐在許多鑒定乳癌與腦癌細胞膜特殊蛋白質的過程中﹐也隱隱約約看到幹細胞的身影。因此﹐幹細胞在生長與繁殖的過程中﹐若累積夠長的時間﹐就會大大提高癌變的機會。

但是癌症的起源﹐也可能來自已經分化的細胞。在對斑馬魚黑色素瘤的實驗中發現﹐只要一個變異體細胞回復到幹細胞的狀態﹐並開始分裂﹐就會變成癌瘤。因此﹐癌變並非絕對發生在﹐尚未分化完成的幹细胞中。


雖然幹細胞與癌細胞有某些相似性﹐但癌細胞在抗藥性與抗放射性治療上則比幹細胞更勝一籌。許多研究發現﹐癌細胞具有分子泵浦(Molecular pump)﹐能將治療癌症藥物從細胞內抽出﹐大大降低藥物的效力。同時它們能潛伏一段時間﹐躲過治療期的追殺﹐等情勢好轉之後再度坐大。這就是癌症經常在治療後﹐仍會復發的原因。同樣的癌症療法﹐如果再次使用在同一病人身上﹐其效果會大打折扣。總之﹐癌細胞有很強的抗藥性與抗放射線治療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要完全根除體內癌細胞﹐困難重重的原因。好在目前生化醫學方面的研究﹐也逐漸重視癌幹細胞(癌母細胞)﹐會大量製造抗細胞凋零蛋白﹐與胚胎幹細胞調控蛋白的現象。如果能抑制或阻斷癌母細胞的這種能力﹐或許能找出癌細胞轉移性﹑抗藥性與抗放射線治療的原因。

自體脂肪幹細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ADSC),屬於人體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一種,富含多潛能幹細胞(Multipotent stem cell),簡稱脂肪幹細胞,脂肪幹細胞具有極高可塑性,能分化成軟骨、肌肉、神經及皮膚等各種器官與組織,具有修復組織與再生的功能,在醫療應用上潛力無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